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洪軍
生活中,除了病菌和遺傳因素可能讓我們患病外,不良飲食也是致病因素之一。有人估計目前我國約有5000萬素食者,其中既有吃全素的,也有吃蛋奶素的。部分素食者因為吃素不當,出現(xiàn)神疲乏力、少氣懶言、食欲下降、失眠健忘、腹瀉等脾胃虛弱的問題。因此,素食患者要警惕并適時干預脾虛的問題。
素食緣何會脾虛?《黃帝內(nèi)經(jīng)》里講:“五谷為養(yǎng),五果為助,五畜為益,五菜為充”,表達了均衡飲食對人體健康的重要性。從這個角度來看,素食者舍棄了“五畜”等食物,營養(yǎng)素是有所欠缺的。
從食物的性味上來講,葷食相對以中性、溫性的居多,以至于民間有“多吃肉易上火”的講法,多吃肉容易便秘、口臭、痤瘡等;素食則相對以中性、涼性的居多,能對抗上火的表現(xiàn)。普通人葷素均衡,就不太會出現(xiàn)寒熱的問題,素食者則可能因為蔬果導致寒涼過剩,溫熱不足而出現(xiàn)脾胃的問題。醫(yī)家有云“十胃九寒”,意指10個生胃腸病的人中有9個是脾胃虛寒的,體質(zhì)本身就虛的人再遭遇素食,脾胃虛寒就容易不請自來。
《2016中國居民膳食指南》說,素食者蛋白質(zhì)的利用率明顯低于非素食者,也容易缺乏Ω-3、維生素B12、維生素D、鐵、鈣、鋅等六種營養(yǎng)素。缺乏這些物質(zhì)所對應的癥狀包括了失眠、健忘、貧血、舌炎、骨質(zhì)疏松、食欲下降、易疲倦、傷口愈合慢等表現(xiàn),與傳統(tǒng)醫(yī)學的“脾胃虛弱”有非常多的吻合之處。
治療脾虛,要根據(jù)其不同表現(xiàn)而做出不同選擇。比如胃口不佳、神疲乏力者,應使用香砂六君丸;容易腹瀉者,當用參苓白術散;睡眠不好者,可以用歸脾湯;怕冷的人用理中丸、小建中湯等。從運動上來說,中醫(yī)有“脾主肉”的說法,鍛煉肌肉有助于加強脾胃的運化。有氧運動,如快走、慢跑、騎腳踏車、太極拳、八段錦,力量訓練如深蹲、俯臥撐、引體向上、器械鍛煉等,都有助于增進睡眠質(zhì)量,改善食欲。中醫(yī)還有“憂思傷脾”“胃不和則臥不安”的說法,故提倡糾正窮思竭慮、悲觀主義等錯誤的思維方式,養(yǎng)成早睡早起的好習慣。
營養(yǎng)平衡的素食比肉食對身體更加健康,可以讓人頭腦清明。下面是素食營養(yǎng)學的要點,可以幫助您堅持素食的同時保證營養(yǎng)平衡、健康。
1.蛋白質(zhì)攝入量一定要足夠。不能只吃蔬菜,要吃富含蛋白質(zhì)的食物,包括豆類、大豆制品(如豆腐、豆奶、豆腐干等)、干果。
2.應該攝入各種維生素。簡單省事又安全的辦法是每天吃全維生素片和鈣片,復雜的辦法是吃多種蔬菜。素食中的B12成分很不穩(wěn)定。所以素食者一定要額外服用維生素B12片。否則,時間長了可能會引起或輕或重的貧血或神經(jīng)方面的問題。
3.剛開始吃素時,可以買個體重計檢測一下自己的體重。雖然素食可以減輕體重,但也容易因一些錯誤方式會導致體重增加,比如有的人因蛋白質(zhì)攝入不夠,所以身體總覺得餓,然后吃很多飯,結果體重增加;干果雖然蛋白質(zhì)充足,但脂肪含量也很高,吃多了會增加體重;有的人食素后開始嗜糖,或者吃零食;有的人喝太多牛奶,牛奶里脂肪含量很高。這些都可以導致增重。所以想喝牛奶的話最好喝全脫脂的牛奶,或者用豆奶代替。
4.吃一些蔬菜、水果,增加纖維素的攝入對身體很有好處。
附
推薦菜譜——家常木耳燒豆腐
將豆腐切成見方的小塊,煎成兩面焦黃;炒鍋加熱,用油煽香姜蒜,再加入豆瓣醬炒出紅油;將豆腐放入鍋中,加一碗清水燜煮,加入適量白糖及醬油;待湯汁收干時加入木耳;繼續(xù)放入青椒翻炒兩下,最后加入蔥段翻炒均勻即可。
此菜肴主要通過豆腐提供蛋白質(zhì)、鈣、維生素B12,黑木耳提供鐵、鋅等,達成了營養(yǎng)素的巧妙配伍,從中醫(yī)的角度來看則有溫補脾胃的作用。以豆腐為代表的豆制品值得素食者多多食用,黑木耳也可以換成菌菇、海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