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開窗簾的時候,竟然看到了一幅畫。一江碧水蜿蜒過眼,水之上是跌宕起伏的山,那山一直到目力不及才稍顯收斂。那些硬朗的、柔美的起伏充滿神迷與夢幻,由其體現(xiàn)出來的情致與動感又讓人不無美妙的遐想。
南方的天氣忽晴忽陰,晴的時候,山也像一個個荔浦芋,頭上搖動霞的葉子,陰了,又似在化蛹成蝶,最后煙嵐蹁躚。
偶爾,云層里射出的光打在水上,水就尤其的明潤,山則隱晦迷蒙。就像兩個主角在劇情需要時被鏡頭虛化轉(zhuǎn)換。起初你或?qū)δ枪獠淮笤谝?,但架不住它打信號似的,云隙間連著閃,將水面閃成一片片錦,你的驚奇就不得不跟著它閃了。天光溫和的時候,山與水的顏色驚人的相似,似是一江顏料刷在山上,新鮮得還在淌水。這樣的山水連在一起,就是非同于他處的桂林荔浦了。
總覺得這地方最盛產(chǎn)水,到處水潤潤的,山上是水,江里是水,田里還是水,水繞著村繞著城地流,生出水潤潤的植物,生出水潤潤的人,人出口一說話,也帶著水腔。
荔草,究竟是一種什么樣的草,會讓一條江葳蕤蕩漾,最后蕩漾成自己的名字?水中劃船,水隨山轉(zhuǎn),那么多的彎,又那么多的漩。水有時像上了一層熒綠的釉,有時又如一面深藍的綢。船上人一會兒伸出手,甚而腳也伸出去,盡情地撩撥,一會兒又呆愣著唏噓,發(fā)無數(shù)慨嘆。這樣給人的感覺就有了不同,山若是給人帶來了美感,水則是帶來了快感。
覺得造物主打造桂林山水的時候,一高興把荔浦也捎帶了。有些細節(jié),甚至做得比桂林還好,比如銀子巖,會喚起你一腔呼喚,比如豐魚巖,一洞魚水穿越九座山峰,是為洞中之冠。所以人們看了桂林還要跑來開眼,那是一條完美的錦繡,他們不想讓這錦繡有頭沒尾。其實荔浦人還是會偷偷笑,你去鵝翎寺了嗎?層層信仰嵌在山崖上;你看荔江灣了嗎?從江上劃船進入,上岸再由洞里出來,江山美景可有這樣的結(jié)合?荔浦再墊底的山也是桂林山水系列,可人家會說,咱這是荔浦山水。底氣硬朗著呢。就讓人想了,桂林山水與荔浦山水是一對孿生姐妹,妹妹一直躲在深閨,不好意思見人,守著美麗悠悠而過。
王劍冰:中國散文學(xué)會副會長,河南省作協(xié)副主席,享受國務(wù)院特殊津貼,在《人民文學(xué)》《收獲》《十月》《人民日報》《光明日報》等報刊發(fā)表數(shù)百萬字作品。
意林:作為頻頻入選中高考現(xiàn)代文閱讀題作者,您認為現(xiàn)代考試閱讀的取向有哪些?
王劍冰:我的文章,大概有40篇被選入了中高考的試題或者是模擬試題,大部分是描寫景物、生物的,這些會被選為考題,我想第一個是因為這些東西的語言有特色,第二個是所描寫的景或者物有特色,第三個呢,它們所釋放出來的美感,還有一些思想精神符合現(xiàn)在我們的語文教學(xué)或者同學(xué)們的審美取向。
意林:您認為有什么好的方法可以解決閱讀與寫作脫節(jié)這一現(xiàn)狀嗎?
王劍冰:我覺得作為一個寫作者,他的關(guān)注點需要沉入我們的生活當中,比如我寫了好多的瓦,因為瓦對我的觸動很大,我覺得我們的學(xué)生對一個東西關(guān)注起來,要長久地去思索,長久地去熱愛,慢慢地,你的文字可能就會跳躍出來,你的靈感就會接觸生活的本質(zhì)。
意林:對中學(xué)生閱讀,您有什么建議?
王劍冰:我覺得簡單的閱讀是不夠的,閱讀只是閱讀書本上的文字,它可能給你觸動給你知識積累,但是更多的閱讀應(yīng)該到生活中去,到大自然中去,讀生活,讀人,去讀那些我們曾經(jīng)沒有遇到過的鮮活的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