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紅 王靜
長期臥床、生活不能自理的老年人,身體局部受到持續(xù)壓迫,皮膚及皮下組織血液循環(huán)受阻,長時間缺血、缺氧、營養(yǎng)不良,加上摩擦及汗、尿、糞便等浸漬,很容易出現(xiàn)壓瘡。
壓瘡也稱壓力性損傷,是指皮膚和(或)皮下組織局限性損傷。常發(fā)生于骨隆突部位,如枕骨部位(后腦勺)、脊椎部位、肩胛骨部位、骶尾部、足跟部等。根據(jù)壓瘡的嚴重程度,可分為3期:初期表現(xiàn)為紅斑及輕微疼痛,但皮膚完好;發(fā)展至中期,紅斑顏色轉深,皮膚出現(xiàn)紅腫、麻木及觸痛感,可有小范圍破損和淺表性潰瘍;后期,患者皮膚、肌肉深度潰爛,伴有膿液分泌,氣味腥臭,嚴重者可潰爛,繼發(fā)感染,引起敗血癥,甚至危及生命。
在壓瘡初期,可增加翻身次數(shù),將軟枕、海綿墊等墊在受壓部位,或使用氣墊床、聚氨酯泡沫敷料(壓瘡貼),以減少皮膚壓力,防止病情進展。可外用下述修復創(chuàng)面、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的藥物。
1.復方多粘菌素B軟膏。為復方制劑,含有硫酸多粘菌素B、硫酸新霉素、桿菌肽及鹽酸利多卡因,可預防創(chuàng)面細菌感染,緩解疼痛和不適。每日涂抹患處2~4次。
2.云南白藥。主要成分是三七,具有化瘀止血、活血止痛、解毒消腫的功效。每日噴于患處3~5次,可緩解疼痛。
3.莫匹羅星軟膏。主要成分是莫匹羅星,為局部外用抗菌藥,適用于多種細菌引起的創(chuàng)面感染。每日涂抹患處2~3次,有助于壓瘡愈合。
4.堿性成纖維細胞生長因子類噴霧劑:如貝復濟等。主要成分是重組牛堿性成纖維細胞生長因子,具有促進修復和再生的作用。每日涂抹患處3~4次,可改善局部血液循環(huán),加快壓瘡的修復與愈合。
在壓瘡初期,可選用復方多粘菌素B軟膏或云南白藥,以預防感染和止痛;若發(fā)展至中期,則需要使用莫匹羅星軟膏及堿性成纖維細胞生長因子類噴霧劑抗感染,并促進創(chuàng)面愈合;出現(xiàn)較嚴重破潰、感染時,家屬應及時將患者送往醫(yī)院進行清創(chuàng)處理。
小貼士
護理人員或家屬要定時給長期臥床的患者擦洗、翻身、按摩。每天至少擦洗2次,特別是會陰部,以保持患者皮膚表面清潔干爽。每4小時翻身1次,以免患者局部長時間受壓。護理時動作應緩慢、輕柔。此外,患者的飲食也十分重要,多吃蔬菜、水果等富含維生素的食物,并保證蛋白質的攝入。糖尿病患者抵抗力較弱,局部血液循環(huán)不佳,發(fā)生皮膚損傷后不易愈合,更需要注意預防壓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