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學勤,陸 青,謝 震,趙麗寧,孫中政,郝其全,孫海燕*
1.北大醫(yī)療魯中醫(yī)院脊柱外科,淄博 255400
2.北大醫(yī)療魯中醫(yī)院神經內科,淄博 255400
脊髓硬膜外膿腫(SEA)是一種罕見的中樞神經系統(tǒng)化膿性感染,局限在頭顱或椎管內的膿腫可壓迫腦或脊髓,可引起神經損傷,嚴重者甚至導致死亡[1]。及時的診斷和治療可緩解病癥及防止并發(fā)癥的發(fā)生。2020年8月22日,本院收治1例胸椎巨大多灶性脊髓硬膜外膿腫患者,治療效果滿意,現(xiàn)報告如下。
患者,女,56歲,尿失禁伴雙下肢功能障礙1 d急診入院?;颊哂?020年8月12日務農后出現(xiàn)右側背部及胸肋部疼痛,并進行性加重。2020年8月16日于當地醫(yī)院急診科就診,行腰椎CT檢查,示L3/L4/L5椎間盤突出,腰椎退行性變及右腎結石。在當地行針灸、膏藥、靜脈輸液(具體藥物不詳)治療。2020年8月21日上午患者胸背部、胸肋部、下腹部疼痛劇烈,不能自主站立,由家人攙扶于當地醫(yī)院就診,行腹部CT檢查,示脂肪肝,肝臟鈣化灶,膽汁淤積,雙腎結石,給予“曲馬多”治療;夜間患者小便失禁,不能平躺。2020年8月22日晨起后癥狀無明顯好轉,雙下肢活動障礙,由120送本院急診科就診,給予導尿,并行胸腰椎MRI檢查,示T1~9椎管前部及T10~ L1椎管后部硬膜外異常信號影,胸腰椎退行性變,L2/L3/L4/L5椎間盤膨出,腰骶背側筋膜炎,L3~ S1棘間韌帶水腫。以下肢不全癱原因待查(疑似硬膜外血腫、硬膜外膿腫或椎管內腫瘤)收入院。
患者發(fā)病至入院,體溫正常,神清語明。專科檢查示胸腰背部棘突廣泛叩壓痛伴季肋區(qū)放射痛,以胸腰段為主。雙下肢股四頭肌肌力為2級,左足背伸肌肌力為0級,右足背伸肌肌力為0級,肛門括約肌肌力為0級。臍平面、馬鞍區(qū)及下肢感覺減退,雙側病理征陰性。
根據2020年8月22日查體及影像學檢查結果分析,患者感覺平面在T10水平,T10椎管內后方壓迫引起肢體癱瘓癥狀(圖1a ~ f),2020年8月23日行手術治療,手術方案為全身麻醉下T10~12后路椎管減壓術。T1~9前側脊髓壓迫無相應神經癥狀,暫不處理,術后密切觀察。
術中沿T9~ L1后正中線做長約10 cm縱向切口,依次切開皮膚、皮下組織、胸背筋膜,骨膜下剝離雙側椎旁肌至椎板外側緣。透視定位成功后,于T10~12雙側切除部分椎板及黃韌帶,術中減壓范圍見圖1g,術中見椎管內暗黃色膿液溢出,留取膿液行細菌培養(yǎng)及藥敏檢查,咬除椎板骨質及黃韌帶送病理檢查。術中診斷為脊髓硬膜外膿腫、胸脊髓損傷伴雙下肢不全癱。術中徹底減壓后采用碘伏液及雙氧水泡洗、大量生理鹽水沖洗,探查脊髓搏動良好、無明顯脊髓壓迫后留置負壓引流管2根,依次縫合關閉切口。
術后應用萬古霉素靜脈滴注進行抗炎治療,應用營養(yǎng)神經等藥物進行對癥治療,負壓引流管持續(xù)引流。術后第2天患者雙下肢股四頭肌肌力為4級,肛門括約肌肌力為4級,馬鞍區(qū)及下肢感覺為4級。術后5 d患者可自主控制排尿,拔除尿管。細菌培養(yǎng)及藥敏結果示中間鏈球菌(萬古霉素、左氧氟沙星及頭孢曲松敏感),病理檢查示胸脊髓及周圍韌帶鈣化。術后10 d(2020年9月2日)拔除引流管,抗生素更換為頭孢曲松(持續(xù)應用5周)。定期胸腰椎MRI檢查,觀察膿腫變化。2020年9月2日MRI可見,T10以下背側膿腫消失,T1~9腹側膿腫較術前無明顯變化(圖1h ~ k);2020年9月10日MRI可見,T10以下未見背側膿腫,T1~9腹側膿腫范圍及壓迫程度較前減輕(圖1l ~ o);術后20 d(2020年9月12日)患者佩戴腰部支具下床自主活動;2020年9月27日MRI示椎管內膿腫信號完全消失(圖1p ~ s)。手術前后患者炎性癥狀指標見表1。
表1 患者手術前后炎性指標
圖1 病例影像學資料
SEA可繼發(fā)于任何因素引起的菌血癥[2],其中,放置硬膜外導管是引起SEA的重要危險因素,有研究[3-4]報道,放置硬膜外導管后硬膜外膿腫的發(fā)生率為0.5% ~ 3.0%,其他如糖尿病、人體免疫缺損病毒(HIV)感染、創(chuàng)傷、紋身、針刺療法、鄰近骨骼或軟組織感染等也是可能的危險因素。本例患者在發(fā)病前曾行針灸治療,不排除為此病的病因。
SEA的主要致病菌是金黃色葡萄球菌,約占化膿性細菌所致SEA的63%,其次為革蘭陰性菌(16%)和鏈球菌(9%)[5]。膿腫在硬膜外隙擴散導致脊髓損傷的機制[6]:①直接壓迫脊髓;②鄰近靜脈的血栓形成和血栓性靜脈炎;③動脈血供中斷;④細菌毒素和炎性介質。當感染發(fā)生于硬膜外腔時,膿腫可縱向擴展,擴展長度為3 ~ 5個脊髓節(jié)段,嚴重者可擴展至脊柱全長[7]。然而,即使是小型SEA也可引起嚴重的神經系統(tǒng)癥狀和后遺癥。
SEA好發(fā)于胸腰段,該區(qū)域的硬膜外隙更大,并且包含更多易受感染的脂肪組織。大部分SEA位于后部,若發(fā)生在前部,則通常位于L1以下。硬膜外腔是垂直的鞘樣結構,始于一個節(jié)段的膿腫常會擴展至多個節(jié)段。本病例較為特殊,發(fā)生在整個胸椎節(jié)段,包括腹側及背側,呈兩囊性,以T10為分界線,形成明顯脊髓壓迫的神經癥狀。
SEA的初始表現(xiàn)通常不具有特異性,具有診斷意義的經典三聯(lián)征為發(fā)熱、脊柱疼痛和神經功能障礙[8],然而,僅有少數患者在就診時兼具這3項表現(xiàn)。當患者有嚴重局限性背痛合并發(fā)熱時,考慮為SEA或脊椎骨髓炎;但當患者僅因背痛就診,則很少會考慮為SEA,容易漏診。本例患者曾2次因背痛就診,均未考慮為SEA,對癥治療效果不佳。一旦懷疑為SEA,則須盡快行影像學檢查,首選增強MRI,急性期SEA表現(xiàn)為T1WI和 T2WI高信號膿腔及等信號或略低信號的壁,隨著病情進展,會呈現(xiàn)出T1WI和 T2WI的等信號,增強掃描膿腫壁會出現(xiàn)明顯強化,而腔內無強化。與之相鑒別的椎管內血腫在T1WI主要為等信號、高信號,在T2WI表現(xiàn)為稍高信號或高信號,夾雜少許低信號,增強掃描可見血腫壁的強化表現(xiàn)。硬膜外腫瘤在T1WI表現(xiàn)為等信號、T2WI多略高或等信號,增強掃描呈明顯均勻強化[9]。如果不能立即行MRI或存在禁忌證,則可采用增強CT掃描[10]。X線檢查對SEA幾乎沒有診斷意義,脊髓造影已基本被淘汰。
目前尚無隨機試驗比較內科(非手術治療)和外科治療SEA的結果,大部分報告都是回顧性單中心病例研究、病例報告或采用歷史對照的病例研究。許多回顧性研究都存在選擇(分組)偏倚,即與外科治療組患者相比,內科治療組患者的膿腫更小且初始神經系統(tǒng)功能更好[11]。
SEA一旦發(fā)生神經壓迫癥狀需要進行緊急手術干預,以免造成不可逆的神經損傷,SEA的治療目的是徹底消除致病微生物及炎性腫塊的壓迫,早期手術減壓和引流是改善最終預后的關鍵因素[12]。本例患者術前查體感覺平面在T10水平,因而考慮為背側膿腫壓迫引起下肢神經癥狀,選擇背側手術減壓,腹側無明顯神經癥狀,未行手術治療。術中留取標本進行細菌培養(yǎng)及藥敏檢查可提示敏感抗生素,對于疑似SEA的患者,經驗性方案是萬古霉素+頭孢噻肟/頭孢曲松/頭孢吡肟/頭孢他啶,如致病菌是銅綠假單胞菌,可用頭孢吡肟/頭孢他啶,抗生素治療一般持續(xù)4 ~ 8周[13]。本例患者術后經驗性采用萬古霉素進行抗炎治療,術后藥敏結果驗證萬古霉素、左氧氟沙星及頭孢曲松敏感,拔除引流管后更換頭孢曲松治療,持續(xù)應用5周,復查示腹側膿腫消失,壓迫解除。本例患者僅行椎管減壓,未使用內固定物,主要考慮:①致病菌不明確,使用內固定物可能增加感染風險;②術中未破壞關節(jié)突等穩(wěn)定性結構,不影響術后脊柱穩(wěn)定性。
綜上,早期明確診斷是治療SEA的關鍵。對于診斷明確的SEA,出現(xiàn)神經壓迫癥狀時須及時行減壓治療;未出現(xiàn)神經癥狀者可早期、足量、足時應用有效抗生素進行治療,如神經癥狀加重,應及時行MRI檢查,治療持續(xù)時間應結合患者的臨床表現(xiàn)、實驗室指標(白細胞計數、紅細胞沉降率和C反應蛋白水平)及影像學檢查綜合評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