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恒
人們常常把不主動努力,希望得到意外的收獲,而存萬一的僥幸心理,稱作“守株待兔”。
兔子是一種十分機靈的動物,人們很難偷偷接近它而不把它嚇跑。為什么會發(fā)生撞到圍獵人的腿上這樣的事情呢?這要從兔子兩只眼睛的位置和它的視野來分析。
兔子雙眼視野大
人是少數(shù)能夠用兩只眼睛同時看一件物體的生物之一。人的雙眼長在前面,左眼的視野跟右眼的視野差不多能迭在一起。兔子的雙眼長在頭的兩側(cè),一邊一只,且每一只眼睛的視野都比人大,人的每一只眼睛可以看到的范圍是166°,而兔子每一只眼睛可以看到的范圍是189.5°。兔子不必轉(zhuǎn)頭就能夠看到前面和后面的東西。它左右兩眼的兩個視野在前面和后面都能會合在一起,因此你休想從任何一個方向接近兔子而不被發(fā)現(xiàn)。
判斷距離需雙眼有視覺
兔子雙眼的視野大,可以及時發(fā)現(xiàn)四周發(fā)生的情況,但是判斷東西的位置和距離的準確程度差。兔子判斷一件東西距離的遠近時,必須兩只眼睛同時看這件東西,通過兩只眼睛的共同工作才能完成,用一只眼睛是無法判斷一件東西與兔子之間的距離的。我們看一個立體的東西,兩眼視網(wǎng)膜上所得到的像不相同,右眼看到的跟左眼并不完全一樣。正是這兩個不完全一樣的像,才使我們能夠感到東西是立體的而不是平面的,從而能夠判斷距離。
有人做過一個實驗,讓獨眼的人看立體的東西,一般情況下是看不到立體圖像的。
比如,用照相機在正常人左右兩只眼睛的位置上分別拍兩張照片,很快在銀幕上放映出來,這樣兩只眼睛的人同時看到的東西,獨眼的人可以在它們很快的交替中先后看到。
這個實驗從另一個側(cè)面證明,僅憑一只眼睛不能判斷距離。判斷距離必須有雙眼視覺。雙眼視覺要求兩只眼睛能同時看到一個東西,也就是要有共同的觀察范圍。人的雙眼共同觀察范圍大約為124°,所以人在一定的范圍內(nèi)能比較準確地判斷距離。而兔子雙眼能夠重疊的視野只有約10°,這樣兔子在很大的范圍內(nèi)只能獨眼看世界。這就不難理解兔子為什么很難準確目測樹樁的距離。兔子有可能因為視覺不能準確測距離撞樹而死,但是兔子撞到樹樁上的概率并不高,就算撞上了也不一定會撞死。
“守株待兔”這個成語,是我們的先人對自然界偶然發(fā)生的現(xiàn)象觀察、分析和思考上升為理性的認識,又經(jīng)過反復(fù)的使用,使之成為某一種思維方式的代表,從而極大地豐富我們的語言和思想。
有人認為,“守株待兔”與另一個成語“刻舟求劍”比較相近,其實這兩個成語還是有一些差別的?!翱讨矍髣Α庇肋h求不到劍,而“守株待兔”卻可以等到兔子,不過概率太低,一般人不會遇到。把這種幾乎遇不到的事情當作營生做,大概率會被人嘲笑。
(作者系中國科技館研究員)責編:馬京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