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捷
這里是風景如畫的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花垣縣十八洞村。
就是在這里,2013年,習近平爺爺提出了“精準扶貧”,打響了中國大地上一場轟轟烈烈的精準脫貧之戰(zhàn)。
和村民們載歌載舞一番后,老師帶著申申們來到了當?shù)氐木珳史鲐氄梗販亓诉^去十八洞村“餓不死,卻真的缺錢”的尷尬日子。
這個“懶漢”名叫龍先蘭,從小就是個孤兒,特別喜歡喝酒,永遠一副醉醺醺的樣子。
“幸福是奮斗出來的?!贝謇锏姆鲐毠ぷ麝牱磸蛣裾]他,這個“懶漢”終于下決心丟掉了酒瓶,養(yǎng)起了蜜蜂。
依靠養(yǎng)蜂,龍先蘭的日子越過越好了,不僅脫貧還脫單了。他們夫妻二人,現(xiàn)在正帶領著鄉(xiāng)親們脫貧致富呢!
結束了十八洞村的脫貧之行,申申和同學們又回到了此次旅程的“起點”,也是“終點”——上海。
“走得再遠都不能忘記來時的路?!备锩容吢访?、探尋,終于匯聚到上海這片土地,孕育出中國共產黨,又從這里出發(fā),走過百年艱辛路,終于從石庫門走到天安門,走進新時代!
大家走到了鎮(zhèn)館之寶-72種《共產黨宣言》展陳前,這里蘊含著三個篇章的故事。老師和申申們講了陳望道吃墨水、又新印刷所錯印的故事后,指向了“初心的守護”。
張人亞,本名張靜泉,是上海最早的幾個工人黨員之一。1927年,白色恐怖籠罩著上海,張人亞返回寧波老家,將黨的重要文獻交給父親張爵謙保管。
張爵謙將兒子的重托牢記在心。他把這包東西藏進空棺,埋入墓內。為保護這批文件與書刊的安全,張爵謙在墓碑上寫了“泉張公墓”,故意少寫了一個“靜”字。
然而,張爵謙卻沒能再等到張人亞回來。1932年底,張人亞在從江西瑞金去福建長汀的途中病故。
藏在張人亞衣冠冢中的《共產黨宣言》,如今成為一大紀念館的鎮(zhèn)館之寶。
行萬里路,懂百年史,這一路終于走到了終點。大家都深切感到,要愛我們的國家,愛我們的黨,理解它的來之不易,守護它的美好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