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梁
開車途中,廣播里在說一種“囤積癖”的時代病,覺得說的恰是自己。
主持人先是從實物囤積說起,這個比較好理解,出于各種原因購買、收藏一大堆其實并無甚用途的各類物件,最終除了擠占空間之外,棄之可惜,用之無用。
信息囤積則是這幾年涌現(xiàn)出來的,很多人在電腦里、手機(jī)上,保存了多少個“收藏”、多少個“APP”、多少個“下載”。你懷著美好初衷將它們邀請或是“搶占”到你的內(nèi)存空間、虛擬世界里,想著總有一天要好好享用它們,但它們中的大部分的命運,就是被冷落、冷藏,蒙上信息時代的塵埃。
信息的囤積似乎不可避免,網(wǎng)絡(luò)世界真是無邊無際,遨游在信息海洋里,隨處可見新鮮奇絕。遇見一個有趣的網(wǎng)站、公眾號或是小程序,先收藏了;遇見一篇精彩的推文,先收藏了;遇見一首好聽的歌、一個好看的視頻,先收藏或是下載了……
發(fā)現(xiàn)美好、占有美好也算人之常情,所有的收藏初心皆指向未來有時間去細(xì)細(xì)品味、好好研究、慢慢消化,然而你發(fā)現(xiàn),好多天、好幾個月甚至好多年過去了,你依然沒有時間去看它、用它、愛它、鉆研它,你的時間還是耗費在不斷地“收藏”“下載”中,你覺得很好、覺得有用、覺得將來會去好好消化的各種信息中。
也許有一天,你也意識到了這種囤積行為似乎不太對勁,或許你也感受到了囤積的信息已經(jīng)汗牛充棟、堆積如山,閃爍著的紅色數(shù)字標(biāo)記提示你有無數(shù)條未讀更新,你的收藏頁面怎么下拉都不見底,怎么辦?一鍵刪除?你不甘不舍,你不想失去其中的可能有用;逐條消化?那又是個龐大沉重的工程,你勻不出時間精力。
人有控制欲、占有欲,信息囤積大概也是這種本能欲望的體現(xiàn),潛意識中會覺得收藏了、下載了就等同于擁有了、占有了,先藏為快,先得為上,同時,這也是害怕失去、憂懼未來的表現(xiàn)。你在不斷地收藏、下載中充實自己的安全感、控制感、獲得感,殊不知,信息的堆砌、積聚反而筑起了一座圍城、鑄造了一副桎梏,更加讓你迷失窒息、焦慮擔(dān)憂,不堪重負(fù)。
好的生活狀態(tài)必定是自由空靈、輕松自在的,欲望太強(qiáng)、占有太多,你的大腦、心靈、身體連同你的家居、箱柜都被填塞得滿滿當(dāng)當(dāng),消化不良,或致更嚴(yán)重的問題。不停地收藏、下載,不僅沒有優(yōu)化你的生活,反而成為了一種擾亂;不僅沒有讓你的生活更加充實,反而凸顯了某種貧瘠和蒼白。
明白了這點,必須盡早破除囤積之困,其不二途徑也只能是消積。盡快去整理歸納自己的信息存量,或分門別類、或去粗取精、或提綱挈領(lǐng),要有一點狠勁、十分干脆,大把地砍、大段地刪,這中間還可以有意識地鍛煉一種能力,也就是把一個冗長的內(nèi)容高度概括提煉成一段、一句、一詞,這濃縮的精華常常是你自己的話、自己的思想,才能成為你自己真正擁有的。
在我的體驗中,這個過程充滿別樣的意趣,竟有治愈無聊無趣之功效。在一些無所事事、無所適從、有氣無力、心煩意亂的時段,比如在等待、郁悶時,拿出手機(jī)或是打開電腦,把那些囤積多時的文字、圖片、視頻等縮減、刪除,內(nèi)存釋放了空間,你的內(nèi)心世界也獲得了一種解放,一股輕盈和豐盈之快感油然而生。
當(dāng)然,消積只是治標(biāo),“囤積癖”的根治最重要的還在于個人的節(jié)制,面對紛繁蕪雜、層出不窮的信息海洋,不貪圖碧海和藍(lán)天的所有,只是駕一葉扁舟,采擷幾朵浪花,自在從容地融進(jìn)這片廣袤美麗即可。
【原載《聯(lián)誼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