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廣杰 鄭州大學
籃球運動是高校常見的體育運動項目,受到了廣大學生的喜愛和追求。籃球運動不僅鍛煉增強了學生的體能體質,而且也豐富了學生的精神生活。在高校開展籃球教學訓練,便于在學生中選拔出優(yōu)秀的籃球人才,帶領其開展系統(tǒng)、專業(yè)的訓練,幫助學生成為更高層次的優(yōu)秀運動員[1]。在籃球訓練中,需要重視技術要點和實踐訓練,二者共同配合,才能幫助提高學生的籃球水平。在當前教育改革的背景下,需要找出高?;@球訓練的方向,并從實踐訓練層面進行轉變。對于大學生來說,只有掌握了籃球運動中的重要技術動作,不斷提升實踐訓練水平,才能激發(fā)其對籃球的興趣,提升大學生的綜合素質。
為了適應社會人才的需要,當前我國高校實行的是以專業(yè)知識學習,選修其他課程為輔的教育培養(yǎng)模式。其重點是幫助學生在高校學習期間能掌握扎實的專業(yè)基礎支持,為日后步入社會從事相關專業(yè)工作打下堅實的基礎。但當前社會對人才的考核不僅僅局限于專業(yè),而是對綜合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對于大學生來說,除去專業(yè)知識外,培養(yǎng)自身綜合素質也尤為重要。有的高校專業(yè)課程學習任務重、課時多,造成了學生缺乏一定的運動時間[1]。而開展籃球訓練,可以有效增加大學生的運動時間,讓其在籃球訓練中提升自己的運動能力,鍛煉自己的身體素質,同時也能培養(yǎng)團隊協(xié)作精神,這些對大學生未來的發(fā)展都非常有幫助。
高校開展籃球訓練對高校整體體育教育水平的提升有著極大的促進作用,能提升高校的體育競爭力。在現(xiàn)代教育背景下,倡導陽光體育的教學新理念。所謂陽光體育,就是要在全新的教育理念指導下,運用現(xiàn)代化的教學手段開展體育課程教學,讓學生更加積極主動地參與到體育運動中,以此來提升自己的身體素質和綜合素養(yǎng)。作為常見的體育運動,籃球訓練的開展既注重技術要求,又重視實踐訓練,對學生和高校體育發(fā)展都有著極大的幫助作用。
體育教師在為學生設計訓練計劃的過程中,應當充分了解到學生技術素質增長的關鍵階段,使得學生能在技術形成的階段,熟悉地掌握個人技術、位置要點等,并強化其實戰(zhàn)能力,提升學生的籃球對抗水平,形成良好的戰(zhàn)術素養(yǎng)。
大學生在進行籃球技術訓練的階段,并且盡可能與比賽的實際情景相融合。體育教師在設計訓練方式的過程中,可以為學生打造良好的實踐比賽情景,并使得學生能在比賽的氛圍下學習。例如,安排隊友、對手等,進行籃球技術訓練,使得訓練環(huán)境符合實戰(zhàn)標準。
在技術訓練的過程中,體育教師需要培養(yǎng)學生互相協(xié)作、努力拼搏的精神,并提升學生的情緒控制能力,敢于拼搏與冒險。這些都屬于籃球運動中運動員應當具備的精神品質,也是掌握籃球技術的首要條件。
體育教師不僅僅要注重提升學生的籃球技術水平,還需要分析學生的基本特點,為其安排合適的位置,使得學生可以掌握籃球技術,還能擅長某一位置[2]。此外還要注重技術運用的全面性和實用性。在學生掌握了籃球技術之后,體育教師還要更加注重如何細化技術動作。當前籃球比賽更多的就是追求經(jīng)濟效益,而許多花哨的技術動作也無法適應當前籃球比賽的需要,技術動作精細化則符合籃球運動發(fā)展的核心要求。
三步上籃是籃球訓練中十分常見的一種技術要點,可以理解為是行進間使用單手投籃。學生在使用這一動作進行投籃時,除了需要掌握兩步一跳的技術要點,還需要掌握跳起之后的腰部動作、手部動作。在教學的階段,體育教師首先應向學生演示正確、標準的三步上籃動作,并對動作進行拆分講解。首先是腳步動作的分析,三步上籃時腳步動作間有著明顯的不同,第一步跨度要大,第二步跨度需小,第三步需要保證足夠的彈跳力。體育教師在進行腳步講解之后,應當為學生進行示范,并選擇兩名學生進行演示,讓其他的學生找出體育教師與學生存在的動作差異,以此直觀掌握動作要領。
搶籃板的技術動作訓練屬于較為抽象的部分,體育教師應當將重心放在提升學生拼搶意識與預判意識方面,使得學生掌握基礎動作。首先,培養(yǎng)學生的拼搶意識,將學生分為互相對立的小組,一組負責進攻、一組學生則負責防守。在實際的訓練中,體育教師需要指導學生的動作,提升學生的拼搶意識。其次,體育教師為學生展示投球,讓學生觀察籃板球的反彈現(xiàn)象,并總結出相關規(guī)律。然后進行不同角度的投球訓練,實際感受不同角度投球和籃球反彈的關系。最后,通過語言分析的方式,使得學生可以了解在籃球比賽中搶籃板的重要性,并借助與學生的訓練,證實拼搶才是取得勝利的關鍵[2]。此外,讓學生理解搶占良好位置對于傳球的重要意義。體育教師在講解的過程中,指導學生腳步加快,并準確判斷籃板球反彈的位置,自發(fā)地護球、搶球。
作為一項團隊競技的體育項目,要想在籃球比賽中取得好的成績,除了過硬的技術和良好的體能外,還需要掌握一定的戰(zhàn)術。學生參與到籃球比賽中,不僅要具備較強的身體素質,還需要掌握專業(yè)的技術動作,并具備良好的戰(zhàn)術意識,能臨場發(fā)揮。由于籃球運動屬于一項集體性的運動,學生都需要有大局意識,主動與隊友配合,而不是一個人運球打球,真正將個人的技術與集體融合,才能取得比賽的勝利[3]。在培養(yǎng)學生戰(zhàn)術意識的過程中,需要做好以下四個方面的重點培養(yǎng):第一,提升學生的觀察能力。多組織學生觀看大型的籃球比賽,通過觀摩比賽,了解、學習、掌握更多的實戰(zhàn)經(jīng)驗。第二,提高學生的判斷能力與分析能力。在實際的訓練階段,體育教師應當引導學生能主動地思考,并分析其跑動防守的時機、位置,積極組織學生參與對抗訓練過程中,并且提升其在復雜環(huán)境下的分析能力與思考能力。第三,培養(yǎng)學生的戰(zhàn)術思維。提升學生的戰(zhàn)術思維,能使其在比賽的過程中臨時做出準確的判斷,以便于進行戰(zhàn)術調整,靈活地利用技術技巧。第四,鍛煉學生的心理素質。在籃球技術訓練的階段,體育教師還應加入心理訓練的部分內容,確保學生心理的穩(wěn)定性,良好的心態(tài)對穩(wěn)定發(fā)揮技術有著非常大的幫助作用。同時也可以避免學生在比賽場上受到其他因素的干擾而發(fā)揮失常。
根據(jù)籃球訓練的技術要點,體育教師可以為學生設計以下三個實踐訓練場景:場景一:學生甲從左側突破,并且繞過對方的防守隊員,受到了對方協(xié)防隊員的阻擋。在這時,同隊的學生乙則負責協(xié)助學生甲進攻。學生甲強攻投籃,但是最終失敗被對方球員搶球。場景二:帶球的學生甲投球起步較早,由于兩腳間的跨度較大,導致彈跳力度不足,最終進球失敗。場景三:控球學生甲在與籃筐大約有5公分的距離時,突然起跳拋投籃球,對方防守人員沒有封蓋到球,但是籃球碰到籃板后落入同隊學生乙手中,學生乙控球再次投籃并得分。
根據(jù)以上設計的三個模擬訓練場景帶領學生進行訓練,并予以技術指導。場景一:當學生甲想要對方兩名隊員防守投籃時,如果身旁沒有配合的隊員,獨自一人可以選擇強行進攻投球,避免傳球或是犯規(guī)。如果學生甲所處的位置不僅受到對方防守隊員的干擾,而且想要強行投籃得分比較困難,如果此時身旁有配合的隊友,就應該迅速將球傳給配合好隊友學生乙,以此提高得分的概率。場景二:學生在投籃的時候,存在一定貪功的心理,明明知道得分概率不大,仍舊選擇強投,導致得分失敗。遇到這種情形,學生可以拋投或是傳球,以此來提升得分的概率。場景三:當控球學生甲無法進行突破而選擇突然拋投時,由于對方防守不到位,導致控球學生甲的同隊學生乙獲得了控球投球的機會。這不僅說明防守一方缺乏拼搶意識,導致籃板球沒有搶到。同樣的,也代表了防守學生的判斷失誤,導致防守出了漏洞,給對方球員創(chuàng)造了進攻的機會,從而得分。
籃球的本質就是一項攻守互換、攻守對抗的體育運動,雙方進行戰(zhàn)術以及技術的對抗。基于此,籃球技術動作需要以攻守屬性作為分類的標準,以此使得學生能對籃球運動有充分的了解,在籃球訓練的過程中始終保持攻守對抗的意識[4]。根據(jù)籃球技術動作的攻守特點,將籃球技術劃分為以下幾個動作:傳球、運球、投籃、搶籃板等。而防守動作則是打球、斷球、防守對手等。在籃球訓練的過程中,實踐訓練與技術講解還有一部分的差距。學生需要參與到實踐訓練過程中,熟練地掌握籃球技術動作,并且提升自身的技術水平。體育教師要設計符合學生實際情況的訓練計劃,使得學生可以快速地掌握籃球技術動作。
在高校籃球訓練中,既要講解明白技術要點,又要做好實踐訓練,二者缺一不可。經(jīng)過實踐訓練的方式,學生可以領悟到技術的真正要領,并積極參與到籃球比賽當中。學生在籃球實踐訓練的對抗當中,能發(fā)現(xiàn)自身籃球技術存在的不足,了解各個技術動作的緊密聯(lián)系。體育教師需要從辯證的角度進行分析,使得學生可以靈活地利用學習的籃球技術,提升運動素養(yǎng),推動學生的身心全面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