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麗菲
【摘要】文言文一直是學生學習的痛點,盡管課后注釋在幫助學生掃除文字障礙、深入理解課文內(nèi)容以及擴大知識面等方面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在參閱注釋理解文言文的過程中,由于時代久遠、語言習慣的差異、注釋的局限等,出現(xiàn)了“一知半解”“掉鏈子”“無從下手”的怪現(xiàn)象。為此,筆者針對語文教師“教”與學生“學”文言文時如何有效運用課后注釋資源的問題,筆者提出了幾點優(yōu)化策略,力求在有效達成閱讀教學目標的同時,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與文化底蘊。
【關鍵詞】課后注釋;文言文;優(yōu)化教學
從2017年9月份開始,全國中小學語文教材將統(tǒng)一采用全新的部編本(由教育部直接編寫),語文教材“有限的多樣化時代”告終。此次,部編本教材換掉了約40%的課文,文言文比例大幅提升。較之以前的人教版,小學6個年級,古詩文總數(shù)增加了55篇(一年級就有古詩),增幅高達80%;總計124篇,占到了全部課文的30%。這是自白話文興起后百余年來,語文教材中文言文所占比例最高的一次。
“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戶,十月蟋蟀,入我床下。”優(yōu)美且朦朧,似知非熟,就這樣,武亦姝進入筆者的視野。沒有過硬的詩經(jīng)文化底蘊,這名小女子就不會在上千萬觀眾面前淡定且從容地徐徐吟來。兩年過去了,武亦姝也不負眾望,摘得《中國詩詞大會》第二屆總冠軍的桂冠,并以一名理科生的身份跨過高考這座“獨木橋”,成為清華大學的一名新生。武亦姝的成功讓筆者一直在思索:怎樣的語文課堂才能培養(yǎng)出一批這般風采的“武亦姝”?她不該是特例,應該是語文教育所追求的普遍培養(yǎng)目標。
但事實上,文言文一直是學生學習的痛點,特別是對于學習生涯起步不久還在大量吸納新字階段的小學生而言,學習起來難度更大,還很枯燥乏味,面對咬文嚼字的實詞、虛詞,很多學生都望而卻步。通過觀察,不難發(fā)現(xiàn),統(tǒng)編教材里的課后注釋,主要從解釋疑難字詞、介紹寫作背景和介紹文章出處,介紹作者信息等四個方面進行詮釋,以此,有效地幫助學生掃除閱讀文言文的基礎障礙,獲得文言文字詞理解和感悟思想內(nèi)涵等方面的幫助。
盡管課后注釋在幫助學生掃除文字障礙、深入理解課文內(nèi)容以及擴大知識面等方面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在參閱注釋理解文言文的過程中,由于時代久遠、語言習慣的差異、課后注釋的局限等,“學生難學,教師難教”成了普遍存在的一種現(xiàn)象。那么,在教學中,教師怎樣運用好課后注釋避免這種現(xiàn)象呢?在此,筆者提出了幾點思考,僅供學習參考。
一、結(jié)合注釋進行索引,引導學生關注“典籍里的中國”
古詩文是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重要載體,課后注釋往往就字詞和出處給予補充說明,因為受編寫的限制和教學側(cè)重點的影響,所以它們大多簡潔明了,備注的典籍更是深奧隱晦。
因此,教師在教學時,可以根據(jù)注釋進行索引,適時對學生給予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教育。例如,統(tǒng)編版四年級語文上冊中《精衛(wèi)填?!返谝粋€課后注釋便是“本文選自《山海經(jīng)·北山經(jīng)》”,教師在教學時順勢索引,介紹這部典籍:“是中國志怪古籍,大體是戰(zhàn)國中后期到漢代初中期的楚國或巴蜀人所作。也是一部荒誕不經(jīng)的奇書。而《山海經(jīng)·北山經(jīng)》總共記載了三個山系,在諸山經(jīng)里比較少有神話色彩。但其中的奇珍異獸頗多?!弊寣W生初步認識這部集聚神話色彩的典籍,可以的話,可當堂分享書中的其它故事,這樣更能激發(fā)學生學習文言文和中國古代神話故事的興趣。
這樣,在運用過程中把其背后所承載著中華民族的文化基因挖掘出來,在注釋使用中滲入文化、歷史。對青少年學生加強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教育,使其了解典籍里的中國,了解古代社會和古代文化知識,推動文化傳承和創(chuàng)新,增強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同時也使得教學更加充實、更加有底蘊。
二、舉一反三,引導學生積累文言字詞
“文言文,就是用文言寫成的文章?!蔽难晕拈喿x的第一道障礙便是對字詞句的認讀和理解。因此,在文言文教學中,字詞教學更是重點和難點。首先,可在課前圍繞課后注釋設計預習單,使得學生初步熟悉文本大意。對于學習水平較弱的學生,教師選擇需要辨析的注釋盡量難度要低一些,少一些,而且盡量多搭建一些臺階;對于學習水平較好的學生,我們選擇辨析的注釋難度可以深一些,多一些。所以,在設計文言文學習預習單時,要體現(xiàn)出梯度性,全面照顧每一位學生。如,在教學統(tǒng)編版五年級上冊文言文二則《古人談讀書》時,圍繞課后注釋,設計如下預習單:
其次,通過觀察,教師不難發(fā)現(xiàn),文言文中的大部分虛詞用法相似,例如,“之”“乎”“矣”“者”“爾”等,小學階段的實詞虛詞相對簡單,可總結(jié)規(guī)律,引導學生加強積累,學會舉一反三,比如,“示”常做“給……看”解釋,在《示兒》和《楊氏之子》中均作相同的理解。
三、對照課后注釋,優(yōu)化文本內(nèi)涵
由于文言文的文字資料久遠,古今差異大,課文內(nèi)容脫離時代,學生不易產(chǎn)生興趣。所以,課后注釋通常會對文本中比較難以理解的字詞給予解釋,學生可對照注釋,揣摩句子的意思,獨立解釋文句,意思正確、接近大意、通順流暢即可,不要求面面俱到?!读x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 版)》在評價建議中指出:“評價學生閱讀古代詩詞和淺易文言文,重點考察學生的記誦積累,考察他們能否憑借注釋和工具書理解詩文大意?!奔粗攸c培養(yǎng)學生借助注釋理解文言文及其內(nèi)涵的學習能力,而非停留在呆板記憶上。所謂“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如,教學《學弈》時,“其一人專心致志,惟弈秋之為聽?!薄耙蝗穗m聽之,一心以為有鴻將至,思援弓繳而射之?!薄半m與之俱學,弗若之矣。”應重點引導學生理解三句話中“之”字的意思,然后在討論交流的基礎上理解文本的內(nèi)容和主題,教師適當點撥。這樣,學生不僅理解了文章的內(nèi)容和主題,也感悟了文章所蘊含的道理和寓意等。
總而言之,課后注釋作為理解文言文的一種補充資源,極大地便捷了文言文教學,怎樣充分開發(fā)這種資源并調(diào)動提升學生的運用能力一直是教師今后繼續(xù)努力的方向。
參考文獻:
[1]百度百科.山海經(jīng)[OL].https://baike.baidu.com/item/%E5%B1%B1%E6%B5%B7%E7%BB%8F/270208?fr=aladdin.
[2]教育部.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 版)[S].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
[3]丁宏喜.統(tǒng)編教材古詩文注釋編排特點和教學建議[J].教學與管理(小學版),2020,8.
[4]李政濤,吳玉如.語文教學改革指導綱要[M].福建教育出版社,201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