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承斌 吳飛鵬
在消化科臨床中,上消化道出血的患者越來越多,且發(fā)病年齡呈現年輕化發(fā)展趨勢,這與不規(guī)律的飲食習慣和生活作息有一定關系。該病通常是指發(fā)生在患者上消化道如食管、胃、十二指腸及空腸上段發(fā)生出血的情況,在臨床中屬多發(fā)病,發(fā)病后患者會出現嘔血、黑便、貧血等癥狀[1,2]。根據統(tǒng)計得出,患者長時間的消化性潰瘍、糜爛性胃炎、食道靜脈曲張破裂出血、胃癌、肝外傷等為引發(fā)該疾病最主要的原因。而患者出現的不同癥狀與出血或發(fā)生病變的性質、部位、出血多少、出血速度,或患者出血時的的身體情況相 關[3]。本研究通過對本院78 例非靜脈曲張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進行不同種方式治療,探討奧曲肽聯(lián)合泮托拉唑治療此類疾病的效果,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2018 年3 月~2020 年3 月期間收治的78 例非靜脈曲張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應用隨機數字表法分為研究組和對照組,每組39 例。其中研究組中男21 例,女18 例,年齡38~62 歲,平均年齡(48.4±4.54)歲,其中消化性潰瘍患者有22 例(56.41%),急性胃黏膜潰瘍或病變患者有11 例(28.21%),門脈高壓性胃病患者有6 例(15.38%);對照組中男22 例,女17 例,年齡37~60 歲,平均年齡(49.3±4.6)歲,其中消化性潰瘍患者21 例(53.85%),急性胃黏膜潰瘍或病變患者為9 例(23.08%),門脈高壓性胃病患者為9 例(23.08%)。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此次研究通過本院倫理委員會批準。納入標準:參與研究的患者均出現不同程度的黑便或嘔血情況,經醫(yī)學影像學檢查后提示符合上消化道出血診斷標準,患者的治療信息和資料完整,患者及家屬對本次研究知情并同意參與。排除標準:參與研究的患者中無嚴重的肝腎類疾病或惡性腫瘤,未合并較嚴重的心腦血管等慢性疾病,無精神類或語言類障礙,可進行正常溝通。
1.2 方法 患者入院后均進行常規(guī)檢查和治療,對照組患者實施泮托拉唑治療,對患者的血壓、心率及脈搏等基礎生命體征進行檢測,并同時為患者提供營養(yǎng)支持,輸血及吸氧,定期對患者的肝腎功能、便常規(guī)和血常規(guī)進行檢查。研究組患者使用奧曲肽聯(lián)合泮托拉唑治療方法,首先使用靜脈推注的方式注射奧曲肽,根據患者實際情況調整劑量,通常給予200~250 μg,在使用靜脈微泵設備進行靜脈泵入,低速調整為20~30 μg/h,治療3 d,泮托拉唑用量與治療方法與對照組相同。治療后對患者進行進行用藥指導,并囑患者臥床、禁食,靜脈營養(yǎng)支持確?;颊唧w內電解質平衡及各項功能 正常。
1.3 觀察指標及判定指標 比較兩組治療效果以及輸血量、止血時間和住院時間。對于患者止血評定標準為,患者各項指標平穩(wěn),包括心率、血壓等在正常水平內;對患者的血紅蛋白和血常規(guī)進行檢查,結果趨于平穩(wěn)無明顯下降趨勢;患者出現黑便、嘔血的情況大幅度減少,且排便顏色變黃;經過胃鏡探查消化道無明顯出血癥狀。療效判定標準:顯效:經治療后患者在2 d內止血;有效:在3 d 內止血;無效:在3 d 以上仍未止血[4]??傆行?(顯效+有效)/總例數×100%。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13.0 統(tǒng)計學軟件處理數據。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 表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治療效果比較 研究組治療總有效率94.87%高于對照組的79.48%,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治療效果比較 [n(%)]
2.2 兩組輸血量、止血時間和住院時間比較 經過治療后,研究組患者輸血量(5.87±1.09)U 少于對照組的(7.70±2.87)U,止血時間(5.88±1.21)h、住院時間(7.12±1.23)d 均短于對照組的(12.48±2.78)h、(11.32± 2.14)d,差異均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輸血量、止血時間和住院時間比較()
表2 兩組輸血量、止血時間和住院時間比較()
注:與對照組比較,aP<0.05
在臨床中上消化道出血的定義為,發(fā)生在身體中十二指腸以上的消化道的出血和病變,包括出現在食管、胃、十二指腸、胰管和膽道的出血情況[5]。這是一種較為嚴重的疾病,而且相對于下消化道病變發(fā)生的概率更高。由于目前生活壓力的不斷增大,人們飲食不規(guī)律的現象日趨嚴重,在城市中的患者越來越多,據統(tǒng)計患者中男性較女性更多。因病因或病變的部位不同而出現的各項臨床癥狀不完全一樣[6]。而發(fā)生此類病癥的因素有很多,作者對本次參與研究的患者及以往臨床調查得出主要為以下幾類原因,患者發(fā)生急性出血性胃炎,一般發(fā)生在患者情緒激動或刺激的情緒下,患者在治療其他疾病時服用恩賽類藥物、阿司匹林等藥物而引發(fā)的急性胃黏膜出血情況,這種由于藥物引發(fā)的出血患者較多。通過對患者進行胃鏡下檢查,能夠較為清晰的觀察到胃黏膜彌漫的出血、糜爛,通過禁食、補液這種情況能夠緩解,但出血量大的患者可以危及生命[7,8]。在針對此類患者進行治療時,可采用藥物治療,本文通過對本院78 例非靜脈曲張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實施不同藥物治療,得出結果如下:通過奧曲肽聯(lián)合泮托拉唑治療的研究組在治療過程中的輸血量、止血時間和住院時間對比較單一應用泮托拉唑治療的對照組更理想,且治療效果方面也更具優(yōu)勢。這說明,針對上消化道出血患者進行治療的主要思路是止血和抑制胃酸分泌過多,改善胃內pH 值[9]。使用藥物促進體內血小板聚集提高凝血功能,可以減少血凝溶解過快,對預防出血和止血有一定作用。泮托拉唑屬于質子泵抑制劑,臨床上用于消化性潰瘍,胃食管反流病以及幽門螺旋桿菌根除治療[10-12]。有的時候還用來緩解慢性胃炎或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上腹部疼痛癥狀,可以快速的止痛,并且對消化性潰瘍具有很好的愈合作用。泮托拉唑對于抑制胃酸分泌,保持患者胃內pH 值有明確作用,這對于患者預防胃出血和消化道潰瘍出血均有良好效果[13]。奧曲肽可抑制生長激素、促甲狀腺素,對胃酸、胰酶、胰高血糖素和胰島素的分泌有抑制作用,減少內臟血流量,降低門脈壓力,減少腸道過度的分泌,增加腸道對水和鈉的吸收,也可起到預防出血的作用[14,15]。
綜上所述,奧曲肽、泮托拉唑結合使用可提高非靜脈曲張性上消化出血的治療效果,建議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