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 偉 祁英華 鐘 存
(1.貴德縣氣象局,青海 貴德 811799;2.青海省氣象信息中心,青海 西寧 810001)
利用2018—2019 年在青海省貴德縣山坪村、黃河灘村、郭拉村采集的氣候數據,研究貴德縣露天辣椒受凍與致死的臨界最低溫度。試驗共采集數據159 組,篩選后最終選定117組數據,數據總體呈正態(tài)分布,通過顯著性t檢驗,P=0.009<0.05[1]。
將試驗樣本劃分為死亡和未死亡兩組,對平均溫度和最低溫度進行Logistic 分析,最低溫度P=0.032<0.05,說明最低溫度對辣椒死亡影響顯著;平均溫度P=0.075>0.05,說明平均溫度對辣椒死亡影響不顯著。利用數據相關性分析(Correlation‐R,COR)分析靈敏度和特異性數值,再計算正確指數,查找正確指數最大值所對應的最低溫度(致死的最低溫度),得到致死的最低溫度臨界值為-2.10 ℃,此值對應的理論正確率為0.765,與貴德縣氣候凍害指標非常接近(見表1)。重復所述步驟計算受凍與未受凍的臨界溫度,得到受凍的最低溫度臨界值為-0.35 ℃,對應的理論正確率為0.826(見表1)[2]。
表1 顯著性分析
對比理論計算值與實際觀測結果得出,最低溫度>-2.10 ℃實際共發(fā)生47 例,計算出現42 例;最低溫度≤-2.10 ℃實際發(fā)生70 例,計算出現75 例。二者判斷正確103 例,正確率0.88,大于COR 計算值0.765。最低溫度>-0.35 ℃實際發(fā)生81 例,計算出現86 例;最低溫度≤-0.35 ℃實際發(fā)生36 例,計算出現31 例。二者判斷正確98 例,正確率0.837,大于COR 計算值0.826。指標計算結果正確率均高于理論值,因此認為計算得到的臨界值有較高的實際應用價值[3]。
凍害發(fā)生是一個綜合累積的過程,不同區(qū)域和因素之間的影響程度難以確定,為方便應用和擴大指標的適用范圍,將數值進行取整運算,得到受凍最低溫度0.0 ℃、死亡最低溫度-2.0 ℃,用此值作為指標開展低溫度持續(xù)時間與受凍之間的分析。以最低溫度>0.0 ℃、-2.0~0.0 ℃、≤-2.1 ℃進行統(tǒng)計分析,最低溫度>0.0 ℃持續(xù)時間大于2 h,3.90%辣椒受凍,常發(fā)生在溫度0.0 ℃附近;最低溫度在-2.0~0.0 ℃持續(xù)時間小于1 h 時13.00%辣椒受凍,持續(xù)2 h 以上時37.70%辣椒受凍,持續(xù)時間大于4 h 時87.20%辣椒受凍;最低溫度在≤-2.0 ℃持續(xù)時間小于1 h時43.60%辣椒受凍,持續(xù)時間大于2 h 時82.60%辣椒受凍,持續(xù)時間大于3 h 時90.47%辣椒受凍。由此可以得出,低溫持續(xù)時間越長,辣椒幼苗越易受凍,而且受凍越嚴重,低溫災害具有累積效應,低溫持續(xù)時間是致災的關鍵因子之一。
貴德縣露天蔬菜幼苗移栽一般在4—5 月進行,主要集中期為4月下旬至5月中旬。辣椒生長期較長,而且露天生長環(huán)境不易控制,易受害,多采用溫室育苗法、露天移苗法。一般白天氣溫穩(wěn)定在12.0 ℃以上、夜間氣溫穩(wěn)定在5.0 ℃以上進行移栽定植,苗齡一般以8~14片葉為宜。
近60 年貴德縣的氣象資料顯示,4 月貴德縣平均氣溫9.9 ℃,平均最高氣溫18.2 ℃,平均最低氣溫2.2 ℃,平均日照時間252.6 h,日升溫率0.16 ℃/d;5 月平均氣溫13.7 ℃,平均最高氣溫21.2 ℃,平均最低氣溫6.4 ℃,平均日照時間255.9 h,日升溫率0.11 ℃/d。貴德縣日平均溫度穩(wěn)定通過10.0 ℃出現在4 月16 日,日平均溫度穩(wěn)定通過12.0 ℃出現在4 月28 日;最低平均溫度穩(wěn)定通過5.0 ℃出現在5月5日;一年中最低平均溫度>5.0 ℃的日數約為150 d。
蔬菜幼苗移栽期天氣往往變化頻繁,而且變化幅度大,因此,選定移栽開始時間時要權衡熱量與避免凍害影響之間的矛盾。以最低氣溫作為臨界值統(tǒng)計歷史發(fā)生頻率,春季最低溫度<0.0 ℃絕非偶然事件,是有規(guī)律可循的。分析近60 年貴德縣的氣象資料顯示,4—5 月貴德縣最低溫度<0.0 ℃的出現概率呈減小趨勢。
2.2.1 氣溫≤0.0 ℃的出現頻率。4—5 月,貴德縣季節(jié)變化明顯,升溫劇烈,最低溫度<0.0 ℃的出現次數顯著減少,近20 年最低溫度日均增幅0.137 ℃。貴德縣近10 年最低氣溫<0.0 ℃且發(fā)生頻率≤0.1 的初日出現在4月21 日,近20 年最低氣溫<0.0 ℃且發(fā)生頻率穩(wěn)定在0.0的初日出現在5 月6 日,近30 年最低氣溫<0.0 ℃且發(fā)生頻率穩(wěn)定在0.0的初日出現在5月17日。
2.2.2 積溫特征。貴德縣一年中日平均溫度穩(wěn)定>12.0 ℃出現在 4 月 28 日至 9 月 26 日,共 152~166 d,累計>0.0 ℃的平均積溫 2 549 ℃;5 月 26 日至 9 月 26 日>0.0 ℃平均累計積溫2 064 ℃;平均初日4月17日、平均終日10 月7 日>0.0 ℃累積積溫2 927.3 ℃,完全能滿足辣椒生長、成熟需求;幼苗銷量達到95%的時間出現在5月25日。
2.2.3 地溫特征。4 月晴天地溫與氣溫最低相差4.7 ℃,5 月晴天地溫與氣溫最低相差3.0 ℃。不論是近50年來還是近10年來,4—5月貴德縣地氣溫差均呈顯著減小趨勢;4 月28 至5 月3 日地溫與氣溫出現劇烈變化,判斷為不利天氣高發(fā)時段,之后時段變化趨于穩(wěn)定。用最近10 年貴德縣的氣象資料來制定適宜移栽期更具有代表性,4 月 21 日地面溫度最低穩(wěn)定在 2.0 ℃,5 月 7 日穩(wěn)定通過 5.0 ℃,5 月 17 日穩(wěn)定通過 5.1 ℃。4 月 20 至 5 月25日最低地氣溫差1.6 ℃,二者距平進一步減小,5月5日后相差小于1.0 ℃。這表明隨季節(jié)的變化,二者變化不明顯,溫度趨于穩(wěn)定,天氣對露天移栽辣椒幼苗更有利。
因此,貴德縣將4 月21 日作為移栽期的初日、5 月25日作為末期比較合理。根據歷年積溫大小和凍害頻率,將辣椒移栽適宜期細分為初期、適宜期、最佳期,如表2所示。
表2 辣椒移栽適宜期細分
貴德縣積溫>300 ℃平均初日出現在4 月15 日,積溫>400 ℃平均初日出現在4月24日,積溫>500 ℃平均初日出現在5 月 2 日,大于 300、400、500 ℃積溫出現時間均呈提前趨勢,近30年年均提前約0.42 d,近20年年均提前約 0.47 d,近 10 年年均提前約 0.55 d,20 世紀 60 年代至2019 年>300 ℃積溫初日累計提前約7 d。4—5 月,貴德縣最低溫度呈顯著增長趨勢,日均增幅約0.137 ℃。最低溫度0 ℃的初日隨年際呈提前趨勢,同一時段發(fā)生頻率呈減小趨勢。受天氣系統(tǒng)的影響,氣溫<0 ℃是隨機發(fā)生的,因此制定的適宜期不能保持不變,要適時調整[5]。
①貴德縣辣椒受凍臨界最低溫度為-0.35 ℃,致死臨界最低溫度為-2.10 ℃,為辣椒受凍和死亡的臨界值;低溫持續(xù)時間為辣椒受害等級判斷的第二參考依據,二者密切正相關。
②貴德縣最低溫度<0 ℃的頻率確定的辣椒移栽適宜期出現在4 月21 日至5 月25 日,辣椒移栽適宜期隨時間推移呈動態(tài)變化,需要校準適宜期時間。
③貴德縣各積溫初日時間呈提前趨勢,年均提前約0.4 d;最低溫度年均增幅約0.13 ℃;>0 ℃的出現時間也呈提前趨勢,出現頻率呈減小趨勢,因此要適時修訂適宜期和臨界溫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