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諾晨
《逆行天使》的最后一個句號,點在2020年3月7日。到今天寫這篇后記,剛好二十天的時間。
復工復產(chǎn),我終于在自我隔離兩個月以后再次走上街頭,小區(qū)里的桃花開了滿樹,天鵝湖畔的楊柳抽出新芽,我才發(fā)覺春風又綠江南岸。春天像個溫柔的姑娘,眼角眉梢都是笑意,對著這個城市的耳畔說了句悄悄話——我來了。
車水馬龍的城市回來了,行走其中,有種失而復得的欣喜,也越發(fā)能體會每一個平凡日子的珍貴。
寫《逆行天使》過程中,我和在一線工作的醫(yī)護朋友們一直保持著聯(lián)系。他們在二月最冷的夜里,全身貼滿暖寶寶,徹夜堅守在進出城市的關卡,給每一位進城的司機量體溫;他們在感染風險最高的發(fā)熱門診,用最大的勇氣和最多的耐心接待每一位病人。他們都是平時和我一起吃火鍋、逛街的閨蜜,卻在國家需要的時候,成了保護我們的天使。
正是因為有了千千萬萬個他們,才有了如今滿眼蔥翠的春天。
故事里的許依依、方小驊、張梓文,在生活中都確有其人。方小驊的原型是一位90后婦產(chǎn)科醫(yī)生,疫情期間一直堅守在工作崗位,也確實交了個程序員男朋友,常常向我吐槽IT男情商低。當然作品里有很多文學筆法,而現(xiàn)實中他們?yōu)榭挂吒冻龅某嗾\和善良,只會令文字蒼白。
《逆行天使》中有醫(yī)生、護士、警察、軍人、教師、建筑工人、網(wǎng)約車司機、普通患者……每個人對疫情都有自己的理解,有得到和失去,有遺憾和成長。我希望從不同視角,給小讀者們講述抗疫故事,讓他們認識到美好生活的來之不易,也能明白只有醫(yī)療、教育、科技、軍事才是民族復興的希望。
羅曼·羅蘭說過,標志時代最靈敏的晴雨表是青年人。
我在文中沿用了我最喜歡的一個小朋友的形象——董咚咚。董咚咚身上的種種標簽,比如淘氣,比如勇敢,比如善良,都還原了小時候的我自己,承載著我的不圓滿,也承載著我的希望。這個人物也是小讀者們最喜歡的,一個真實的不完美的同齡人,會讓他們有更多共情的體會和共鳴的空間。
最后的最后,千言萬語融合成一句:武漢加油!中國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