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顯梅
爺爺奶奶的愛情發(fā)生在二十世紀(jì)四五十年代,他們的婚姻和愛情,沖破了“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束縛。
我口中的奶奶其實是我的母親的母親,之所以叫奶奶而不是外婆,是因為我的母親和奶奶一樣,都是在家招婿。
奶奶小時候家境富裕,曾祖父在村里德高望重,方圓幾公里都是張氏家族的土地。遺憾的是,奶奶的兄弟姐妹都早夭,她成了家里的獨苗苗。
奶奶理所當(dāng)然成了掌上明珠,優(yōu)渥的條件并沒讓她養(yǎng)成嬌滴滴的大小姐,相反造就了一個善解人意、勤勞而責(zé)任心強(qiáng)的女子。
爺爺奶奶小時候是鄰居,但爺爺年輕時調(diào)皮搗蛋、游手好閑。盡管那時的爺爺經(jīng)常向奶奶吹著挑逗的口哨,但奶奶從沒正眼瞧過他,直到奶奶出嫁一年后。
奶奶嫁得風(fēng)光體面,男方是曾祖父世交的兒子,可以說門當(dāng)戶對。奶奶婚后大半年沒懷孕,雖然不知道具體原因,但已有不少閑言碎語。那時,奶奶哭著回娘家探親,再次遇到二流子的爺爺,不知吃了什么迷魂藥,竟堅持要離婚改嫁。
曾祖父第一個反對。首先,他看不起爺爺?shù)牡滦?其次,離婚在當(dāng)時是大忌,何況親家還是世交,怎么抹得開面子?
話雖如此,但在父母的眼里,寶貝女兒比什么都重要。所以,曾祖父下了一道死令:如果爺爺愿意當(dāng)上門女婿,那么就同意他們的婚事。
這道指令無疑把爺爺奶奶的婚姻之路堵死了,爺爺只有一個姐姐和一個妹妹,他也是家里的獨子,怎么可能入贅?
二流子終究有二流子的本性,他才不管家族香火和榮辱,何況他傾慕奶奶多年。爺爺為了和奶奶在一起,放棄了自己繼承人的位置,毅然“嫁給”了奶奶。
正因為如此,爺爺?shù)母改赴犭x了張氏村莊,發(fā)誓不再認(rèn)這個不孝子。不得已,爺爺?shù)男∶贸闪思依锏南慊鹄^承人。
在那個年代,上門女婿一般是貧窮、弱勢的標(biāo)志,相當(dāng)于“小媳婦”,只有家里窮得揭不開鍋才愿意讓兒子入贅,地位相當(dāng)?shù)汀?/p>
爺爺卻是個例外,老丈人把他當(dāng)親兒子看待,奶奶對他百依百順。有了愛情,他一改當(dāng)初好吃懶做的惡習(xí),和奶奶過上甜蜜的日子。
奶奶雖比爺爺小,但畢竟是二婚,爺爺為此還與父母斷絕往來。所以,在奶奶的內(nèi)心深處,一直覺得虧欠爺爺。特別是奶奶生下兩個兒子夭折后,接連生了五個女兒,奶奶更是覺得對不住爺爺。奶奶不顧曾祖父的反對,堅持讓兩個女兒跟爺爺姓。
所以,他們倆一輩子的相處模式都是奶奶“慣著”爺爺。
逢年過節(jié),人人都可以走親串友,唯獨爺爺是孤獨的。奶奶看出他的心思,鼓勵他去探望父母。爺爺鼓起勇氣去了之后發(fā)現(xiàn),父母并沒有把他拒之門外。
從此以后,無論爺爺“娘家”大小事,奶奶都讓爺爺帶上孩子去探望,每次不是雞蛋就是布匹,總把家里最好的拿出來。她數(shù)十年如一日地關(guān)注爺爺“娘家”發(fā)生的任何動向,給予各種幫扶,不求任何回報。
相反,家里請客擺宴,爺爺“娘家”從不來人。最初大家怨氣很大,認(rèn)為他們不懂禮數(shù)。但奶奶從來不會為此生氣,她不僅安撫長輩們情緒,還給孩子們講道理,關(guān)系被她維護(hù)得十分融洽。
在我十歲生日那次,爺爺?shù)拿妹媒K于出現(xiàn)在酒桌上,當(dāng)時奶奶高興得雙手顫抖。那時,爺爺奶奶的雙方父母早已過世,而他們結(jié)婚也已三十五載。遲來的回饋,讓奶奶笑著笑著就哭了。
爺爺沒結(jié)婚前,幾乎沒干過農(nóng)活,婚后雖然挑起了務(wù)農(nóng)的重?fù)?dān),但由于奶奶的處處呵護(hù),他顯得特別嬌氣、矯情。
每次農(nóng)活下來,奶奶總會拿雞蛋或者大餅犒勞他,然后像哄孩子一樣讓他休息。爺爺有時真像個“小媳婦”,和奶奶斗嘴之后,總是跑回“娘家”住一段時間,直到奶奶忙完農(nóng)活再把他接回來。此時的奶奶臉上總是充滿了燦爛的微笑,而爺爺臉上是故作生氣的幸福。
在我的記憶里,奶奶唯一一次不開心,是我“欺負(fù)”了爺爺。
五個女兒中,母親和大姨留在家中招婿,奶奶跟著我們過,爺爺跟著大姨家過。雖分為兩家,但僅一墻之隔,只是吃飯不在一起。
改革開放后,我的父母去縣城干起了個體經(jīng)濟(jì),成了村里的萬元戶。而我成了留守兒童,整天圍著奶奶轉(zhuǎn)。
有次放學(xué)后,看見爺爺在我家吃飯,我開玩笑問他偷吃什么?當(dāng)時爺爺大發(fā)雷霆,而一向溫和的奶奶居然也對我大發(fā)脾氣,嚇得我哇哇大哭。
事后我才從奶奶那兒得知,爺爺和大姨夫吵架,奶奶把爺爺喊過來吃飯,正巧被我撞見了。當(dāng)時爺爺正在氣頭上,奶奶讓我不要生氣。那是我第一次感受到爺爺在奶奶心中的位置竟然比我還重要,吃醋了好久。
上初中后,我離開村莊去了縣城,父母要求奶奶去縣城照顧我。雖然奶奶放不下爺爺,但因為又要照顧我,她不得已只能來。
一段時間,我經(jīng)??匆姞敔攣砜h城找奶奶,哭喪著臉,說著酸話:“你倒好,跟著女兒在城里吃得好、穿得好,我在家里苦啊?!?/p>
原來,爺爺和大姨夫相處不來,兩人經(jīng)常鬧矛盾,爺爺一個人特別孤單。那時奶奶很為難,一邊是覺得虧欠了丈夫,一邊是自己的子女。權(quán)衡之下,她選擇了爺爺。
奶奶和爺爺在村頭蓋了一間小瓦房,開始了新生活。春天,爺爺提一桶水后就坐在田頭抽煙,望著奶奶把菜苗一根根地種好;夏天,爺爺就等著奶奶把種好的瓜果送到嘴里;秋天,奶奶用那雙纏足的小腳撿別人收漏的稻谷當(dāng)糧食;冬天,爺爺給奶奶暖被子,奶奶給爺爺備熱水袋。
村里不少人調(diào)侃奶奶:“你怎么不跟大女兒去城里享福?”奶奶對此從來不語,因為在她眼里吃香喝辣并不是享福,能和爺爺相守相伴才是福。
我參加工作后,回去探望二老,奶奶私下說:“你爺爺希望能走在我前面,這樣臨死前還有我照顧,他膽子小。如果我先死,他一個人怎么辦啊?”
話里是滿滿的愛和擔(dān)憂。我有時會為奶奶的付出鳴不平,但奶奶卻說:“他因為我受了太多苦,只是你們沒看見而已。”聽了奶奶的話,我淚流滿面。
可惜,奶奶死在了爺爺前面。爺爺感嘆,這是他欠奶奶的,老天爺讓他來償還。
奶奶在這段婚姻里,看似卑微,其實是愛得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