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新
年輕時,每逢體檢我是輕松自如,無非走過場而已。如今年已中年,體檢對我這個油膩男來說簡直就是一部恐怖片,只恨自己缺乏勇氣。前年體檢后,體檢結果和健康建議占據(jù)了整整一頁,要么注意飲食,要么定時復查,其中最成問題的是膽固醇指標較高。后來在醫(yī)生的建議下通過調(diào)整飲食結構、加強身體鍛煉,半年后才恢復正常。去年年底,又到了一年體檢時,在單位領導的再三催促下,我只好硬著頭皮去了,總不能學諱疾忌醫(yī)的蔡恒公吧。
到了醫(yī)院,抽血化驗、B超、CT檢查等一系列項目做下來,已近中午。回去后,我開始在煎熬中等待結果,擔心又被發(fā)現(xiàn)多個問題,更怕哪個指標又高了。
一周后,體檢成績單終于下來了。我來到辦公室,按捺住緊張的心情,抖抖索索翻開報告書,越過醫(yī)生的建議,直接看后面的指標,那些血糖、血脂等一些常規(guī)指標都正常,忽然發(fā)現(xiàn)一個指標是紅色箭頭,數(shù)據(jù)居然是臨界值的3倍,冷汗起來了,“糖類抗原724”。扔下報告書,直接百度,醫(yī)生解答:“糖類抗原724是一項用于檢測胃部腫瘤,還有一些消化道腫瘤的重要指標……不能說這個偏高了就一定是胃癌,但最好還是去醫(yī)院做些更細致的檢查或者臨床觀察,這樣就能防患于未然?!痹瓉磉@是腫瘤指標,心情頓時變得沉重起來。
于是,我拿起電話打了醫(yī)生朋友的電話,他看了我傳過去的數(shù)據(jù),說:“單獨這一項糖類抗原724增高,應該說沒有很大的臨床意義,慢性胃腸炎也會引起該指標升高,所以建議你做一個胃腸鏡,或者過個把月再去抽血化驗一次。”
聽罷朋友的解釋,心中稍安。因為從沒做過胃腸鏡,所以想到做胃腸鏡心里還是有點怕,朋友認真地和我說:“50歲以后要每隔一兩年做一次,因為胃腸上的問題不容易被人感知和發(fā)現(xiàn),下周二來配一些瀉藥,下周三做胃腸鏡吧?!?/p>
那天開始,本來好一口酒的我也暫時戒掉了這個喜好,但心中一直在忐忑“倘若真的是腫瘤怎么辦呢?腫瘤又分良性和惡性,良性的是不是要挨一刀?惡性的治療也沒意義了?”這些想法一直在我腦海中盤旋,揮之不去。
好不容易到了周三上午,我在妻子的陪同下到了醫(yī)院,辦完了有關手續(xù)便來到了胃腸鏡室。醫(yī)生和我說先掛水,前面那個做完就輪到我了。我腦子里又開始浮想聯(lián)翩了,如果真是腫瘤沒治了怎么辦,上有高堂父母,兒子在外地剛工作尚未成家,家里的房貸還未還清,和我相濡以沫的妻子……妻子看到我眉頭緊鎖,知道我又在胡思亂想,時不時安慰我肯定沒事的,她說:“看你臉色紅潤,精力旺盛,飯也吃得下,能有啥事?”我心不在焉地應付著,心中甚是懊惱:都怪自己平時不自律,本想好好運動的,卻沒恒心;工作起來加班加點干通宵;喝酒也任性,喝了白酒還要啤酒漱口,為了兄弟間感情不留縫,哪怕把胃喝一個洞,喝高自然成常態(tài),現(xiàn)在心驚膽戰(zhàn)又有什么用。
“下一位進來。”護士的喊聲傳了過來。妻子舉著吊瓶和我一起進了里間。護士接過吊瓶往床邊的架子上一掛說:“你把鞋脫了側(cè)躺在床上,把褲子褪下一點?!苯又?,醫(yī)生把胃鏡咬口器放入我口中,不一會兒,我就沒知覺了。也不知過了多久,耳邊隱隱傳來妻子的講話聲:“醒了嗎?準備起來吧,胃腸鏡已經(jīng)做完了。”迷迷糊糊中我睜開眼睛,只見妻子正看著我。她見我醒來了,就扶著我坐了起來。我的頭還是暈暈乎乎的,定了定神,才從床上下來,來到隔壁休息室的床上又躺了一會兒,才慢慢恢復了體力。醫(yī)生把診斷書送了過來,我略顯緊張地問醫(yī)生:“結果怎樣?”醫(yī)生輕描淡寫地說:“不用擔心,一些小問題,淺表性胃炎,直腸的息肉也切除了,下周二來拿檢測報告,一個月不要喝酒?!蔽医舆^診斷書忙不迭點頭。
一個星期后,檢測報告也沒有問題,真是虛驚一場,此時心中的石頭才算真正落了地。我靜下來思量,人到中年,只管埋頭為家庭、單位滿負荷出力,但正是這樣的年齡,身體的各種零件出狀況的概率也在上升,亞健康基本是免不了的。兩年的體檢報告頻頻出現(xiàn)某些指標高的問題,說明身體的零部件出了問題,零件使用久了,難免有磨損和老化,再也沒了年輕時候可以胡吃海喝窮折騰、我的身體我做主的豪氣和資本。
其實,中年人每一次體檢都是對過往的工作、生活方式的一次“檢閱”,檢查的是身體,擔憂的是人生。大自然的輪回公平而殘酷,生老病死,是誰都無法逾越的坎,我們唯一能做的,就是盡可能地善待自己的身體,要管住那張貪吃的嘴、邁開兩條懶惰的腿,才能讓自己在人生的下半場也能活得有滋有味、有聲有色。
但愿明年的體檢成績單能只讓我歡喜別讓我憂。
編輯:修遠 xdyszzsb@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