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娜
(三門峽市中醫(yī)院 外科,河南 三門峽 472000)
椎間盤源性腰痛(DLBP) 為嚴重影響生活質量的臨床常見疾病,由腰椎間盤內部各種病變刺激椎間盤疼痛感受器產生,主要表現為不典型腰腿痛,臀后部、腰部、大腿前后等處定位模糊的鈍痛,久站、久坐、活動后癥狀加重,發(fā)病率、復發(fā)率均較高。以往多采用手術治療,但創(chuàng)傷較大,并發(fā)癥多,影響術后康復。近年來,隨著醫(yī)療技術發(fā)展和微創(chuàng)理念深入,經皮射頻熱凝消融術已廣泛應用于臨床,具有精確、有效、可控等特點,但單獨應用時部分患者治療效果仍不理想[1]。DLBP 屬中醫(yī)“痹癥”范疇,肝腎虧虛為主要病機,宜選用疏肝補腎湯[2]。為進一步提高療效,本研究將疏肝補腎湯、經皮射頻熱凝消融術二者聯合應用于DLBP,并從疼痛程度、功能障礙等方面詳細探討聯合應用價值?,F報告如下。
選取三門峽市中醫(yī)院DLBP 患者86例(2016年12月至2018年12月),按隨機數字表法分為聯合組(n=43) 和對照組(n=43)。對照組男26例,女17例,年齡57 ~74 歲,平均年齡(65.53±3.98) 歲,病程0.3 ~3.2年,平均病程(1.75±0.62)年,體質量指數18 ~25 kg/m2,平均(22.39±1.12) kg/m2,病位:9例L3/4,20例L4/5,14例L5/S1。聯合組男25例,女18例,年齡58 ~75 歲,平均年齡(66.12±4.03) 歲,病程0.3 ~3.3年,平均病程(1.81±0.71)年,體質量指數19 ~25 kg/m2,平均(22.06±1.05) kg/m2,病位:8例L3/4,20例L4/5,15例L5/S1。兩組性別、體質量指數、病程、年齡、病位均衡可比(P>0.05)。本研究經本院倫理委員會審核批準。
納入標準:符合DLBP 診斷標準[3];腰痛反復發(fā)作>6 個月,可伴下肢放射痛,但疼痛不過膝;CT 椎間盤造影陽性;支腿抬高試驗陽性;X 線、CT 檢查已排除椎管狹窄、腰椎不穩(wěn)、腰椎滑脫、腰椎間盤突出;疼痛部位主要位于臀部、腹股溝、下腰、髂后;MRI T2 加權像矢狀位椎間盤后方出現高信號區(qū);知情本研究并簽署 同意書。
排除標準:惡性腫瘤者;嚴重肝腎功能不全者;免疫系統(tǒng)疾病者;精神障礙者;腰椎骨質破壞者;對本研究所涉及藥物過敏者;影像學檢查無法明確原因的腰痛。
對照組行經皮射頻熱凝消融術:取俯臥位,一薄枕墊于下腹,消毒,鋪巾,取相應椎間隙向患側旁開8 cm并標記,利多卡因局麻,于該穿刺點穿刺進針,以C 型臂X 光機監(jiān)視,穿刺針至腰椎間隙后1/3 處,射頻針芯經穿刺針插入靶點,測試神經電生理感覺、阻抗、運動神經功能,無誤后,溫度設為60℃、70℃、80℃,行30 s 熱凝消融測試,無異常感后行熱凝消融,時間:100 s,溫度:90℃,共消融4 次,其他靶點消融方法同上,治療結束拔出穿刺針,消毒并以創(chuàng)可貼覆蓋穿刺口。術后平臥位12 ~24 h,給予營養(yǎng)神經、消炎、脫水等治療。
聯合組于對照組基礎上采用疏肝補腎湯治療:黃芪45 g、桑寄生20 g、桂枝12 g、秦艽15 g、杜仲15 g、肉桂15 g、川牛膝15 g、獨活10 g、川芎12 g、白芍12 g、當歸12 g、郁金12 g、青皮12 g、柴胡12 g、夜交藤30 g、陳皮12 g、甘草6 g。下肢腫脹加澤瀉、葶藶子;四肢麻木加地龍、全蝎;少氣懶言加肉蓯蓉、仙茅、仙靈脾;腰部重則加葛根、防風;水煎取汁400 mL,分兩次服用,1 劑/d,連續(xù)治療28 d。
顯效:腰痛緩解程度>90%,日常生活、活動恢復正常;有效:腰痛緩解程度60% ~90%,日常生活、活動受限;無效:未達到以上標準[4]。治療有效率=(顯效+有效)例數/ 總例數×100%。
(1)比較兩組療效。(2)比較兩組治療前后疼痛程度,以視覺疼痛量表(VAS) 評估,7 ~10 分:重度疼痛,嚴重影響睡眠;4 ~6 分:中度疼痛,睡眠受到影響;1 ~3分:輕度疼痛,睡眠無影響;0 分:無痛。(3) 對比兩組治療前后功能障礙情況,以日本骨科協會評估治療(JOA)評分評估,總分29 分,分數越低表示功能障礙越嚴重。(4)比較兩組治療前后血清疼痛因子[ 前列腺素E2(PGE2)、P 物質(SP)] 水平,取空腹靜脈血2 ~3 mL,離心( 半徑10 cm,時間15 min,轉速3 500 r/min),分離血清,采用放射免疫法試劑盒(武漢默沙克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測定PGE2、SP 水平。(5) 比較兩組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
采用SPSS 22.0 統(tǒng)計學軟件處理數據,計量資料以±s表示、t檢驗,計數資料用n(%) 表示、χ2檢驗。P<0.05 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聯合組顯效16例,有效24例,無效3例,聯合組總有效率為93.02%(40/43)。對照組顯效9例,有效23例,無效11例,對照組總有效率為74.42%(32/43)。組間對比,聯合組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5.460,P=0.020)。
與對照組相比,聯合組治療后VAS 評分較低,JOA評分較高,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治療前后VAS評分、JOA評分比較(N=43,± s )單位:分
表1 兩組治療前后VAS評分、JOA評分比較(N=43,± s )單位:分
注:與同組治療前相比,①P <0.05。
組別 VAS 評分 JOA 評分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對照組 7.12±1.14 3.42±0.72① 6.56±1.32 20.41±1.15①聯合組 7.03±1.06 2.41±0.65① 6.87±1.48 25.63±1.24①t 0.379 6.828 1.025 20.240 P 0.706 <0.001 0.308 <0.001
治療后聯合組血清PGE2、SP 水平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治療前后疼痛因子水平比較(N=43,± s )
表2 兩組治療前后疼痛因子水平比較(N=43,± s )
注:與同組治療前相比,①P <0.05。
組別 PGE2/(ng·L-1) SP/(μg·mL-1)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對照組 240.15±12.14 183.27±11.54① 6.03±0.63 3.95±0.51①聯合組 245.12±13.24 125.41±10.21① 6.21±0.58 2.05±0.42①t 1.814 24.624 1.378 18.858 P 0.073 <0.001 0.172 <0.001
治療期間,兩組均未發(fā)生明顯不良反應,未發(fā)生感染、神經根損傷、大出血等情況。
DLBP 主要由于椎間盤內紊亂病變引發(fā),現代醫(yī)學認為主要發(fā)病機制為化學因素、機械力學因素,其中機械力學因素指椎間盤退行性改變發(fā)生后,椎體內應力無法平衡分布,增高局部應力,傷害性機械刺激外層纖維環(huán),引發(fā)疼痛,而化學因素指退行性病變后,產生炎性致痛物質,直接刺激感覺神經末梢引發(fā)疼痛,同時通過椎間盤內裂隙向髓核內滲入,致疼痛遷延難愈[5]。目前對于DLBP 治療方法包括保守治療、手術治療、微創(chuàng)治療等,其中保守治療牽引技術通過機械牽引力發(fā)揮治療效果,有助于減輕疼痛,但存在肌力減退潛在風險,手術也存在創(chuàng)傷較大、治療費用昂貴等問題。近年隨微創(chuàng)技術發(fā)展,經皮射頻熱凝消融術已成為治療DLBP 技術之一,通過磁場產生高頻率射頻電流,阻滯神經傳導,并破壞髓核內蛋白,致髓核脫水,從而體積縮小,達到減壓效果,同時,還可毀損電極周圍神經末梢,直接緩解疼痛[6],但術后仍會殘留腰腿痛、麻木等殘留癥狀,治療效果仍待進一步提升。
DLBP 屬中醫(yī)“腰痛”“痹證”等范疇,認為精血不足,腎虛肝虧,筋骨失于濡養(yǎng)為腰痛病因病機之本,故選用疏肝補腎法[7]。方中黃芪歸脾、肺經,補中益氣、利水消腫;杜仲歸腎、肝二經,補益精氣、強筋骨;獨活歸膀胱、腎二經,除濕祛風、止痛通痹;秦艽歸膽、胃、肝經,祛風濕、止痹痛;肉桂止痛散寒,補火助陽;白芍歸脾、肝經,止痛柔肝;桑寄生、川牛膝強筋骨、補益肝腎;當歸、川芎補血活血;首烏藤祛風通絡、養(yǎng)血安神;柴胡、郁金疏肝解郁;陳皮理氣健脾;青皮疏肝破氣;甘草調和諸藥;諸藥配伍共奏疏肝補腎之功?,F代藥理研究發(fā)現,黃芪中黃芪多糖,可抑制血小板聚集,調節(jié)免疫力,還具有營養(yǎng)神經作用,能改善退化性腰腿痛癥狀[8-9]。
本研究結果發(fā)現,聯合組治療有效率93.02% 較對照組高,治療后聯合組VAS 評分較對照組低,JOA 評分較對照組高(P<0.05),且治療期間兩組均未發(fā)生明顯不良反應,提示DLBP 采用疏肝補腎湯聯合經皮射頻熱凝消融術治療效果顯著,能有效改善疼痛程度及功能障礙,安全性高。分析其主要原因為:經皮射頻熱凝消融術熱凝熱量產生神經熱效應,能消除水腫、減輕炎癥、營養(yǎng)封閉纖維環(huán)裂隙,減輕疼痛,在此基礎上,根據DLBP 中醫(yī)的病理病機入手,采用疏肝補腎法,補益肝腎,強筋健骨,從根本上調節(jié)機體,此外,方中有效成分發(fā)揮多種作用機制,有助于提升治療效果,改善功能障礙。
此外,本研究中治療后聯合組血清PGE2、SP 水平低于對照組(P<0.05)。PGE2為炎性疼痛介質,能直接作用于外周傳感器,使末梢神經痛覺敏感度加強,增加疼痛程度,SP 可介導疼痛信號傳導過程[10-11]。在經皮射頻熱凝消融術直接緩解疼痛的基礎上,疏肝補腎湯中有效成分如桂枝、杜仲等主要成分發(fā)揮抗炎、調節(jié)骨代謝、促進血液循環(huán)等功效[12-13],利于改善椎間盤微循環(huán),消除局部炎性物質,從而進一步降低疼痛因子水平,增強緩解疼痛效果。
綜上可知,在經皮射頻熱凝消融術解除神經根壓迫基礎上,疏肝補腎湯立足于中醫(yī)辨證論治理念,補腎疏肝,二者聯合治療DLBP 效果顯著,能降低疼痛因子水平,有效改善疼痛程度及功能障礙,且安全性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