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大印
(通許第一醫(yī)院 心血管內科,河南 開封 475400)
不穩(wěn)定型心絞痛(UAP) 是臨床常見冠心病類型,多采用經(jīng)皮冠狀動脈介入術(PCI) 治療,但術后冠狀動脈支架再狹窄是影響治療效果及預后的重要障礙[1]。有研究顯示[2-3],PCI 術后冠狀動脈支架再狹窄發(fā)生率高達4% ~31%,且對于高齡患者,其發(fā)生率更高;臨床應對誘導其發(fā)生的危險因素進行積極分析,并通過控制危險因素的發(fā)生減少冠狀動脈再狹窄情況的發(fā)生。基于此,本研究對通許第一醫(yī)院95例高齡UAP 患者進行分析,旨在探討其PCI 術后不同效果的影響因素,從而指導臨床干預與治療?,F(xiàn)報告如下。
經(jīng)本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選取2019年3月至2020年11月本院高齡UAP 患者95例,其中男48例,女47例;年齡81 ~96 歲,平均(88.25±3.24)歲;體質量指數(shù)(BMI)18.6 ~25.7 kg/m2, 平均(22.47±1.18) kg/m2; 支架長度15.3 ~32.5 mm,平均(25.12±3.57) mm;支架直徑2.5 ~3.8 mm,平均(3.05±0.38) mm。
納入標準:均符合《不穩(wěn)定性心絞痛和非ST 段抬高心肌梗死診斷與治療指南》中UAP 診斷標準[4];年齡>80 歲;均行PCI 術治療;患者或家屬均簽署知情同意書。
排除標準:合并全身感染性疾病、代謝性疾病、自身免疫性疾??;惡性腫瘤、慢性消耗性疾病、急慢性肝腎疾?。痪窕蛞庾R障礙無法配合檢查。
(1)PCI 術后6 個月采用動脈造影檢查,若支架內或支架兩邊緣5 mm 內血管內徑狹窄≥50% 管腔面積則為冠狀動脈支架再狹窄組(n=14),無上述情況發(fā)生為無再狹窄組(n=81);(2) 資料收集,包括性別、年齡、BMI、合并糖尿病、合并高血壓、抽煙、總膽固醇(TC)、尿酸(UA)、肌紅蛋白(Myo)。
(1) 比較兩組患者一般資料。(2) 分析影響高齡UAP 患者PCI 術后再狹窄的危險因素。
采用SPSS 22.0 對數(shù)據(jù)進行分析,計數(shù)資料以n(%)表示,行χ2檢驗,計量資料以±s表示,行t檢驗;采用多因素Logistic 回歸分析高齡UAP 患者PCI 術后再狹窄的危險因素;P<0.05 表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高齡UAP 患者PCI 術后兩組患者的性別、年齡、BMI 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再狹窄組患者合并糖尿病、高血壓、抽煙比例及TC、UA、Myo 水平均高于無再狹窄組患者,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n(%),± s ]
表1 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n(%),± s ]
組別 再狹窄組(n=14)無再狹窄組(n=81) χ2/t P性別男8(57.14) 40(49.38) 0.288 0.592女6(42.86) 41(50.62)年齡/歲 88.16±3.48 87.52±3.51 0.631 0.530體質量指數(shù)(BMI)/(kg/m2) 22.41±1.42 22.50±1.47 0.213 0.832合并糖尿病 5(35.71) 7(8.64) 7.927 0.005合并高血壓 6(42.86) 11(13.58) 6.964 0.008抽煙 5(35.71) 8(9.88) 6.747 0.009總膽固醇(TC)/(mmol·L-1) 6.23±0.81 5.46±0.74 3.546 0.001尿酸(UA)/ (μmol·L-1) 374.25±45.63 293.58±35.27 7.555 <0.001肌紅蛋白(Myo)/(ng·mL-1) 101.59±14.23 65.84±9.21 12.274 <0.001
以上述結果中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的因素為自變量,并進行賦值( 見表2),以高齡UAP 患者PCI 術后再狹窄為因變量,進行多因素Logistic 回歸分析,結果表明合并糖尿病、高血壓、抽煙、TC、UA、Myo 均為高齡UAP 患者PCI 術后再狹窄的危險因素(OR=4.802,95%CI 為 2.111 ~ 10.923;OR=2.450,95%CI 為1.372 ~4.376;OR=3.459,95%CI 為1.937 ~6.178;OR=2.670,95%CI 為 1.495 ~ 4.769;OR=3.083,95%CI 為 1.726 ~ 5.507;OR=3.180,95%CI 為1.781 ~5.681;P<0.05),見表3。
表2 變量與賦值
表3 影響高齡UAP患者PCI術后再狹窄的危險因素分析
UAP 發(fā)病原因為冠狀動脈粥樣硬化引起的狹窄甚至阻塞,行PCI 術后由于多種因素的影響會導致冠狀動脈發(fā)生再次狹窄,從而嚴重影響患者治療效果及預后[5]。因此,臨床對其發(fā)生的危險因素進行積極分析并給予措施干預具有重要臨床意義。
本研究對95例高齡UAP 患者進行一般資料對比,結果表示再狹窄組患者合并糖尿病、高血壓、抽煙比例及TC、UA、Myo 水平均高于無再狹窄組患者(P<0.05),表明上述因素可能為冠狀動脈支架再狹窄的重要因素。基于此,對其進行進一步多因素Logistic 回歸分析,結果顯示合并糖尿病、高血壓、抽煙、TC、UA、Myo 均為高齡UAP 患者PCI 術后再狹窄的危險因素(P<0.05)。其中糖尿病、高血壓、抽煙等均會在一定程度上損傷血管內皮,導致血脂沉積于內皮下,逐漸形成斑塊,從而導致冠狀動脈狹窄或阻塞,是PCI 術后支架再狹窄的獨立危險因素[6-7];TC 作為直接反映血脂水平的重要指標,其水平升高是冠狀動脈阻塞的重要因素[8];而UA 是機體嘌呤堿基的代謝產物,可導致血管壁細胞增生及動脈血管內斑的形成,從而促進冠心病的發(fā)生發(fā)展[9];另外,Myo 在心肌中含量豐富,在冠狀動脈再狹窄導致心肌損傷過程中會呈現(xiàn)明顯升高趨勢,是診斷心肌缺血的靈敏性指標,可作為冠狀動脈支架再狹窄的重要危險因素[10]。因此,對上述危險因素進行評估分析,并采用適當措施提前干預治療能顯著預防冠狀動脈支架再狹窄的發(fā)生,具有重要臨床意義。
綜上所述,合并糖尿病、高血壓、抽煙、TC、UA、Myo 均為高齡UAP 患者行PCI 術后發(fā)生冠狀動脈支架再狹窄的危險因素,從而增加患者病死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