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璁
·2020年“我的書屋·我的夢”農(nóng)村少年兒童閱讀實踐活動·
在貧苦歲月中,書是人生寶貴的財富;在饑荒年代里,書是唯一的精神糧食。
——題記
就像喜歡吃甜食的人愛去面包房,我最喜歡在書海里乘風破浪,在知識的天空里展翅翱翔,在閱讀中找回自己,認清自己,重塑自己。而書屋,就是讓我遠航的碼頭,讓我騰飛的機場。我愛書屋,記憶中,有一間書屋讓我印象深刻。
一次偶然的機會,我和父母回到了鄉(xiāng)下老家。這里的年輕人為了生活大都外出謀生,留在村里的多是老人、小孩,生活雖有改善但仍顯艱苦。有一天,父母幫著爺爺奶奶去田間干活,我便一個人到處走走,欣賞鄉(xiāng)間風景。
走過一段林間小路,我看見一座小學,校門沒有鎖,放眼望去是一片不大的空地和一棟有些陳舊的樓房。沒有平整的水泥地和漂亮的跑道,滿地綠油油的青草昭示著對生命的渴望,讓你有種在地上打兩個滾的沖動;空地中央一根旗桿高高豎起,五星紅旗迎風飄揚。推開教室的門,室內(nèi)桌椅雖然有些年頭但擺放得整整齊齊;墨綠色的黑板上寫滿了密密麻麻的公式,陽光從窗戶灑進教室,我仿佛看到一群學生正在埋頭讀書,他們正沉浸在知識的海洋。忽然,我聽見二樓傳來聲響,循聲上樓,只見二樓走廊盡頭的一道門旁,寫著兩個大字:書屋。
推開門,一群大約三四年級的孩子正津津有味地看書。這些農(nóng)村學生因為經(jīng)常參加田間勞作,一個個皮膚黝黑,鞋子上還沾著星星點點的泥土,而他們的眼眸,如一汪秋水般清澈見底,瞬間就吸引住了我。我看見過許多絢麗的景象:空中綻放的煙花,夜晚的萬家燈火,高山之上噴薄的日出……但此刻,我承認這幅學生讀書圖是我見到過最明亮的盛景。他們對我的到來并沒有做過多的反應,草草地看我一眼后又將目光轉(zhuǎn)移到手中捧著的書本里。環(huán)顧四周,書架一塵不染,書籍擺放得整整齊齊。轉(zhuǎn)身,我看見一個小男孩靠著窗在讀書,幾縷陽光透過香樟樹葉斑斕地照在他的臉上,像母親的手輕撫著他的臉龐。真美,我內(nèi)心忍不住發(fā)出一聲輕嘆。
我輕輕地走到書架旁,準備拿書看。突然有人輕扯我,一個小女孩指了指房間角落的一張桌子,我定睛一看,原來是一盆水哦,看書前要洗手,不能弄臟了圖書。我剛要張口說謝謝,小女孩卻將食指放在嘴邊搖了搖頭。咽下嘴邊的謝謝,我去認認真真地洗了手。
看了一會書,我準備離開時,看到門邊有一個募捐箱,上面寫著:“愛心募捐,為家鄉(xiāng)的孩子送去一本書,點亮一盞燈?!蔽倚囊粍?,將身上全部的50多元零錢都放了進去,算是我留給他們的一束光吧。第二天我又去了書屋,悄悄放了幾本我喜歡的書。我又看見透過窗戶照進室內(nèi)的那束光,我手掌向上,迎接著光。
你問我為什么捐贈書籍?自古以來中國人就堅信“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我相信每一個熱愛讀書并有書可讀的人,都未來可期。擁有一本書,一間書屋,就擁有了一份光,照亮自己,也照亮別人。
家鄉(xiāng)并不富饒,但它永遠值得我驕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