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志國
在“導學互動”教學中,教師是課堂活動的策劃者,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師生共同探究,進行良性互動。新時代的初中數(shù)學教師要站在學生的角度,制定出有價值的教學策略,使他們積極主動地投入教學活動,樹立正確的學習理念。
一、注重“導學互動”的教學概念,擴展學生的數(shù)學思維
在“導學互動”教學課堂中,教師要將數(shù)學知識點總結并凝練出來,擴展學生的數(shù)學思維,以教材為基礎,與學生多溝通交流。首先,教師必須讓學生明白“導學互動”的概念,即教師和學生有效互動,共同促進數(shù)學課堂的順利開展。在和學生溝通的過程中,教師能了解學生的學習基礎,制訂出學生樂于接受的數(shù)學課堂教學計劃。
如在教學《平面直角坐標系》時,由于學生剛接觸平面直角坐標系的相關知識,對X軸、Y軸、坐標原點之間的聯(lián)系和區(qū)別掌握得還不夠扎實。這時,教師可以從最基礎的知識點開始,讓學生明白“兩點確定一條直線”,直角坐標系是平面性的范疇,而且分成了四個象限。通過“導學互動”的教學模式,教師能發(fā)揮“以生為本”的作用,保證每個學生都能掌握平面直角坐標系的本質,以便在今后的習題中能夠有效運用。
二、強化“導學互動”的教學模式,提升學生的數(shù)學涵養(yǎng)
教師強化“導學互動”教學模式,能夠有效提升教學效率。在學生掌握知識點的基礎之上,教師必須讓他們進行實質性的訓練,把數(shù)學知識運用于各種習題中。在這個環(huán)節(jié)中,教師要扮演好引導者角色。如在教學《相交線與平行線》時,教師不僅要讓學生明白相交線與平行線之間的位置關系,還要引導學生學會運用和整合,熟知“內錯角相等”“同位角相等”等定理,并提供一定的教學實例,開展有針對性的教學。
“平行和相交”的關系可以通過圖像來表現(xiàn)。如圖1所示,有AB、CD、BE三條線段,其中,AB和CD兩條直線相交,產(chǎn)生∠1,CD和BE是平行的關系。在教學前,教師可以先讓學生自行研究,整理出正確的題目信息。如果學生不知道如何闡述直線的位置關系,教師也不能很快給出答案,而要引導學生探討和交流,鼓勵他們自主探究。
三、引入“導學互動”的教學實例,增強學生的數(shù)學能力
在教學《直線與圓的關系》時,有的學生已經(jīng)掌握了直線和圓的概念和定義,但缺乏實際的習題訓練。這一章節(jié)的重點和難點主要在直線與圓的代數(shù)處理方面,學生尚未產(chǎn)生數(shù)形結合的思維觀念,遇到復雜的圖像問題時便手忙腳亂。這時,教師可以展示一些基礎的直線與圓的位置關系圖,讓每個學生充分鍛煉數(shù)學思維。
如圖2(1)、圖2(2)、圖2(3)分別展示了圓和直線的三種位置關系,即相離、相接、相交。在圖2(1)中,直線和圓之間沒有交點,如果直線的表達式和圓的表達式相聯(lián)立,學生是求不出解的;在圖2(2)中,直線剛好經(jīng)過圓邊,過圓上的一個點,直線和圓的表達式相聯(lián)立,學生可以求出唯一的一個解;在圖2(3)中,直線和圓有兩個交點,即有兩個滿足關系的交點,學生可以通過聯(lián)立方程式求解。教師要加強學生數(shù)學思維的訓練,發(fā)揮“導學互動”的教學價值。
總而言之,在初中數(shù)學教學中應用“導學互動”的教學模式,是新的教學趨勢,應該引起每位教師足夠的重視。教師應用“導學互動”教學模式時,要注意與學生的實際水平相當,并和學生的認知相符合,才能保證課堂教學的實效性,讓學生明白自學的作用與價值。只有這樣,教師才能強化“導學互動”的教學模式,從內容上提升學生的數(shù)學涵養(yǎng),從本質上增強學生的數(shù)學能力。
(作者單位:江蘇省射陽縣洋馬初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