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沈地區(qū)的軍旅作家與地方作家及文學期刊的編輯關系不錯,彼此見面、交流往來頻頻,名副其實的“軍民魚水情”。著名的王中才曾任沈陽軍區(qū)政治部創(chuàng)作室主任,他的手下兵強馬壯,人才濟濟,隨意請出一位,都有全國叫得響的作品。只是匯入北方戰(zhàn)區(qū)之后,軍界文職人員走向何方,創(chuàng)作室專業(yè)作家以哪種方式存在?退休之后,八面來風偏少,倒真的無從知曉了。看來,最堪回首的還是往事。
開會、聚會、相會,大都人不少,晚輩的我見到王中才,怎么稱呼?隔遠招呼“王老師”,估計話一出口,準備應答我的至少能有三兩位。“王”是大姓,三五成群,必有“王”者;二三十人的文學團聚,三五為“王”,常態(tài)現(xiàn)象。怎么稱呼?靈機半動,干脆就“中才老師”吧,簡單明了,四個字的親切和尊敬應運而生;還與“托爾斯泰”“普魯斯特”“肖洛霍夫”“納博科夫”“川端康成”“馬爾克斯”等文學大師的漢譯音字數等同,加之王中才健碩魁梧的體魄,文學者的高大形象就更加鞏固了?!八淖帧狈Q謂,甚至被我后來沿用到了閑聊朝陽北票文學“四杰”(尹湛納希、瑪拉沁夫、薩仁圖婭、海濤老師)的玩笑式“命名”。不過,以下紙面稱呼“中才”,把“老師”二字放心里。
中才開始發(fā)表的是詩一般的抒情散文,當然也有敘事性很強的名篇《郎家坡》《海灣的月》,《鴨綠江》雜志登過,讀者好評不少。1981年夏,《鴨綠江》在大連長海的海洋島舉辦筆會,中才是為數不多的作者代表。在醞釀已久準備寫小說的心思被范程主編提起并閃回一段“往事”時(范主編曾以“編者”之名寫信給王中才,建議他不妨寫寫小說),中才堅定地在筆會期間創(chuàng)作出了短篇《暖雪》,于該年度的11期《鴨綠江》刊出。這小說處女作的發(fā)端,使得中才的小說創(chuàng)作雙雙躍上一層樓?!度敲贰吩凇督夥跑娢乃嚒?982年第6期發(fā)表后獲得全國優(yōu)秀短篇小說獎,《最后的塹壕》在《鴨綠江》1984年第11期發(fā)表后獲得全國優(yōu)秀短篇小說獎,步步高。
我和中才的交往始于20世紀90年代之初的一篇評論,一篇他為著名詩人曉凡詩集《曉凡詩選》所寫的序言,擬題《芒果,確實屬于他的……》,副題謙虛:試談曉凡的詩——希望在詩集出版之前能在刊物上發(fā)表一下。當時我編“散文”兼編“理論”欄目,六千余字的深切自然在我桌上栩栩如生。中才真正從文本出發(fā),既酣暢淋漓,又細膩入微,以詩語品鑒詩心,思想摸得準,情境悟得透,詩與評交映生輝。行業(yè)內,有多少“序言”是“敷衍”“應付”成篇、語難從心!不料復審未通過,稿簽沒有簽署意見,只是口授。我的不解總有出口,《當代作家評論》副主編(主編陳言)林建法接過話茬,給我們刊物發(fā)表,兩位(曉凡、王中才)作家都夠格。我除了感謝,還有點遺憾存在心頭,人家交付《鴨綠江》是信任;沒實現(xiàn),總覺得自己沒盡到責任。作家、詩人看重綜合類文學期刊。平心而論,當年的《鴨綠江》比現(xiàn)在有影響力,現(xiàn)在的《當代作家評論》比當年有影響力。
朝陽市成立作家協(xié)會,當選主席薩仁圖婭邀請省里一些作家、編輯去朝陽,與當地作者座談交流,彼此帶動提高。中才、刁斗、海濤我們如約而至。秋天,正是往手袋里腦袋里裝東西的收獲季節(jié)。去往北票大黑山,一行人沿山路漸次朝高峰慢行,我和中才走在隊伍末端,嘮著平時在城里根本沒有機會嘮的文學創(chuàng)作與編輯的嗑兒。中才當年可是京城《解放軍文藝》的大編輯,就為了自身創(chuàng)作寫小說才主動要求“下放”到沈陽軍區(qū),經驗感受多著呢,生活與創(chuàng)作、小說與詩歌、主題與細節(jié)……心里干貨倒出不少,我偏得,獨自聽課,洗耳靜聽,受益匪淺。我甚至還問起了怎么沒有把刁斗調到軍區(qū)創(chuàng)作室當專業(yè)作家?。看讼鬟^一陣時間,求證。中才笑了笑,點點頭又擺擺手,輕語幾句,我也恍然頓悟。尿急忽需小解,我讓中才先走,我從后面再追趕他,畢竟年輕幾歲。當我從灌木叢躍上山路,中才距離我已有百十米遠了,步履緩慢從容,腰板略彎,不時回頭,像是無聲的召喚。望著中才走向高處的身影,我加快腳步攆上去,稍停,竟一同坐在了路旁石塊上,被同行者拍了張二人合照。
將近兩小時的并行漫談,如果有錄音,即使略去停頓、留白的空當,起碼也能整理出萬八千字,中才不時冒出的格言警句,的確是一位有成就作家的思想、學養(yǎng)、才氣、技術的智慧合成。寫這篇文字及之前我都在努力追索那一路上屬于中才的靈感或機智,可怎么連一句兩句都想念不起來了呢?但愿它們都化作我的血肉,成為我成長、我身體的一部分,而不是我的遺忘。因為,當年在大黑山望著中才走向高處的記憶不僅在我內心定格,而且也已化作一面獵獵飄揚的旗幟,在情感深處時時喚起往事的波濤。心中的旗幟千萬桿,每一桿都是尊敬與崇仰的矗立。中才仙逝,現(xiàn)在已經走進天堂,高入云端。在他作品創(chuàng)造的人性美好與曼妙中,我翹首遙望,天上人間,中才一定更好。
主持人簡介:
寧珍志,職業(yè)編輯,中國作協(xié)會員,編審。有散文、評論、詩歌篇章發(fā)表于《人民文學》《詩刊》《文學自由談》《天涯》《青年文學》《兒童文學》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