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健平
清晨,一覺醒來,我揉了揉眼,環(huán)視四周,發(fā)現(xiàn)夏日的陽光早已透過窗簾,細細碎碎地撒滿了整個房間,到處一片金色。腦子一個激靈,忽然清醒了,想起昨晚上我不是發(fā)燒了嗎?是暑熱感冒,好多年都未曾生過此病,迷迷糊糊中我做了個夢,夢見六十多年前那個場景。也是熱天,發(fā)著燒。母親端著一碗自己熬制的湯藥給我喝。我嫌苦澀,皺著眉頭不愿張嘴。她便用手輕拍我的背,嘴里哼唱著:蒿草青,蒿草香,妹子呷了長得長!知道我希望快點長高,她便用“長得長”來“誘惑”我。是的,我又夢見母親了,我會經(jīng)常夢見她。昨晚吃了感冒藥,現(xiàn)在已經(jīng)完全退燒,頭腦十分清醒。記憶的閘門一打開,思緒便如潮水般涌入腦海。躺在床上,往事猶如電影,一幕一幕在眼前晃過……
六十多年前,我六七歲,父母親四十歲開外。父親在小城給人幫工,我和母親住在長沙郊區(qū)一個叫麻元灣的地方,靠父親不定期的寄點錢維持生活,日子過得頗為拮據(jù)。灣子里住有百來戶人家,都屬于貧困家庭,只有一戶例外,家道殷實,種有十來畝菜地。那時的天是那么藍,菜地是那么大,孩子們都處于愛玩時期,所以特別喜歡在菜地里追逐、嬉鬧,捉蚱蜢、抓蝴蝶,天天玩得黑汗水流。除了瘋玩,母親也會讓我做點事,就是提個菜籃,拿把小鏟去挖野菜。菜地的壟子上到處都長滿了馬齒莧、地菜花和青綠色的蒿子草。我一籃一籃地往家里提。吃不完時,母親就會曬干了留作冬天吃。母親最拿手的就是蒿子粑粑了。春末夏初,是青蒿草生長得最茂盛的時候,葉子特別肥嫩。因為屬于菊科植物,青蒿葉和菊花葉非常相似。采下葉子后,洗凈剁碎,和米粉拌糅在一起,做成圓形的粑粑,蒸熟即可食用。蒿子粑粑顏色如翡翠,碧綠碧綠的,散發(fā)出幽幽的清香,既好看,又好吃,能充饑,還解饞。更重要的是,它還能敗火。若夏天暑熱發(fā)燒、嗓子疼,也可以用青蒿草的根莖煮水喝,退熱有奇效。若長痧痱子,還可以用蒿草煎水洗。總之蒿子草是很好的草藥,是母親的最愛。青蒿草菜地有,后山也有,母親自己也常常去挖些回來。特別是秋天的青蒿,已長成約半米高的植株,挖回來曬干以備急用。左鄰右舍若有不適,都會來家向母親討要,她總是笑臉相迎,慷慨贈予。所以孩子們在路上遇到母親,便會嘻嘻哈哈地稱呼她為“蒿子媽媽”,母親也用微笑作答,眼里滿是慈祥和疼愛。
快八歲時,母親決定讓我上學(xué)。學(xué)校離家很遠,叫解放村小學(xué)。我與灣子里的孩子結(jié)伴而行,母親非常放心。六一兒童節(jié)前,老師指定幾個學(xué)生上臺表演節(jié)目“馬棚里”,我是主角。誰知臨近表演的前幾天,突然染上了腮腺炎,民間稱為“痄腮”,從耳根到半邊臉又腫又痛。母親非常著急,我只知道哭。因為過幾天就要上臺表演了,換人也來不及,怎么向老師交代呀?母親又想到了青蒿草。她去采了一大籃,切成碎末搗爛,敷在我那腫得老高的臉上,用布包好,一天換幾次,經(jīng)過幾天折騰,我的臉竟然消腫了,也不痛了。兒童節(jié)那天,穿上父親寄來的花衣裙,我在臺上邊扭邊唱:馬棚里呀,真熱鬧,牛驢騾馬一齊叫……你家的,我家的,他家的,都是咱社的。哈哈哈!演出成功,臺下一片掌聲。回家后,我向母親敘述了經(jīng)過,她的臉上露出了久違的笑容。
十歲時,父親叫人寫信告知母親,希望我們娘倆搬遷至小城,一家人在一起,既可以互相照應(yīng),又可以節(jié)省生活開銷。搬家后,我們一家三口終于團聚。二十世紀(jì)五十年代末,父親復(fù)發(fā)過一次瘧疾,那時民間稱之為“打擺子”。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父親一直在被服廠做縫工,為了躲避日本鬼子的掃蕩和飛機的轟炸,他們工廠從長沙搬遷至重慶,后又搬遷至貴陽。連年戰(zhàn)亂,到處顛沛流離,生活極不安定,以至于父親染上了瘧疾,隔幾年就會復(fù)發(fā)一次。這次,我目睹了父親打擺子時的慘狀,那才叫難受!時而高燒,時而惡寒。高燒時大汗淋漓,亂說囈語;惡寒時,把家里所有的被子、衣物,甚至樓下鄰居家的被褥借來都蓋上,還是不頂用,冷得直打寒顫。最后,父親竟然要我把板凳給他壓在身上,我又著急,又好笑。母親瞪我一眼,連忙只身一人過河,到對岸的菜地找青蒿,天黑才趕回家,挖來一大捆青蒿草,天天煮水給父親喝,別說,還真管用,一星期后,父親的病慢慢就好了。
其實,母親的身體一直就不好,戰(zhàn)亂、貧困、失子、操勞,讓她長期處于情緒壓抑狀態(tài)。在長沙時就經(jīng)常胃痛,常常痛得在床上打滾。那年月的人若是生病,從來沒有去醫(yī)院的慣例,只有一個字——拖。有時拖得好,有時就拖不好了!六四年,終因抗不住病魔的侵害,母親病倒了。剛開始,她一直不告訴我們自己不舒服,每天還是強撐著為我和父親做飯、洗衣服。我正讀高二,學(xué)習(xí)開始緊張起來,無暇顧及母親的身體,直到破天荒第一次陪她去看中醫(yī)。從醫(yī)生的眼神中,我讀出母親患上了難治的疾病。從醫(yī)院回家,她連路都走不動了,最后,還是我背她回來的。母親還是頑強地支撐著,直至生命結(jié)束前最后三天,實在不能動了,才不得已躺在床上。我清楚地記得那是一九六四年的農(nóng)歷七月初三,早晨,我和父親剛醒來,就聽見母親喚我:“妹子,我的眼睛怎么看不見了?”父親明白,母親怕是不行了。連忙招呼我守在床前,不要離開,他去想辦法。我眼睜睜地看著母親直喘氣,一點辦法都沒有,我問她,能喝青蒿水嗎?她微微搖頭。過了一會,她又輕聲說:“妹子,我的腳怎么這么冷啊?”我給她加了床單,不一會兒,母親就無聲息了。我大聲叫她,搖她,她都沒有一點反應(yīng)。我哇的一聲大哭起來,驚動了樓下的吳伯母。老年人有經(jīng)驗,她用手探了探母親的鼻息,嘆了一口氣說:“你母親已經(jīng)過世了。”我不相信,明明她的身體還是溫的,我急切地盼望父親快點回家,帶回白娘子救許仙的靈丹妙藥,能讓我的母親馬上醒過來。父親倒是拿回了一棵人參,還是從中藥鋪里賒的,見已派不上用場,馬上又退回給了藥鋪。
為了祭奠母親,父親還是請了幾個師傅做“道場”。那天晩上,師傅用悲切的聲調(diào)述唱著母親的一生。她年少時就被家人送給有錢人家當(dāng)丫鬟,后來年紀(jì)大了便嫁給了父親,生有六胎??蓱z跟著父親到處逃難,居無定所,貧困加戰(zhàn)亂,前面五胎都夭折,只剩下體弱多病的我幸存下來。我終于明白母親為何那么全身心地照看我,平時總讓我吃青蒿粑粑和喝青蒿水。在那個缺醫(yī)少藥,更缺錢的年月,她只能用此方法保我的平安。難怪為我取的名字也含有這種寓意。別人曾問過她為何對女兒這般上心?她答道:你們有替換衣服,而我只有一件!再明白不過了,母親為喪子之痛傷透了心,不能再失去我了!聽著這些從未知道的事,我的眼淚像決堤的河水,不住地往外涌。我為母親悲慘的身世而哭,她的一生未曾過上一天好日子,不是窮,就是逃難,好不容易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了,身體又垮了。我為自己眼睜睜看著她去世而哭,我生病,她都能想法治愈我。而她生病,我竟沒有一點辦法,救不了她。我更為她這么早就離世而哭,她只有五十三歲呀!不該走得這么早的。母親是我心中的支柱,是這個世界上最疼愛我的人,現(xiàn)在支柱已倒,我不知道今后該如何生活下去。挽歌唱了一夜,我哭了一宿。第二天,兩眼都是模模糊糊的,視物不清了。
把母親送上山后的第二年,我便考上了大學(xué),臨行前去墓地向她告別。所謂的墓地,就是一個土堆而已。上面已經(jīng)長滿了雜草,清除雜草時,忽然發(fā)現(xiàn)草中竟夾著幾株青蒿。這是母親的最愛,我留下了那幾株青蒿草,用臉輕輕地去觸碰它們,像在撫摸母親那滿是蒿草香味的手一樣。望著這簡陋的土堆,忽然想起《紅樓夢》中的兩句話:“縱有千年鐵門檻,終須一個土饅頭。”就讓母親在這“土饅頭”中好好安息吧!我不舍地離開了墓地,回頭望時,只見那幾株青蒿草在山風(fēng)的吹拂下不停地搖曳,似母親在揮手示意:好好去念書吧,愿我的妹子有個好前途!
七十年代中期,父親也已年邁,接來家中同住。他告知:母親的墳地已被平,那一帶都成了水田。乍一聽,心中黯然,細思后,心態(tài)竟也平和?!奥浼t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母親和青蒿草永遠和大地融合在一起了,世人的歸宿不都如此嗎?
回憶至此,思緒已經(jīng)平復(fù)。看到滿屋的陽光是那么燦爛,望著墻上全家褔的照片,當(dāng)年的妹子已經(jīng)兒孫繞膝,一家人和睦相處,幸??鞓?!若母親泉下有知,定會開心不已。
夜晚,和老伴漫步公園,無數(shù)繁星在夜空中閃爍。我對著蒼穹默念:母親!你喜歡的青蒿草已經(jīng)派上大用場了,科學(xué)家把它移植到非洲,提煉出青蒿素,給外國的病人治“打擺子”的病了,科學(xué)家還得了大獎呢!那滿天的繁星都在眨著眼睛,似乎聽懂了我說的話。
一陣晩風(fēng)襲來,我仿佛又聞到了幽幽的蒿草香!
紹興一瞥
機緣巧合,來了一次紹興之旅。短短三天,讓我們老兩口和女兒都收獲滿滿,不只是物質(zhì),更是精神!
紹興是一座古城。水多、橋多、酒多、名人更多。古代有臥薪嘗膽的越王勾踐、沉魚落雁的美女西施、久負盛譽的書圣王羲之,直至現(xiàn)代,人們還在臨摹他的字帖。而現(xiàn)代的名人就更厲害了,從這里走出了“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的周總理;在“百草園”玩過,“三味書屋”學(xué)過,“咸亨酒店”溫過酒的文壇巨匠魯迅先生;還有高喊著“危局如斯敢惜生,愿將生命作犧牲”的鑒湖女俠秋瑾……太多了,小小的一座古城,竟承載著這么厚重的歷史。幾天的奔波,讓我們的思維在時空的隧道中穿越,感懷!
真是一方水土養(yǎng)育一方人??茨菛|湖的石頭峭壁和那波光粼粼的清澈湖水,就能明白,為何此地能夠走出那么多舉世聞名的人物。他們都有一個共同點,對敵人、對剝削和壓迫勞苦大眾的人,橫眉冷對,有如東湖的磐石堅如鋼、硬如鐵;而對于人民,卻是鞠躬盡瘁,俯首如牛!參觀了他們的故居和紀(jì)念館后,我們的思想又得到了凈化和升華!
??!紹興,又是夢里的水鄉(xiāng)。那一座座造型各異的小橋,橋下緩緩流動的碧水,還有那勤勞的船夫,用手或腳搖著雙櫓的烏篷船,在水中漂行,發(fā)出咯吱咯吱的響聲,和水、橋、山影,組成了一幅幅水墨丹青。我聯(lián)想到在博物館里看到的三維動畫短片《春秋時期》里越人唱的歌曲。雖然我聽不懂(有譯文),但那唯美的畫面和優(yōu)雅的古腔古韻,竟和眼前的情景重疊,腦中浮現(xiàn)出不知今夕何夕的錯覺!
坐在水邊,欣賞著對面被風(fēng)吹動的依依柳枝和住戶門前栽種的簇簇鮮花,水中浮現(xiàn)出有著江南特色的房屋倒影,或坐或立照幾張相片,心中有著十二分的快樂和愜意。
水鄉(xiāng)的風(fēng)景優(yōu)美,美在婉約旖旎,也美在至今仍保存完好的幾條古街,能讓人遐想、回味!
紹興的人民很熱情,不欺生。無論是搭車或問路,還是在公共場合,都是軟語聲聲,盡力為你指點、解釋。民風(fēng)淳樸,似水的柔情和“女兒紅”的醇香久久縈繞在我的心頭。
短短幾天,我們已經(jīng)喜歡上了這座小城。喜歡它的山、它的水、它的橋、它的酒,還有那帶古老韻味的小街。就要離開這座古城了,還真有些留戀。再見,夢中的水鄉(xiāng)!再見,迷人的紹興!
(責(zé)任編輯 徐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