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靜 邢玲 蔡堅
人工智能技術的出現(xiàn),使得思政課教學不再是傳統(tǒng)的理論教學,成為一種集課堂互動、過程考核等為一體的教學方式。為應對人工智能的出現(xiàn),思政課教師應利用其優(yōu)勢來提高思政課堂對新時代高職院校學生的吸引力,主動提升自身親和力。本文通過對人工智能視域下高職院校思政課教師親和力的現(xiàn)狀進行調查分析,提出提升思政課教師親和力的對策:思政課教師要錘煉道德品質,提升人格魅力;夯實學術基礎,提升理論功底;優(yōu)化話語體系,提升語言藝術。
一、人工智能視域下高職院校思政課教師親和力的現(xiàn)狀
(一)人工智能視域下高職院校思政課教師親和力的現(xiàn)狀調查
課題組成員在全國16所院校(南京信息職業(yè)技術學院、南京鐵道職業(yè)技術學院、江蘇經貿職業(yè)技術學院、南京機電職業(yè)技術學院、江蘇衛(wèi)生健康職業(yè)學院、常州工程職業(yè)技術學院、常州機電職業(yè)技術學院、江蘇信息職業(yè)技術學院、蘇州經貿職業(yè)技術學院、江蘇農林職業(yè)技術學院、徐州工業(yè)職業(yè)技術學院、成都工業(yè)職業(yè)技術學院、長沙職業(yè)技術學院、包頭職業(yè)技術學院、湖北藝術職業(yè)學院、廣州番禺職業(yè)技術學院)發(fā)放了800份“人工智能視域下高職院校思政課教師親和力的現(xiàn)狀調查問卷”,有效回收776份問卷。問卷共設置15個問題,圍繞“當前高職院校思政課教師親和力的總體表現(xiàn)如何”“影響高職院校思政課教師親和力的關鍵因素有哪些”“高職院校思政課教師最需要提高的素養(yǎng)有哪些”“高職院校思政課教師的教學語言是否有親和力”“高職院校思政課教師課堂教學情感投入情況”“高職院校思政課教師是否尊重、愛護學生、平等對待學生”“思政課教師和學生交流情況如何以及用哪種方式交流”“高職院校思政課教師的人格魅力表現(xiàn)如何及人格魅力不足表現(xiàn)在哪些方面”“未來高職院校人工智能教師(機器人)是否會取代思政課教師”等方面展開調研。參與調研的男生有476人,女生有300人;以大一學生為主,占調研數(shù)據的80.15%。
(二)人工智能視域下高職院校思政課教師親和力的現(xiàn)狀調查分析
通過對以上調研數(shù)據分析,大多數(shù)學生對高職院校思政課教師較為認可,認為思政課教師很有親和力。其中有67.91%的學生認為高職院校思政課教師的教學語言非常有親和力;有58.76%的學生認同思政課教師經常與學生課下交流(包括微信、QQ、郵件等),主動將聯(lián)系方式告訴學生。由此分析,影響高職院校思政課教師親和力的主要因素有:思政課教師的教學語言和思政課教師與學生的互動。
針對問卷第15題“您認為未來高職院校人工智能教師(機器人)會取代思政課教師嗎?”這一問題,38.02%的學生選擇“絕對不會”,16.75%的學生選擇“可能不會”,28.48%的學生選擇“可能會”,9.79%的學生選擇“絕對會”。這說明學生對思政課教師的認可度較高,認為思政課教師不可被人工智能教師(機器人)取代。
高職院校思政課教學中,教師作為知識的傳遞者、教學課堂的主導者,直接決定了思政課親和力的生成。人工智能視域下,思政教學必須明確人工智能教師(機器人)是手段而不是目的。過度依賴人工智能技術,一味追求“新”,沒有人工智能技術就不會教學,這是不可取的。思政課教師的馬克思主義信仰、教學技能、知識素養(yǎng),人格魅力、教學語言、情感投入、責任和擔當?shù)榷际怯绊懡處熡H和力的關鍵因素。
二、人工智能視域下高職院校思政課教師親和力提升的對策
人工智能在“授業(yè)”“解惑”方面解放了教師,但對于“傳道”方面無能為力,而思政課教師解決的多是“傳道”問題。人工智能時代,想讓高職院校學生真正喜歡上思政課、認可思政課教師所傳授的道,思政課教師需在人格魅力、理論功底、語言藝術等方面提升自己的親和力。
(一)錘煉道德品質,提升人格魅力
人格高尚、為人師表是對教師的基本要求。人工智能教師(機器人)雖然在“解惑”方面比教師更高效,在“授業(yè)”方面能夠使課堂更生動,但在“傳道”方面遠比不上教師。思政課教師肩負著將大學生培養(yǎng)成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與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追夢人與圓夢人的重要使命,更需要努力錘煉高尚的道德品質,做好道德表率,主動提升自己的人格魅力,在與學生的交流中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做好“傳道”者的角色;以強烈的社會責任感喚起學生對自身、他人以及社會的責任感,把思政課真正講到學生心坎里;以高尚的人格魅力引領大學生的價值判斷與價值選擇,以嚴謹?shù)穆殬I(yè)操守引領大學生的價值塑造?,F(xiàn)代社會,各類思潮充斥于網絡,青年學生容易產生價值選擇迷茫,這更需要思政課教師高度自律,用高尚的職業(yè)道德要求自己,做到言行一致。人工智能的到來,更需要思政課教師做到真心、平等地對待每一位學生。因為人工智能教師(機器人)只是冷冰冰的機器,它們缺少溫情。思政課教師只有以真心對待每一位學生,平等地傾聽每一位學生的心聲,才能以自身的人格魅力贏得學生的尊重,成為學生成長成才道路上的良師益友。
(二)夯實學術基礎,提升理論功底
首先,思政課教師要堅持閱讀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弄懂、弄透馬克思主義理論知識;要仔細研讀最新的思政課教材,厘清各個章節(jié)的聯(lián)系,努力打造思政課;要積極關注學術前沿,不斷提高科研水平。思政課教師只有夯實自身的學術基礎,提升自身的理論功底,才能夠樹立權威,所講授的理論知識才更有信服力。
其次,思政課教師要主動適應新時代發(fā)展,努力提高自身的信息化教學水平,學會操控人工智能,將人工智能技術與教學深度融合,充分發(fā)揮人工智能的優(yōu)勢,用先進的教學方法拓展自己的理論視野寬度和深度。
(三)優(yōu)化話語體系,提升語言藝術
教學語言是教師親和力的直接表現(xiàn),溫婉動聽且生動形象的教學語言極具感染力,能營造和諧的氛圍,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增強教學的說服力。受課程性質影響,思政課教師的教學語言要嚴謹規(guī)范。但如果思政課教師一味嚴謹規(guī)范講授,會使得思政課程枯燥無味,學生很難接受相關理論。大學生可以通過網絡了解到自己所需的理論知識,同樣的理論知識若教師能用學生感興趣的話語體系講授出來,學生會更容易接受、更喜愛思政課。例如,南京航空航天大學的徐川老師講授的思政課比較接地氣,學生很愛聽。這是因為徐老師優(yōu)化了其話語體系,提升了語言藝術,他由此成為該校極具親和力的思政課教師之一。因此,高職院校思政課教師需優(yōu)化話語體系,提升語言藝術。首先,平等尊重每一位學生。思政課教師對于學生亦師亦友,要創(chuàng)設和諧的話語氛圍,關注學生的所思所想,及時指導學生解決學習生活中遇到的問題,走進學生的內心深處,使學生發(fā)自內心地認可教師,進而認同其所講授的理論知識。其次,創(chuàng)新話語形式,增強話語互動。思政課教師要與時俱進,以貼近學生、學生喜聞樂見的話語拉近與學生的距離,以形象生動的話語講授思政課理論知識,將學術話語、政治話語轉化為生活話語、網絡話語。思政課教師應加強對于人工智能技術的運用,如利用虛擬仿真技術,以巧妙、接地氣的語言方式帶學生進入虛擬體驗場景,讓學生親身體驗思政相關理論的實際應用,激發(fā)學生參與課堂的熱情。值得注意的是,思政課教師應注意語言表達的規(guī)范性,不要讓思想政治理論走向低級趣味化。
三、結語
人工智能時代到來之后,很多人擔憂人們的工作會被人工智能(機器人)所取代。實際上,教師尤其是思政課教師的工作不僅不會被取代,反而更能凸顯出其價值,這就需要思政課教師通過提升自身親和力來抓住大學生的心,占據作為思政教育主陣地的思政課堂。思政課教師可以錘煉道德品質,提升人格魅力;夯實學術基礎,提升理論功底;優(yōu)化話語體系,提升語言藝術,增強親和力。
【基金項目】本文系2019年江蘇省教育廳哲學社會科學研究思政專項“人工智能視域下高職院校思政課教師親和力研究”(編號2019SJB201)階段性成果。
參考文獻:
[1]張璋.網絡信息時代下高校思政課教學親和力生成與利弊[J].湖北第二師范學院學報,2018(6):32-36.
[2]肖文紅.高校思政課教師親和力的提升策略探析[J].未來與發(fā)展,2019(9):75-78.
[3]馬嬌,何靜.高校思政課教師親和力提升的路徑[J].重慶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9(6):46-50.
[4]莊宗蘭.新時代高校思政理論課教師教學親和力提升策略探究[J].蘭州教育學院學報,2018(8):123-125.
(作者單位 南京信息職業(yè)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