汪良
流言:腎結石,顧名思義就是腎臟里面長出了“石頭”,其絞痛感“就像突然間有無數人在關鍵部位跳踢踏舞”,疼痛程度可想而知。有人說,多喝水能把結石沖下去,菠菜豆腐一塊吃會得腎結石,補充過多的鈣會加重結石……這些是真的嗎?
真相:
結石的形成原因千差萬別,有的是因為形成結石的成分在人體內濃度過高,有的是因為泌尿系統(tǒng)的感染,有的是其他疾病導致,因此單單依靠大量飲水不能解決結石的所有問題。此外,結石還有大小之分,過大的腎結石肯定沒辦法通過喝水排出。
但是多飲水確實是預防結石形成或者復發(fā)的方法之一。有泌尿系結石的患者,在解除病因治療后,每天2000ml左右的飲水量是預防結石再發(fā)最簡單有效的方法,但是也需要醫(yī)生根據情況決定。
不少人都覺得,菠菜加豆腐是長結石的“最佳”食材。因為菠菜富含草酸,而豆腐富含鈣質,一起食用就容易形成結石最常見的成分——草酸鈣。其實不然。盡管菠菜和豆腐結合在一起容易形成草酸鈣,但是這個進食過程發(fā)生在消化系統(tǒng)中,形成的草酸鈣隨著腸道內容物被排出體外,所以并不會增加在泌尿系統(tǒng)中形成結石的風險。
很多食物都是富含草酸的,如動物內臟、竹筍、豆類、芹菜、莧菜、韭菜等,還有我們平時喜歡吃的巧克力、瓜子、花生等。盡管這些食物中都含有草酸成分,但是真正能被我們吸收的比例卻不是很高,而這些食物中富含的微量元素,也可以保持身體內各種物質的平衡狀態(tài)。
所以,即使患有腎結石,含草酸的菜依然可以吃,但需要注意的是:對于富含草酸的食物,一方面不能短期內大量進食,另外一方面也要通過增加飲水量等方法降低其中草酸的濃度。
恰恰相反,腎結石患者可以通過補鈣來緩解或減少腎結石的形成。一方面,鈣的攝入可以和食物中的草酸結合,形成草酸鈣后通過消化系統(tǒng)排出體外而降低體內草酸的總量;另一方面,人體在缺鈣狀態(tài)下,會自行將骨骼內的鈣質排出以保持體內的鈣鹽平衡,導致血液內鈣質濃度升高從而引起腎臟內的鈣鹽水平升高,反而會容易形成結石。
當然,也不排除有的人在高鈣飲食或正常飲食時,尿液里的鈣量增高形成結石,這類人需要少吃鈣鹽、少攝入高鈣牛奶等,具體情況需遵醫(yī)囑。
腎絞痛一般是較小的結石在排出腎臟或在輸尿管里向下排出的過程中,由于結石的活動、局部的炎癥反應誘發(fā)平滑肌痙攣的一種病理過程。相反,越是大的結石,由于在人體內“下水道”活動有限,或嵌頓在腎臟、或嵌頓在輸尿管的局部,反而不太容易發(fā)生劇烈的腎絞痛。但如果放置不管,可能會導致腎臟感染發(fā)炎或者腎臟積水,會影響到腎臟的功能。因此,一旦體檢發(fā)現腎結石,一定要到泌尿外科就診。另外,泌尿系統(tǒng)結石的復發(fā)概率非常高,定期復查非常重要。
摘自微信公眾號“丁香醫(y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