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鳳喜
如果非要談論自己的小說,我希望從源頭說起。
我們之所以寫一篇小說,是因為在閱讀過程中產(chǎn)生了聯(lián)想和沖動,或者生活中的事物觸動了敏感的神經(jīng),以至于產(chǎn)生了迫切的急不可待的創(chuàng)作欲望。這種不期而遇的美妙感覺只有藝術(shù)創(chuàng)作者才能體會到,它給予我們蓬勃的力量,引領(lǐng)我們在寫作的道路上義無反顧地走下去。
但我們同時明白,小說的源頭只會提供大致的寫作走向,如果把小說比作一條河,它最終會流向哪里,中途會產(chǎn)生怎樣的波瀾和跌宕,是否會出現(xiàn)分岔,是否有支流匯入,其實我們并不清楚。這種不確定性負載著寫作獨特的魅力,為我們提供了無窮無盡的可能。
我們珍視創(chuàng)作的源頭,就像古人類保護珍貴的火種。我們從源頭開始開鑿小說的長河,即便半途而廢,無疾而終,甚至胎死腹中,也會為以后的創(chuàng)作積累寶貴的經(jīng)驗。
《16床》的源頭是瀏覽過的一則社會新聞:兩個老人,露水夫妻,相依相偎,因為病痛,他們平靜祥和的生活不能繼續(xù),只好依依惜別,各奔前程。問題是哪有什么前程,他們無非是回歸到早已設定好的命運。經(jīng)見過生離死別,讀過這則三四百字的新聞后由不得心里發(fā)冷,文字散發(fā)出的凄涼和酸楚經(jīng)久不散。
最初我只是想寫一下兩位老人分別的過程,特定的時間和場景,綿密的細節(jié),貌似平靜的對話,這當然是一個短篇的構(gòu)架。可事務繁瑣,擠時間匆匆下筆,這才發(fā)現(xiàn)寫作的難度。以我的經(jīng)驗,當一篇小說弱化故事時,更需要持久的耐心和情感上的專注,寫了兩千字后我被打敗了,寫作的人都知道這樣的時候多么令人沮喪。
好在有情感的積累,剛好看了幾次病,又把背景設定到醫(yī)院,多少強化了故事,于是小說呈現(xiàn)出現(xiàn)在的樣貌。
那個認識他的人都叫他“胡來”的老胡,我相信生活中隨時可以看到他的影子。他把一個女人愛得死去活來,臨近生命的終點時卻在思考愛情的意義。他被愛情打敗了,正如寫作者被文字打敗。他的情感淹沒了命運,終究還是悲涼的。說到底老胡是一個有意思的人,一個讓人肅然起敬的家伙。我喜歡老胡,喜歡他的性情,喜歡他的堅持,喜歡他的真實和坦率,喜歡他的壞。
寫作《迷途》源于在介休市參加的一次文學活動。介休只是一個縣級市,卻聚攏了一大批真愛文學的寫作者。每次去介休,我都會和朋友們聊寫作。有誰提出來想寫什么,正在寫什么,大家一起討論,一起發(fā)表對題材和寫法的意見看法。秉燭夜談,那是多么融洽美好的氛圍,每每回想起來都會感動。
那次聊到一個題材,大致和現(xiàn)在小說的開頭相同,一個不起眼不爭氣的家伙居然敢和老板的女人關(guān)系曖昧,要緊的是被老板發(fā)現(xiàn)了。然后呢?我們大體討論的是然后,自然牽連到小說的故事情節(jié),尤其是小說的反轉(zhuǎn)。受限于表達能力和文學理論的缺失,我一時間難以把問題講清楚。當時想,如果以這件事情為源頭寫出一篇小說來,再以小說為依托和大家交流,畢竟會從容一些,也許能把問題講清楚。
當時便下了決心,一定要完成這篇小說,卻不料一拖再拖,直至大半年后才寫出來這篇《迷途》。我更想講的是,這篇小說開頭以后,并沒有按原初的想法推進情節(jié),所謂“反轉(zhuǎn)”卻在小說推進過程中一點一點弱化了。這真是沒辦法的事情,你信心十足地想生個兒子,但生出來的卻是一個姑娘。姑娘有姑娘的好,但終究有點失落,終究不能依托這篇小說把擱置在心里的問題講清楚。
夜深人靜時,我也認真思考過自己的寫作。除卻天賦,除卻后天的努力,我發(fā)現(xiàn)的其中一個問題是心太軟。面對強烈的情感糾葛時,我總是心里發(fā)虛,不想直面。該狠心的時候下不去手,該殺人的時候把刀扔了,注定會被打敗,注定影響到小說的力度。
但也沒辦法,有什么辦法呢?所謂超越自我,有些與生俱來的心性卻無法超越,我們只能做自己。所謂揚長補短,有些短處未必能補起來,就像一個人可以減肥或者增重,卻未必能決定自己的身高。時光流逝,我們不光在考量別人,也在理解自己。有一天晚上我一聲長嘆,硬是把自己吵醒了——憑什么大爺就寫不出好小說呢?
對寫作的理解當然也在深入和改變,年輕時候喜歡行云流水的文字,正如喜歡花容月貌的姑娘,喜歡神秘,喜歡抽象,喜歡不可言說的感觸、高深莫測的幻境,但現(xiàn)在不一樣了,現(xiàn)在只希望解讀尋常的生活,理解身邊的人物,把熟悉的人寫好,把親人和朋友寫好,把自己對生活的感悟真實地表達出來。
這當然和能力有關(guān)。承認這一點未必是退縮,一個真愛文學的人終究會守護夢想。大致如此,我希望對寫作的理解越來越簡單,趨向于簡潔和樸素,貼著人物寫,盡可能把故事講好,盡可能讓尋常的語言多一些生活氣息,盡可能敞開內(nèi)心,呈現(xiàn)一顆卑微的靈魂對世界的寬容和友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