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爽
上個世紀二十年代初,張雪門提出了“行為課程”的概念:“生活就是教育,五六歲的孩子們在幼稚園生活的實踐,就是行為課程?!薄斑@份課程完全根據(jù)于生活,從生活而來,從生活而開展,也從生活而結束,不像一般的完全限于教材的活動?!毙袨檎n程的邏輯體系就是生活。張雪門先生所說的生活概念不是抽象且不可捉摸的,他把生活和行為看作相互聯(lián)系的整體,強調(diào)生活實踐對兒童生長的重要意義,強調(diào)兒童經(jīng)驗的獲得是課程的目的。
在平日的教學實踐中,我也努力將張雪門先生行為課程的理念應用到與孩子們的互動中,嘗試追隨他們的興趣,與他們一起生活和學習。
甜蜜的煩惱
秋游過后的一天,我偶然聽到班里幾個孩子在談論。小白說:“我們家這幾天幾乎天天都吃紅薯,太多了根本吃不完!”一一說:“我爺爺上次挖得也多,我家也沒吃完呢,而且有的紅薯都發(fā)芽了,壞了。”原來,上次班級秋游挖的紅薯,大家都沒吃完,堆在家里,眼看這紅薯都“成災”了。
基于孩子們這些甜蜜的煩惱,我拋出了一個問題:“紅薯太多了怎么辦?”孩子們的回答五花八門,有的說:“我們把紅薯種到小菜園里吧,明年就能在菜園里挖紅薯了?!庇械恼f:“我們得想辦法儲存起來,不然吃不完就壞了。”突然,一個聲音吸引了全班的注意力:“咱們辦個紅薯party,邀請全幼兒園的小朋友都來吃紅薯吧!”話音剛落,全班小朋友的眼睛瞬間就亮了,歡呼聲也響了起來。我知道,這是孩子們最想做的事情,于是,我決定支持孩子們開一場“紅薯派對”。
雖然我很支持孩子們的想法和意愿,但我也有一些擔憂,比如:孩子們會辦派對嗎?當我把我的擔憂告訴孩子們時,他們自信的回答讓我完全放下了負擔。孩子們說:“我們會呀,之前大家都參加過中秋的賞月party??!”原來是這樣,看來之前的活動讓他們獲得了很多經(jīng)驗。那就借此機會,放手讓他們試一試吧!
儲存紅薯
“紅薯派對需要準備什么?”問題一拋出,孩子們就激烈地討論起來。孩子們沒有自己籌辦派對的經(jīng)驗,但他們通過討論,認為需要準備的東西很多,但是如今迫在眉睫的問題是紅薯不吃的話,會壞掉。于是孩子們提議“要把紅薯儲存起來”。
第二天,孩子們從家里帶來了大大小小的紅薯。他們想了很多儲存的辦法,最后決定分組進行試驗,比一比哪個組的紅薯能保存最長時間。第一組決定把紅薯洗干凈后裝在保鮮袋里,然后放進冰箱里。第二組決定直接種在小菜園的土地里。第三組決定把紅薯泡在清水里。第四組決定把紅薯切塊,裝進保鮮袋里,也放進冰箱里。第五組決定把紅薯切成條,曬成干。就這樣,實驗開始了。隨后的每一天,孩子們都會去自己的“試驗點”看一看,仔細觀察紅薯的保存狀況。通過試驗,孩子們發(fā)現(xiàn)用冰箱儲存紅薯效果最好。
籌備紅薯派對
把紅薯都儲存好后,孩子們開始細致籌劃紅薯派對。他們討論出很多需要準備的事情,每個人都列出了一份“派對之前需要準備什么”的清單。將大家的清單匯總之后,我們發(fā)現(xiàn)需要準備的事情大致可總結為時間、地點、食物、布置場地、邀約、禮儀和彩排等。關于為什么要彩排,孩子們有自己的想法,他們覺得這是第一次招待全幼兒園的小朋友,在正式的派對之前,大家想提前試一次,看看小朋友們能不能各司其職、分工合作,一起辦好派對。就這樣,在老師的協(xié)助下,孩子們把需要準備的各項工作清單貼在了展板上。有了這個清單,孩子們每準備好一件事,就會在清單上畫一個勾。他們說等所有事情都被打上勾,紅薯派對就正式開始啦!看得出,孩子們很期待那一天的到來。
確定好需要準備的各項任務之后,我們的小組分工也就有了。面對眾多小組,孩子們又遇到了新問題:我該去哪個組?哪個組更適合我呢?起初,由于要學習制作紅薯美食的方法,孩子們都對美食組感興趣。大家爭先恐后地要進美食組,想加入其他小組的小朋友寥寥無幾?!岸歼M美食組的話,誰來招待客人呢?而且咱們班的小廚房也容不下那么多人啊?!蔽野l(fā)愁地問。到底應該怎么分組呢?一番討論之后,孩子們說:“可以先自選。但如果人數(shù)太多了,我們可以比一比誰做得更好,比賽勝利的人可以留下。”就這樣,美食組率先開始了一場沒有“硝煙”的比拼。第一項內(nèi)容就是“比刀功”,孩子們的評價標準簡單明了:看誰能把紅薯切成條、塊、片,誰就可以留在美食組。一場比拼后,美食組率先定下了成員,并把刀功最好的人定為了組長。
隨后,孩子們又用類似的方法為各個組找到了合適的人。平時組內(nèi)演練的時候,孩子們發(fā)現(xiàn):大家都會搶著去做同一件事,既不友好也很浪費時間。我問:“每個人應該干什么事情呢?同組的小朋友應該怎么相互配合呢?”在我的啟發(fā)下,每個組都開始討論起組內(nèi)分工的問題。最終他們決定由小組長來分配任務,大家先做好自己的小任務,最后再和組員一起合作完成其他的任務。
派對彩排
孩子們的派對籌備工作有序開展,各個組的小朋友也在練習中相互配合。終于到了彩排這一天,幼兒園里來了很多參觀的客人老師。孩子們決定邀請客人老師來參加派對“彩排”。
派對開始前,布置組的小朋友們開始他們的工作:搬桌子、擺椅子、鋪桌布、布置展臺、擺放一次性餐具、懸掛橫幅和氣球;接著是禮儀組的小朋友為客人們送上親手繪制的“紅薯派對邀請卡”,卡片里畫著一幅我們班的地圖,還清晰地標明了派對將在教室和操場兩個地方同時開始。
隨著客人們陸續(xù)入場,紅薯派對開始了。美食組的小朋友和老師一起在小廚房里熱火朝天地制作各種紅薯美食:芝士焗紅薯、紅薯蛋撻、烤紅薯。他們熟練地將紅薯洗凈、切塊、剁泥、撒芝士、裝裱,制作出一盤盤香噴噴的紅薯大餐。介紹組的小朋友熱情地拿著照片為操場上的客人講解我們近期圍繞紅薯開展各項活動,比如,全家一起創(chuàng)新紅薯的吃法、各組做了哪些準備工作等等。游戲組的小朋友帶領客人玩著各種有趣的戶外體育游戲,讓客人們愉快地度過了等待時間。隨著美食陸續(xù)端上了展臺,客人們開始品嘗起來,有的客人說:“味道真好?。 庇械目腿苏f:“這是我吃過最好吃的芝士焗紅薯!”孩子們笑得很開心,他們還不忘跑到小廚房告訴小廚師們:“客人喜歡我們的紅薯!”
彩排活動結束后,孩子們都沉浸在成功的喜悅中,我也同他們一樣自豪、興奮。孩子們分享著自己在活動中的感受,熙熙說:“我覺得太累了!客人走了之后,我們收拾了好久垃圾?!毙°懻f:“展品臺那里太擠了!我都沒地方上菜了?!痹瓉?,孩子們對活動也有觀察和思考。正如張雪門提出的實施行為課程的重要原則:“課程固由于勞動行為,卻需在勞動上勞心。實踐幼稚園的行為課程絕不僅僅是為行為而行為,更需要在行為中培養(yǎng)兒童的思維能力?!焙⒆觽兺ㄟ^實踐獲得的經(jīng)驗,才是他們真實的經(jīng)驗。在真實經(jīng)驗中反思和總結,才是改造舊經(jīng)驗,擴充新經(jīng)驗的過程。于是我們開始了對紅薯派對的復盤工作。
復盤總結中孩子們提到:“第一,禮儀組可以引導客人們排隊取餐,像小朋友每天取餐那樣豎著排隊,會更有秩序;第二,布置組可以提前準備幾個垃圾桶,如果美食組忙完了,可以過來幫忙收拾桌上的殘渣;第三,大家可以從家里帶一些玩具來布置現(xiàn)場,這樣客人等待的時候就能有更多的游戲可玩了?!币环伎己涂偨Y過后,孩子們不僅指出了每個組應該改進的地方,還提出了小組之間應合作與配合。
紅薯派對正式開始
定好正式派對的日期后,孩子們帶著邀請卡走進各個班級,熱情地邀請小朋友和老師們一起來參加。得到回復后,孩子們用手指一個一個地點數(shù)著象征人數(shù)的小貼紙,一起統(tǒng)計好各班的人數(shù),安排好每場的時間,期待著大家的光臨。
終于到了正式的紅薯派對這天,孩子們熱情、大方、懂禮貌。布置組的小朋友新設置了拍照的專屬區(qū)域,供小客人們拍照留念;美食組不僅出色地完成了各道美食,還溫馨地提示小客人們用餐時注意別燙著;介紹組一遍一遍地為前來聆聽的小客人講解我們班的活動,偶爾還會指著照片和小客人互動“你猜我們這是在做什么”;禮儀組的小朋友有耐心地指引著大家排隊取餐,只見小客人在操場上排起了整整齊齊的隊列;游戲組的小朋友不僅陪著小客人游戲玩耍,還親自示范了很多標準動作,幫助小客人順利通關。一時間,操場上熱鬧非凡,明媚的陽光灑在每個孩子的笑臉上。熱鬧的紅薯派對整整持續(xù)了三天,才把全園的小朋友招待完,孩子們都自豪極了。
這是一場充滿歡聲笑語的紅薯派對,這是一段耐人回味的學習經(jīng)歷……紅薯派對從孩子們真實的生活中而來,在他們的疑問、思考、嘗試中展開,讓他們拓展了生活經(jīng)驗,培養(yǎng)了生活能力,生成了我們共同的生活化課程。
我想起張雪門先生描述幼稚園的畫面:“這一早天氣很好,院子里靜悄悄的,幾只麻雀兒從這株樹上跳到那株,又從那株跳到這株。黃色的老母雞蹲在塒里,白毛赤眼的兔子躲在墻角,捧著青菜往嘴里索索地送……”而在我的教育生涯中,這個畫面是:這一天天氣很好,操場上好不熱鬧,一群孩子從這邊吃到那邊,又從那邊玩到這邊。小主人在廚房里、展臺邊、餐桌旁忙活,小客人笑著把可口的紅薯美食往嘴里送……
本文系第二屆“張雪門教育思想”征文獲獎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