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曉峰
假期來啦!還有什么比得上跟孩子一起做一些家庭小實驗,既充滿樂趣,又能引發(fā)孩子思考的親子娛樂呢?這些實驗項目完全不需要復(fù)雜的專業(yè)器械,隨手即得的材料,引發(fā)求知欲望的思考,如果再加上一點點詼諧幽默的總結(jié)和講解,那即便是在炎炎夏日宅在家中,也一定能給孩子帶來最美的成長。
1.筷子的神力
思考:把一根筷子插入裝著米的杯子中,然后將筷子上提,筷子會把米和杯子提起嗎?材料:塑料杯一個,若干米粒,竹筷子一根。
操作:1.將米倒?jié)M塑料杯;
2.用手將杯子里的米壓緊壓實;
3.用左手按住杯面上的米,從指縫間插入筷子;
4.松開壓住杯面的手,試著輕輕提起筷子,杯子和米一起被提起來了。
原理:由于杯內(nèi)米粒之間的擠壓,使杯內(nèi)的空氣被擠出來,杯子外面的壓力大于杯內(nèi)的壓力,使筷子和米粒之間緊緊地結(jié)合在一起,所以筷子就能將乘米的杯子提起來。
2.瓶子賽跑
思考:裝有沙子和裝有水的兩個同等重量的瓶子從一個高度滾下來,誰先到達終點?材料:空的純凈水瓶兩個,沙子,水,長方形木板一塊,厚書兩本。
操作:1.用長方形木板和兩本書達成一個斜坡;
2.將水和沙子分別裝入兩個瓶子中;
3.把兩只瓶子放在木板上,在同一起始高度讓兩只瓶子同時向下滾動;
4.裝水的瓶子比裝沙子的瓶子提前到達終點。
原理:沙子對瓶子內(nèi)壁的摩擦比水對瓶子內(nèi)壁的摩擦要大得多,而且沙子之間還會有摩擦,因此它的下滑速度比裝水的瓶子要慢。
3.分開胡椒粉與鹽
思考:不小心將廚房的胡椒粉與鹽混在了一起,用什么方法將它們分離開呢?
材料:胡椒粉,鹽,塑料湯勺、小盤子各一個。
操作:1.將鹽巴與胡椒粉相混在一起,用筷子攪拌均勻;
2.塑料湯勺在衣服上摩擦后放在鹽巴與胡椒粉的上方;
3.胡椒粉先黏附在湯勺上;
4.將塑料湯勺稍微向下移動一下;
5.鹽巴后黏附在湯勺上。
原理:胡椒粉比鹽巴早被靜電吸附的原因,是因為它的重量比鹽巴輕。
4.帶電的氣球
思考:兩個氣球什么情況下會相互吸引,什么情況下會相互排斥?
材料:氣球兩個,線繩一根,硬紙板一張。
操作:1.將兩個氣球分別充氣;
2.用線將兩個氣球連接起來;
3.用氣球在頭發(fā)(或者羊毛衫)上摩擦;
4.提起線繩的中間部位,兩個氣球立刻分開了;
5.將硬紙板放在兩個氣球之間,氣球上的靜電使它們被吸引到紙板上。
原理:兩個氣球上的靜電電荷同性相斥,但它們卻會吸附在沒有摩擦過的紙板上。
5.可愛的浮水印
思考:宣紙上漂亮的圖案不是畫出來的,是怎樣制作出來的?
材料:半盆水,宣紙一張,筷子一根,棉花棒,墨汁一瓶。
操作:1.在臉盆里倒入半盆水,用蘸了墨汁的筷子輕輕碰觸水面,即可看到墨汁在水面上擴展成一個圓形;
2.拿棉花棒在頭皮上摩擦幾下;
3.然后輕碰墨汁圓形圖案的圓心處;
4.把宣紙輕輕覆蓋在水面上,然后緩緩拿起,紙上印出什么圖案呢?
原理:棉花棒觸水時,墨汁會被擴展成一個不規(guī)則的圓圈圖形。而且棉花棒在頭皮上摩擦所涂上的少量油,就會影響水分子互相拉引的力量。水印會呈現(xiàn)不規(guī)則的同心圓圖形。
6.分合的水流
思考:多股的水流用手一抹,竟變成一股水流,這是為什么呢?
材料:易拉罐一個,錐子一把,水。
操作:1.在空的易拉罐底部用錐子或釘子在上面鉆五個小孔(間距5mm左右);
2.將罐內(nèi)盛滿水,會看到水從五個小孔中流出的;
3.用手指將這些水流捻合在一起;
4.手拿開后,五股水就會合成一股;
5.如果用手再擦一下罐上的小孔,水就又會重新變成五股。
原理:水的表面張力使水流進行分合。
7.漂浮的針
思考:針為什么會浮在水面上?
材料:一碗水,針叉子一把,液體清潔劑。
操作:1.在杯子里倒一杯清水;
2.用叉子小心地把一根針放到水的表面;
3.慢慢地移出叉子,針將會浮在水面上;
4.向水里滴幾滴清潔劑,針就沉下去了。
原理:水的表面張力支撐住了針,使之不會沉下。清潔劑降低了表面張力,針就“浮”不了了。
8.神奇的牙簽
思考:放在水里的牙簽,會隨著放在水里的方糖還是肥皂游動?
材料:牙簽一根,清水一盆,肥皂,方糖。
操作:1.把牙簽小心地放在水面上;
2.把方糖放入水盆中離牙簽稍遠的地方,牙簽會向方糖方向移動;
3.換一盆水,把牙簽小心地放在水面上,現(xiàn)在把肥皂放入水盆中離牙簽較近的地方,牙簽會遠離肥皂。
原理:方糖放入水盆時會吸收一些水分,所以會有很小的水流往方糖的方向流,而牙簽也跟著水流移動。但把肥皂投入水盆中時,水盆邊的表面張力比較強,所以會把牙簽向外拉。
9.有孔的紙片不漏水
思考:有孔的紙為什么能拖住水?
材料:瓶子一個,大頭針一個,紙片一張,有色一杯。
操作:1.在空瓶內(nèi)盛滿有色水;
2.用大頭針在白紙上扎許多孔;
3.把有孔紙片蓋住瓶口;
4.用手壓著紙片,將瓶倒轉(zhuǎn),使瓶口朝下;
5.將手輕輕移開,紙片紋絲不動地蓋住瓶口,而且水也未從孔中流出來。
原理:薄紙片能托起瓶中的水,是因為大氣壓強作用于紙片上,產(chǎn)生了向上的托力。小孔不會漏出水來,是因為水有表面張力。
10.手絹的秘密
思考:在水龍頭下把手帕撐開攤平,打開水龍頭,水會不會透過手帕而流下去呢?
材料:水杯一個,手帕一只,橡皮筋一根。
操作:1.把手帕蓋住杯口,用橡皮筋綁緊;
2.打開水龍頭,讓水沖在手帕上;
3.水流進杯子里約七八分滿后關(guān)閉水龍頭;
4.把杯子迅速倒轉(zhuǎn)過來,杯口朝下,你會發(fā)現(xiàn)什么?
原理:從杯子上面沖水時,水會透過手帕流入杯內(nèi)。杯子倒轉(zhuǎn)過來時,由于大氣壓力的關(guān)系,水不會流出來。
11.不會掉的塑料墊板
思考:盛水的杯子上覆蓋墊板,杯口朝下時,墊板會掉下來嗎?
材料:玻璃杯一個,水,塑料板一塊。
操作:1.將玻璃杯里裝滿水后,將塑料板覆蓋在杯口上;
2.一只手扶杯子,另一只手按住墊板,將杯口翻轉(zhuǎn)過來,使杯口朝下;
3.扶著墊板的手輕輕放開,墊板不會掉下來。原理:墊板覆蓋在盛水的杯子口上,因為杯外空氣壓力比較大,墊板就不會掉下來。那么把塑料板換成紙張會怎樣呢?
12.蠟燭吹不滅
思考:用力吹燃燒的蠟燭,卻怎么也吹不滅,為什么?
材料:蠟燭一根,漏斗一個,盤子一只。
操作:1.點燃蠟燭,并固定在平盤上。
2.使漏斗的寬口正對著蠟燭的火焰,從漏斗的小口對著火焰用力吹氣;
3.把漏斗顛倒過來,從漏斗的寬口對著火焰用力吹氣再試試。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
原理:吹出的氣體從細口到寬口時,逐漸疏散,氣壓減弱。這時,漏斗寬口周圍的氣體由于氣壓較強,將涌入漏斗的寬口內(nèi)。因此,蠟燭的火焰也會涌向漏斗的寬口處。
13.蠟燭抽水機
思考:你知道抽水機是怎樣將水抽出來的嗎?材料:玻璃杯,蠟燭,硬紙片,U型塑料管(或軟塑料管),凡士林少許,半杯水。
操作:1.兩只玻璃杯一左一右放在桌子上,右側(cè)水杯倒入清水,左側(cè)杯子則放入點燃的蠟燭;
2.左側(cè)杯子杯口涂一些凡士林,再用紙片蓋住;
3.將塑料管兩端分別插入左側(cè)杯口的紙片下方,以及右側(cè)水杯的水中;
4.右邊杯子中的水順著塑料管流入左邊的杯子中。
原理:蠟燭燃燒掉了左邊杯中的氧氣,瓶中氣壓降低,氣壓式的使右側(cè)水杯中的水向左杯流動。
14.瓶內(nèi)吹氣球
思考:瓶內(nèi)吹起的氣球,為什么松開氣球口,氣球不會變???
材料:大玻璃瓶,吸管兩根,氣球兩個,錐子一把。
操作:1.用改錐在瓶蓋上打兩個孔,在孔上插上兩根吸管;
2.其中一個吸管底部扎上一個氣球;
3.瓶蓋蓋在瓶口上后,將瓶中的氣球吹大;
4.將紅色吸管放開氣球立刻變小;
5.再重新把氣球吹大,這次同時捏住兩個吸管口;
6.放開連接氣球的吸管口,氣球沒有變小。
原理:當(dāng)紅色吸管松開時,由于氣球的橡皮膜收縮,氣球也開始收縮??墒菤馇蝮w積縮小后,瓶內(nèi)其他部分的空氣體積就擴大了,而綠管是封閉的,結(jié)果瓶內(nèi)空氣壓力降低,甚至低于氣球內(nèi)的壓力,這時氣球不會再繼續(xù)縮小了。
15.能抓住氣球的杯子
思考:用一個小杯子輕輕倒扣在氣球上,會發(fā)生什么?
材料:氣球,塑料杯,熱水少許。
操作:1.先試試把水杯倒扣在吹滿氣的氣球上,什么也不會發(fā)生;
2.再試著將熱水倒入杯中,半分鐘后倒掉;
3.立即將杯口緊密地倒扣在氣球上;
4.這時你就能把杯子連同氣球一塊提起。
原理:用熱水處理過的杯子,因為杯子內(nèi)的空氣漸漸冷卻,壓力變小,因此可以把氣球吸起來。
16.會吸水的杯子
思考:用玻璃杯罩住燃燒中的蠟燭,燭火熄滅后,杯子內(nèi)有什么變化呢?
材料:玻璃杯、蠟燭、盤子各一只,水。
操作:1.點燃蠟燭,固定在盤子正中心;
2.在盤子中注入約1厘米高的水;
3.用玻璃杯倒扣在□燭上;
4.觀察蠟燭燃燒的情形以及水位的變化。
原理:玻璃杯里的氧氣被消耗光后,燭火就熄滅了。燭火熄滅后,因為杯內(nèi)外氣壓不同,杯子里的水位會漸漸上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