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安達
◆摘? 要:新課改后,通過引入核心素養(yǎng),中學科學教育的目標已經(jīng)多樣化。問題化教學方式是通過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激發(fā)學生主動性的新型教學方式,并通過科學知識探索來有效培養(yǎng)科學素養(yǎng)的載體。因此,中學科學應使用基于問題的教育來增強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并實現(xiàn)能力培訓。本文通過分析問題化教學在初中科學教學中的重要性,并以此為根據(jù)提出了問題化教學的應用對策,從而實現(xiàn)高效課堂教學,強化學生綜合素質。
◆關鍵詞:問題化教學;初中科學;教學運用
初中科學是素質教育和課程改革的新課題。有效整合物理、化學、生物、地理等知識,在了解現(xiàn)實生活和中學生的基礎上組織科學內容。這有助于打破傳統(tǒng)學科之間的界限,培養(yǎng)學生對科學知識的全面理解。初中科學教育改革的最終目標是有效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問題意識,使學生能夠充分利用自己的探索和創(chuàng)新欲望,從根本上改變“傳統(tǒng)教育”的影響,這是一種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造力的教育模式,能夠真正實現(xiàn)人才的培養(yǎng)。傳統(tǒng)教學方法的局限性削弱了學生對常見問題的理解。因此需要通過問題化教學法提高教育質量、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yǎng),從而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
一、問題化教學的含義及實施的必要性
美國著名心理學家布魯納是問題化教法的提出者,這種教學方法又稱“發(fā)現(xiàn)教學法”和“探究教學法”,應用范圍十分廣泛。簡言之,問題化教學是指教師根據(jù)教材內容合理設置問題,遵循一定的原則,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給予學生正確的指導和啟發(fā),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增強學生的內在學習動機。問題化教學的最終目的是使學生在探索問題的過程中獲得更多的知識,提高綜合素質。與其他學科相比,中學科學的實踐性更強,學科范圍更加廣泛。因此,中學科學教師必須善于運用問題教學法,創(chuàng)設恰當?shù)膯栴}情境,提高學生的問題意識,提供幫助,從而促進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二、問題化教學在初中科學教學中的運用
(一)以學生的生活經(jīng)驗為基礎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
中學科學是一門與生活息息相關的學科,在制造問題情境時,教師可以通過首先將學生的生活經(jīng)歷作為創(chuàng)作的基礎,通過學生的熟悉事物有效地激發(fā)學習的熱情。
例如,當教授水的三相變化時,教師可以列舉一系列生活狀況:冰箱冰柜中的水結冰,如果將冰放在陽光下直射,冰會融化成水;當水沸騰時,會有更多的白色氣體冒出。然后,教師可以將這些常見現(xiàn)象有序地結合起來,并創(chuàng)造生活情境,使學生沉浸其中,從而引導學生思考所包含的科學知識。由于這些場景相對熟悉,因此學生傾向于對繼續(xù)學習產(chǎn)生濃厚的興趣。中學科學以其與生活息息相關的獨特性,為教育帶來了豐富的生活組合。中心科學教師需要在教學中充分結合生活進行有效提問,從而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通過問題引導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問題化教育法在中學科學實驗中的應用多反映在科學實驗教育的過程中。教師引導學生進行科學實驗時,通常會向學生提問,合理地利用學生的求知欲,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通過對學生的合理指導,學生可以更加科學地提出問題和分析問題。
例如,在指導學生學習牛頓第一定律時,教師可以通過實驗使學生了解摩擦對小板的影響。例如,如果你穿著同一雙鞋在地板上或是泥濘的路上走,你會覺得更快更容易的是哪一種?學生們將分析并回答這個問題。在答題過程中,教師應注意摩擦知識,使學生對摩擦形成一個普遍的理解。然后,通過實驗的方式,讓學生觀察同一輛車從同一高度滑下來,但由于板面不同,車滑下的時間和軌跡會不同,然后引導學生分析問題,最后指導學生理解牛頓第一定律的概念和實際應用。這樣,學生不僅了解實驗知識,而且了解實驗與現(xiàn)實生活的關系。運用這種基于問題的教學方法,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三)借助實驗教學 開展問題探究
實驗教育是科學的主要特征,中學生在科學實驗中更加活躍。因此,為了使實驗過程更靈活,教師應能夠充分利用實驗教育的優(yōu)勢,使學生能夠觀察和分析,并通過在實驗中突出相關問題,讓學生根據(jù)實驗回答問題,并促進科學知識的內化和建立。
例如在教授序言課程時,教師可以采用實驗演示教學模式。老師在課堂上演示了“神奇照明”實驗:用一根玻璃棒蘸上幾滴濃硫酸,蘸上一點高錳酸鉀粉,然后與酒精燈燈芯接觸。利用濃硫酸和高錳酸鉀粉的化學反應所產(chǎn)生的熱量點燃酒精燈,然后詢問學生為什么不匹配就可以點亮酒精燈。據(jù)學生回憶,多年后,他還沒有忘記當時的情境,并對老師當時提出的問題一直念念不忘。通過提出相應的問題,激發(fā)學生的好奇心揭開謎團,是學生學習科學的動力源泉。
(四)加強與學生的交流 促使學生主動提出問題
提升科學教育的教學質量離不開良好的師生關系。但是,鑒于目前的情況,在初中科學課中,一些老師很少或根本不與學生交流,從而形成了嚴肅的課堂氛圍,甚至學生都害怕老師,即使學生有疑問,也不敢提出。針對這種情況,教師必須積極改變觀念,重視與學生的溝通,并縮短與學生的距離。這樣,學生就能讓教師走入自己的內心世界,敢于向老師表達他們的疑惑和理解。此外,教師必須積極組織學生,使他們能夠進行并充分參與課外活動。教師需要與學生建立伙伴關系,這將有助于教師更好地進入學生的內心世界,了解他們的情緒,了解他們的實際需求,并提高科學教育的針對性。此外,教師還應特別注意表現(xiàn)不佳且有缺點的邊緣化人群,并應鼓勵他們通過充分發(fā)掘自己的長處來提高學習效率。這樣,學生會感覺到老師的照顧,意識到老師依舊關心自己,從而會更加努力的學習。
三、結語
學習來自思想,思想來自懷疑。通過學生的參與將學習轉化為有效的問題,并通過發(fā)現(xiàn)和建立解決問題過程中隱藏在問題中的科學知識,培養(yǎng)學生的問題意識,并逐步探索,有效地提高學生的實際解決問題的能力。無數(shù)的“問題”隱藏在復雜的社會和廣闊的宇宙中,“問題”不僅是打開科學之門的金鑰匙,而且是促進社會發(fā)展的動力。
參考文獻
[1]毛勇.問題化教學在初中科學教學中的運用探析[J].課程教育研究,2019(50):127-128.
[2]蔡坤龍.問題化教學模式在初中科學教學中的運用[J].考試周刊,2019(17):10.
[3]董丹丹.淺議問題化教學在初中科學教學中的運用[J].課程教育研究,2018(48):172-1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