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春喜
汪曾祺在《人間草木》里說:“四方食事,不過一碗人間煙火。”
人生在世,吃喝二字占了最重要的一部分。
北京的夏天,天氣酷熱,所以一般人都“苦夏”——吃不下,睡不好。為了解決吃不好的問題,北京人就在吃上下了“功夫”。
咱北京人愛吃面,“炸醬面”已經(jīng)成了北京的招牌美食。其實(shí)它在咱北京人的眼里就是一種普通的面食。另外,許多人不知芝麻醬才是老北京夏天里最主要的美食。
記得在我小時候,每人每月二兩芝麻醬(寫本兒)。在夏天還能吃上幾頓可口的芝麻醬面。老媽是做飯的高手,在我們那條胡同兒里是最有名的,她做的芝麻醬面可真好吃。
夏天新鮮蔬菜大量上市,拌面的菜碼非常豐富。如黃瓜、小蘿卜(一把一把的那種)、青豆、蠶豆、青蒜等,都是拌面的好佐料。黃瓜、小蘿卜,可切細(xì)絲拌面用,也可切塊就著吃,青蒜白的部分就著吃,綠葉部分切成末拌面吃。青豆必須焯熟撈出,放涼后拌面吃。
那時候的面條都是老媽自己做的手搟面,煮熟后過涼水。既筋道又清爽,放上菜碼,加上芝麻面和花椒醬油一拌。你就吃吧,保證你吃了一碗想兩碗。
綠豆粥是北京人夏季餐桌上必不可少的美食,常聽大人們說,綠豆粥能去暑、能清火,夏天喝最好不過了。
我們大雜院兒里,北屋的李大嬸兒家人口多,孩子們有上班的、有上學(xué)的,李大嬸兒就熬上一大鋼種鍋的綠豆粥,然后一碗一碗地盛好晾涼之后備用。傍晚的時候,家里人先后回來了,喝上一碗涼涼的綠豆粥,吃上一個大窩頭,就上一口咸菜絲,一頓晚飯就挺好。
獨(dú)茄子
我們院的李大嬸兒有一個最拿手的菜品——“獨(dú)茄子”,什么是“獨(dú)茄子”呢?其實(shí)就是涼拌茄子。這也是北京人夏季常吃的一道菜。
先將茄子去皮兒切成一厘米多一點(diǎn)兒的茄子條上籠蒸熟,然后放涼備用。青豆焯熟放涼備用。將熟茄子條兒放在一個盆兒里,放細(xì)鹽,少許醬油、醋、白糖,把青豆也放進(jìn)去。再拍上幾瓣兒大蒜放入,然后用大鐵勺放入油(花生油最好)燒熱,放入幾顆花椒,炸出香味兒后,往茄子上一澆,“嗞啦”一聲,香味兒就出來了,然后拌勻裝盤即可,一道“獨(dú)茄子”就做好了!
其他菜品也可以這樣做,如圓白菜、小蘿卜、黃瓜、菜花等等拌起來都挺不錯的。
那時,沒有那么多的作料,如果放在現(xiàn)在,加芝麻醬、味精、香油等,那做出來又是一個味道了。
老北京夏季主要飲品就是茉莉花茶,條件好的喝些高檔的。條件一般的喝點(diǎn)次的。條件差些的喝些一毛五一兩的茶葉末兒就行,如果能喝上兩毛一兩的“高末”,那就太好了。且說那“高末”都是好茶葉篩下來的,非常的香。
其他的茶很少過問,原因喝不慣。至于茶道、茶藝五的更是全免。像我們院兒的黃二伯,是個蹬三輪兒的,一大早一個大把缸子,抓一把茶葉,一喝就是半天。
再如其他飲品,北冰洋牌兒汽水兒在咱北京有名兒,一毛五一瓶兒,可是卻很少喝。那時,我們這幫孩子渴了,都是來到自來水管前面“咕咚咕咚”喝上一頓,井水拔涼,那才痛快,解渴!
咱北京夏天里還有一種飲品——酸梅湯。從藥鋪或干果鋪買些烏梅回來,放到鋼種鍋里,自己熬,把熬好的酸梅湯晾涼,如果放上些冰糖或白糖,那味道甜甜的、酸酸的、涼涼的,非常好喝。
編輯? 宋冰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