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衛(wèi)東?陳朝艷?常青
鄭州市二七區(qū)隴西小學南校區(qū)始建于1958年。學校在二七區(qū)“美好教育”理念引領下,以黨的建設為根本保障,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任務,秉持“讓每一個多彩的生命幸福舒展”的辦學理念,構建了“以美載德,樂愛促行”的“美樂愛”教育模式。學校深挖校內(nèi)紅色資源(常青老師是楊靖宇將軍的曾外孫女),著力打造思政課教師團隊(成立“常青工作室”),開設“英雄楊靖宇”精品課程,開發(fā)“黨史立志”校本課程,開展豐富的黨史學習教育活動,促進學生知史明志、德行合一。
一、確定黨史學習載體
課堂是學生學習黨史的主陣地,優(yōu)質的課堂教學對學生學習黨史有重要的引領作用。黨史教育進小學,學校首要解決的是學什么、怎么學的問題。為了讓學生充分理解黨史,我們決定給學生講故事:講中國共產(chǎn)黨領導人民站起來的英雄人物故事,講具有時代特色的經(jīng)典事件,講為祖國富起來、強起來作出貢獻的先鋒人物故事。我們以“碎片拼圖式”的經(jīng)典故事為背景,拼出了黨史每一階段的發(fā)展歷程,根據(jù)學生的年齡特征,“以小見大”逐步了解黨的每一段歷史。
(一)打造“楊靖宇故事”精品課堂
2018年,教育部辦公廳號召廣大中小學校開展“崇尚英雄 精忠報國”主題班隊會活動,隴西小學南校區(qū)積極響應號召,為傳承和弘揚英雄烈士精神,培養(yǎng)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懷。常青老師以“太爺爺楊靖宇的故事”為教學素材,多次為學生、家長講述那段令人震撼的歷史故事,使學生的心靈受到洗禮,學生為學校有英雄的后代,感到無比的自豪,這樹立了他們學習英雄,繼承革命意志的堅定信念。學校多次打磨的常青老師的“楊靖宇故事”精品課程,在區(qū)域內(nèi)起到了引領作用,她受邀走進省內(nèi)、市內(nèi)其他學校,讓紅色種子在孩子們幼小的心靈中生根發(fā)芽。2020年,常青老師的思政課“太爺爺楊靖宇將軍的故事”登上“學習強國”的平臺,通過信息化媒體讓更多的人了解英雄故事,傳承紅色基因。
(二)開發(fā)“黨史立志”校本課程
為了進一步引導小學生學好黨史,2020年學校業(yè)務領導和骨干教師來到河南省委黨校學習取經(jīng)。通過學習,學校按照黨史發(fā)展的時間軸,將黨史教育分為“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社會主義建設與改革時期”“改革開放時期”和“新時代”四個階段?!包h史立志”校本課程的教師們發(fā)揮團隊力量,編寫了屬于學校自己的“黨史立志”教材,成立了分工小組,每個小組對黨史教材內(nèi)容進行了細致劃分,設計出了每個階段的思維導圖,共細化出18個主題,28個人物故事和27個經(jīng)典事件供學生學習。學生依據(jù)黨史發(fā)展的四個階段組建對應的四個“黨史學習小組”,自由選擇感興趣的黨史發(fā)展階段,自主報名參加黨史學習。在學習中,學生全面感受到在中國共產(chǎn)黨的領導下,中國人民通過艱苦卓絕的斗爭建立新中國的艱辛;感受改革開放、自力更生、艱苦創(chuàng)業(yè)、建設社會主義國家的不易;感受在中國共產(chǎn)黨的領導下,科技興國、科技強軍、人民安居樂業(yè)的幸福生活。學生通過黨史教育的學習,樹立了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深深地明白了今天幸福生活來之不易。
(三)引導學生關注時事熱點
黨史教育不僅要學習黨的歷史,還要關注當下生活中的時事熱點。時事熱點是黨史學習的一部分,是小學生學習黨史的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在黨史教育中,教師講解為實現(xiàn)中國夢而涌現(xiàn)出的先鋒人物故事,推動“東方雄獅”逐漸蘇醒的時事事件。2020年學校給學生講在中國共產(chǎn)黨的領導下,全民上下一心共同抗疫的故事;講時代先鋒鐘南山、張定宇、陳薇等抗疫英雄的故事;2021年,學校組織學習那些有擔當、有責任、不忘初心、踐行使命的感動中國人物和脫貧攻堅先鋒的故事;學習為了國家的自主強盛奮斗不息的科技人才的故事;學習那些為了創(chuàng)造“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而堅持不懈、忠于職守的環(huán)保人物故事……這些身邊事,雖是時事,在時間的推移中,又將轉化成中國共產(chǎn)黨的歷史。學生從當代人物故事中,感受到了紅色基因的傳承,明白了身為新時代少年的責任與擔當,明確了個人奮斗目標。
二、營造黨史學習氛圍
良好的學習氛圍,可以激發(fā)學生求知欲,激勵學生內(nèi)驅力,促進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為學好黨史,學校積極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以校園環(huán)境為依托,以校園文化培育學生,讓紅色文化沁潤人心。
(一)打造紅色文化廊道
學校充分利用“小空間”,創(chuàng)設學校紅色育人“大文化”。學校以“楊靖宇將軍”為專題,在學校南教學樓樓梯廊道墻壁上,在樓梯間創(chuàng)建“崇尚英雄 精忠報國”紅色轉角樓道文化,在樓道內(nèi)展出“楊靖宇故事”“楊靖宇家風”“楊靖宇故事學習作品展”三個板塊,學生每天上下樓,就如同接受了一場思政教育。學校在南教學樓一樓建立“多功能黑板展示區(qū)域”,共有9塊黑板,分別由“我和2035有個約會”“黨在我心中”“我心中的中國共產(chǎn)黨”三個主題組成,充分展現(xiàn)少先隊員愛黨愛國愛人民的真心。學校還在南教學樓外圍墻處設置了四塊展板,分別展出的是“牢記歷史,紅色精神代代傳”“思政微課堂”“隴南特刊”“踐行《中小學生守則》爭做模范班級”的爭星活動,前兩塊展板是展示學校教師思政教育動態(tài),后兩塊展板展示學生學習的成果和對學生德育監(jiān)測的過程。北教學樓加固維修后,于2020年初投入使用,學校校園文化又有了新的展示空間。2021年是建黨100周年,學校深入推進黨史教育學習,寒假期間開展假期實踐作業(yè)—“我心中的共產(chǎn)黨”,學生通過多樣的學習形式,自主學習黨史知識,并將自己心中中國共產(chǎn)黨的樣子,用畫筆描繪出來,以此為“中國共產(chǎn)黨建黨100周年”獻禮,初步打造北教學樓“紅色文化長廊”。在校園里,無論教師和學生,都在濃厚的黨史教育的氛圍中工作、學習,學?!安讲浇杂?,處處皆思政”,彰顯了紅色校園的豐富文化,深植了學生愛國主義情懷。
(二)建設“紅領巾黨史館”
學校通過建設紅色教育基地,讓學生學有所得,得有所展。“紅領巾黨史館”是學校校本課程的有形成果展示。學生在“黨史立志”校本課程中,通過多種形式的學習,了解了許多英雄人物、先鋒人物的故事,他們常常為英雄壯烈犧牲而傷心落淚,為一場精彩的戰(zhàn)役而拍案叫絕;對共產(chǎn)黨人執(zhí)行任務的智慧與果斷欽佩不已,為當代中國先鋒心懷天下、甘于奉獻的精神而撼動心靈……學生有思有感,有學有做,為了展示“黨史立志”校本課程的學習成果,學校在“紅領巾黨史館”專門開辟空間展示學生優(yōu)秀的學習作品,每一個作品背后都有一個故事,學生們都能夠如數(shù)家珍。學校的“紅領巾黨史館”既是紅色作品展覽館,又是一間紅色教育宣傳館,悄無聲息地傳承了紅色基因,展現(xiàn)了紅色育人的特性。
(三)開展紅色書香閱讀活動
閱讀是提升學生認知能力、理解能力的重要學習途徑。學校在積極開展黨史教育的同時,還鼓勵學生多讀書、讀好書,開展紅色書香閱讀活動。在校期間,學校利用小空間創(chuàng)設閱讀環(huán)境,班級內(nèi)設有圖書角,校園內(nèi)有轉角讀書吧,學校還專門為放學后沒有被家長及時接走的孩子設立溫馨等待吧,這些區(qū)域都擺放了許多書籍供學生借閱。在配備書籍時,學校抓住點滴的紅色教育機會,不管是班級,還是學校各處閱讀書吧內(nèi),都擺放不少于總數(shù)目10%的紅色書籍。在校內(nèi),學生不僅在課堂能夠學習黨史故事,還能在課后自主閱讀紅色書籍進行延伸性學習。通過閱讀,學生對黨史學習內(nèi)容有了更深層的理解,講起紅色故事也更胸有成竹。小學生年齡小,閱讀書籍容易缺乏選擇性,學校用心引領學生讀好書。比如,2020年暑假第一天,學校組織少先隊員來到鄭州市購書中心開展“你讀書,我買單”紅色教育活動。學生挑選一本自己喜歡的紅色書籍,學校買單,在暑假中閱讀,開學后學生帶回學校,作為紅色流動書籍,放置在學校的閱覽室、轉角讀書吧、班級圖書角等區(qū)域供更多的學生閱讀。開學后,學校積極開展讀書心得分享會,并將優(yōu)秀的讀后感在校報中刊載,不少學生的文章還登上了“學習強國”的平臺。讀紅色書籍活動激發(fā)了學生的愛國心,增強了自信心,踐行了學習心,堅定了報國心。
三、創(chuàng)新黨史學習方式
學生在學校的引導下有序學習黨史,興趣濃厚,熱情高漲。學校為了進一步開展黨史教育,從學生的角度出發(fā),創(chuàng)新黨史學習方式,讓枯燥的黨史教育變得鮮活起來。學校運用多種空間、多種媒介進行教學,展示學習成果,這得到了學生的喜愛。
(一)開設空中思政課堂
學校“黨史立志”校本課程開設以來,學生系統(tǒng)學習了中國共產(chǎn)黨從1921年建黨之初至今的發(fā)展史,學習許多英雄人物、時代先鋒的故事。為了展示學生的學習成果,學校開設了特有的《紅領巾講黨史故事》欄目,每周由展示“黨史立志”校本課程學習成果的學生講述一個英雄故事?!半]南新語”作為升旗儀式中的一項內(nèi)容,由原來的“青年教師講英雄人物故事”變成“紅領巾講黨史”的形式。學校又將《紅領巾講黨史》欄目搬到國內(nèi)知名音頻喜馬拉雅平臺中播出,讓學校學子黨史學習的聲音傳向更廣闊的空間。到目前為止,《紅領巾講黨史》已播放了16期,成為學校黨史教育中最具特色的“明珠”?!都t領巾講黨史》欄目,在近期還登上“學習強國”平臺。在疫情期間,學校思政課團隊創(chuàng)新性地把疫情當教材,錄制了二十余節(jié)“空中思政課堂”精品課,開發(fā)了抗疫英雄故事、國家標志系列、時代先鋒人物故事、《中小學生守則》課堂四個板塊。孩子們看到一節(jié)節(jié)精彩的思政課,有的為抗疫英雄落淚,有的知曉了國家象征增強了愛國情緒,還有的從小立志,長大也想成為新時代英雄楷模。
(二)尋找身邊英雄足跡
隴西小學南校區(qū)的思政課打破了空間定勢,學生不僅在學校的教室里上思政課,學校還帶著學生來到隴南隴西兩校區(qū)的孩子獨有的紅色教育基地—常青老師的家里,聽一聽英雄的家庭成員講紅色故事。學校著力發(fā)揮區(qū)域紅色資源的優(yōu)勢,帶領學生走進“中原英烈館”“二七紀念館”“二七紀念塔”等二七紅色教育基地,學生震撼于身邊豐富的紅色資源的同時,更為自己能生活在“二七精神”影響下的城區(qū)而感到自豪,決心要將“二七精神”傳承下去,為建設“美好二七”而努力。研學活動的開展,使孩子們不再正襟危坐,而是圍坐一團,或聽講解,或自主學習,課堂形式更靈活,學習氛圍更加輕松,學生更感興趣,把枯燥的單純說教,變成了身臨其境的深度體驗,這樣的課程更受學生歡迎,讓走出去的課堂更精彩。
(三)搭建多樣展示平臺
學校積極為學生搭建多樣的展示平臺,除了將學生學習黨史的作品,布置成版面,還創(chuàng)建了校報—《隴南特刊》,校報每月一期,刊載了學校活動、教師案例、學生優(yōu)秀作文等。尤其是孩子們特別喜歡的“隴南小作家”版面,每月投稿量很大,因為學校的黨史教育做得扎實,在學生的稿件中經(jīng)??吹綄W生們對英雄人物的敬仰,對先鋒人物的向往,對祖國未來的期望和對自己的人生目標設想,從學生真情實感的文字中,感受到學生作為中國人的驕傲和幸福,作為祖國希望的責任與擔當。
學校秉承“立德樹人,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育人理念,開展課程育人、文化育人、實踐活動育人、協(xié)同管理育人的聯(lián)動育人模式,構建學校黨史學習、紅色育人體系,讓學生努力成為有信仰、有知識、有德行、有希望的“四有”好少年。他們崇尚英雄,爭做先鋒,相信他們在學校用心地培育下,一定能成為“實現(xiàn)偉大中國夢的筑夢人”。學校將繼續(xù)在實踐中不斷傳承創(chuàng)新,推進紅色教育工作走向更加專業(yè)化、系統(tǒng)化、實效化的臺階。
【張衛(wèi)東,河南省鄭州市二七區(qū)隴西小學教育集團校長,正高級教師;陳朝艷,河南省鄭州市二七區(qū)隴西小學南校區(qū)執(zhí)行校長,一級教師;常青,河南省鄭州市二七區(qū)隴西小學南校區(qū)教導副主任,一級教師】
責任編輯︱劉 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