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輝
什么是“可視化工作者”呢?就是在讀書時帶著一種閱讀任務(wù),即把你喜歡的書中的內(nèi)容,通過你的想象,先在腦海中呈現(xiàn)出畫面,然后再把它們畫在紙上。這樣有助于提高你的想象能力,還能引導(dǎo)你反復(fù)研讀書籍,并關(guān)注書中的細節(jié)??梢暬ぷ髡邔Ξ嬜鞯墓ぞ吆托问?jīng)]有任何要求,可以是單色鉛筆畫、彩色鉛筆畫、水粉畫等等,有的同學(xué)喜歡用簽字筆畫畫,也沒問題??梢允菃畏嫞部梢允撬母衤?,還可以是在一幅畫面中多張圖匯集在一起的,都很好。
《海底兩萬里》的作者儒勒·凡爾納是法國著名的科幻和探險小說家,他寫的這本小說設(shè)想了潛水艇的強大功能,描繪了奇幻美妙的海底世界。作為初中生課外閱讀的指定篇目,這本小說也經(jīng)常出現(xiàn)在試卷中。我們用“可視化工作者”的方式來讀這本書,會十分有趣。
我們來看看右面這幅畫(圖1),這就是一幅多張圖匯集在一起的畫。你知道這幅畫表現(xiàn)的是什么內(nèi)容嗎?我想這個問題對大家來說太簡單了,因為畫面最上面正中間寫著“海底煤礦”4個字。那如果沒有這4個字,你能判斷出這是《海底煤礦》那一章的內(nèi)容嗎?當(dāng)然也能,因為這幅畫的畫面被分成了4個部分。主畫面是船員采集煤炭的情景,旁邊是在觀賞游覽的阿龍納斯教授等人;右下是座一半在海水中、一半在海面上的錐形火山。左邊還有一個幾乎看不到五官的人在操縱儀器。請大家注意看右上角的人物,這個人物一臉興奮,指著一只海底生物大叫著:“我知道,這是某科某屬的某某!”他是誰呢,當(dāng)然是康賽爾——“分類學(xué)狂熱分子”這一人物屬性,這幅畫的作者抓得很準(zhǔn)。
這幾張圖放在一起就把海底煤礦這一章節(jié)的內(nèi)容幾乎都畫出來了,既有整體的畫面,又有重點人物的單獨畫面刻畫,讓觀者能輕而易舉地接收到書中的章節(jié)內(nèi)容。
下面這幅畫是鸚鵡螺號穿越阿拉伯隧道的情景(圖2)。這位同學(xué)在畫面左側(cè)清楚地畫出了明亮區(qū)、弱光區(qū)、暮光區(qū)和深海的層次分布。左邊那個臉上畫著問號的人物正在給其他三人講解著什么。這個人就是尼摩船長,他正在講述自己通過觀察、假設(shè)、驗證、實施最后找到阿拉伯隧道的過程,他周圍三人的反應(yīng)各不相同,我相信同學(xué)們一定能確定這三人分別是誰。畫面上方是鸚鵡螺號快速穿越阿拉伯隧道的情景,還畫出了穿越隧道時潛艇旁邊各種各樣的海洋生物,這個潛水艇畫得真是動感十足呢!
書中的內(nèi)容還可以畫成四格漫畫,比如,尼摩船長邀請阿龍納斯教授和康賽爾進行第一次海底漫步的時候,才發(fā)現(xiàn)海底森林既神奇又危險,那里有筆直向上的海底植物,也有危險的、可怕的動物。首先,他們遇到了一只海蜘蛛,這是一只1米多高的巨大海蜘蛛,有著非常丑陋的腳爪。這只怪物挨了艇員的一槍托,被打趴了下去。其次,他們還遇到了鯊魚。幸虧鯊魚視力不佳,沒有看到他們,但是這也把阿龍納斯教授嚇得夠嗆。
左面這幅四格漫畫就把書中主人公海底漫步時突然遭遇鯊魚的過程表現(xiàn)得活靈活現(xiàn)。(圖3)
首先,這位可視化工作者畫出了尼摩船長一行三人在鐵絲一般直挺的海底植物中行走的場景,旁邊還游動著五顏六色的魚。注意看,這三人的面部表情,都是在輕松地微笑著。透明的玻璃罩頭盔和背后裝著壓縮空氣的呼吸器這樣的小細節(jié)都沒有遺漏,還有,手里的電擊槍也被畫了出來。
其次,第二幅畫面中人物的表情一下子就變了。一個張大嘴,好像在呼喊,馬上就要摔倒了;另一個表情嚴(yán)肅,眉毛都豎了起來,正在用力推他身邊的人。很明顯,這兩人一個是阿龍納斯教授,另一個是尼摩船長。小作者抓住了阿龍納斯教授馬上要摔倒的那一瞬來表現(xiàn)情況的緊急,展現(xiàn)出很好的想象力。
第三幅畫中的人物躺在海底,尼摩船長還緊緊地按著阿龍納斯教授。注意,在這幅畫面左上角有一團暗影。為什么會有一團暗影呢?哦,原來是有鯊魚要過來了。
最后一幅畫面的主體是兩條淡褐色的巨大的鯊魚,幾乎占據(jù)了整個畫面??赡崮ΥL和阿龍納斯教授在哪里呢?別急,在畫面的下部有一團模模糊糊用虛線勾勒出來的人影就是他們兩個人。鯊魚那淡褐色的魚鰭正好緊挨著那模糊的人影,真是讓人又緊張又慶幸??!
怎么樣,是不是很好玩?同學(xué)們,在閱讀時,不妨拿起畫筆試一試吧。
(作者系北京市育才學(xué)校初中部語文高級教師)
(編輯 吳蘭芳 見習(xí)編輯 汪愉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