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俊,劉琴,李立,劉松林
江蘇省泰興市人民醫(yī)院 信息科,江蘇 泰州 225400
隨著互聯網+醫(yī)療技術的日新月異,醫(yī)療業(yè)務系統的數據共享、互聯互通的需求日益增加,對數據中心的運營、維護一體化管理提出更高要求[1],對底層信息系統架構的安全性、容災性、穩(wěn)定性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超融合技術的發(fā)展上,國外產品包括Nutanix和VMware的VSAN在內,都以自主產品為主,有成熟穩(wěn)定的優(yōu)勢,但部署了以后,只能按照各自的技術路線進行相應擴展。國內基本都是以深度優(yōu)化和整合開源技術為主,優(yōu)勢是比較開放,用戶選擇空間較大,可以支持多種虛擬化平臺,這方面要根據各醫(yī)院實際情況來進行選擇。
本院以VMware vSphere6.5超融合架構搭建服務器群,對各個子系統進行高度設備集成,在滿足本院各類應用軟件上線要求同時,保證了醫(yī)院信息系統的高可用性、業(yè)務的不間斷性、服務器部署能力和一體化管理能力的提高,利用超融合技術突破了原有刀片虛擬服務器給信息化發(fā)展瓶頸,具有更彈性的橫向擴展能力。從本院實踐來看,本院選擇超融合虛擬化和云計算技術的解決方案,體現了更強的IT資源管理和容災性能,顯著降低運營成本,提高管理靈活性[2]。
本院在2015年實施部署了一套基于EMC存儲的雙活數據中心,一套設備部署在核心機房,另一套設備部署在住院大樓,同時各部署了1套IBM FLEX刀片服務器,由虛擬機和多個節(jié)點分布式存儲資源池相結合組成一個虛擬化系統,由8臺高性能服務器和2臺EMC VPLEX網及EMC VNX存儲組成。隨著醫(yī)院業(yè)務規(guī)模和種類不斷擴大,雖然逐漸感受到服務器虛擬化帶來的便利和高效,但每當新業(yè)務需要存儲空間時,分配各項資源需要進行反復核算,無法隨服務器計算能力的擴展實現存儲容量的存儲水平或垂直擴展 ,存儲資源利用率低 ,安全性差。圖1為我院基于EMC存儲的雙活數據中心示意圖。
圖1 我院基于EMC存儲的雙活數據中心示意圖
本次信息集成平臺方案核心就是將應用系統如:HIS、PACS、RIS、LIS、EMR等數據庫進行集成融合,便于醫(yī)院決策分析平臺,后臺運維管理系統,OA辦公自動化、數據上報平臺等順利應用。在醫(yī)療技術和計算機技術日新月異的今天,信息系統需要簡單、高效、安全、易于擴展、易于管理,利用超融合技術對硬件資源統一整合管理是迎合了這種發(fā)展趨勢[3]。
HIS、EMR、集成平臺等應用是醫(yī)院最核心的應用之一,核心HIS的數據每天提供大量用戶訪問的計算資源和存儲資源及網絡資源,其特點為需要大量的CPU和內存及需要大量的存儲IOPS性能,其他門戶和應用前置機等應用則是大并發(fā),需要提供大量用戶訪問,然后將用戶需要的數據從數據庫中讀取,因此不需要非常大的CPU和內存,但是需要保障應用穩(wěn)定,前置機等應用支持負載均衡技術,可通過負載均衡將用戶訪問分擔到不同的前置機服務器[4]。
基于此,醫(yī)院信息系統數據中心集成平臺的建立,對各個子系統進行設備集成,滿足醫(yī)院各類應用軟件上線要求;超融合具有更彈性的橫向擴展能力,可以為數據中心帶來最優(yōu)的效率、靈活性、規(guī)模、成本和數據保護,系統整合及數據遷移,實現原有系統設備利用、數據遷移及重新部署。
1.3.1 硬件網絡部署
鑒于醫(yī)院核心應用系統為醫(yī)院信息集成平臺、電子病歷等應用,經多次論證,決定采用軟件定義的超融合模式進行環(huán)境部署,基于軟件定義的平臺以超融合打造的分布式IT架構,進行系統集中監(jiān)管,實現平臺特性的可編程化,建立從底層數據到上層應用的高可靠性、高可用性、負載均衡的網絡硬件平臺[5]。
為保障核心醫(yī)院決策分析平臺對數據存儲的大量讀寫能夠降低延遲,采用3副本,新區(qū)大樓異地部署7臺DELL R740超融合服務器,2顆Intel Xeon X5118 CPU,16顆 32 G DDR4內 存,2塊 800 GB SATA 2.5” MLC G3HS EnterpriseSSD,12塊 1.2 TB 10 K 12 Gbps SAS 2. 5” SAS,1 塊 陣 列 卡 Controller,2 塊 Intel X710‐DA2 ML22xlOGbE SFP+ Adapter,2塊 SD Media, 以 及 數 據中心部署3臺DELL R740超融合服務器,2顆Intel Xeon X5118 CPU,16顆32 G DDR4內 存,2塊800 GB SATA 2.5”MLC Enterprise SSD,8塊 960 GB SATA 2.5”MLC Enterprise SSD,1塊 陣 列 卡 Controller,2塊 Intel X710‐DA2 ML22xlOGbE SFP+ dapter,2塊SD Media,提供數據存儲空間,通過華為CE6850萬兆裸光纖將兩地數據中心連通最終實現雙活數據中心(可提供大量的計算資源),通過VMware VSAN企業(yè)級軟件定義存儲軟件將服務器虛擬化,分別提供給核心應用使用。
新的超融合基礎架構下的應用虛擬化平臺建設好后,它完全兼容現有的虛擬化平臺,并且原有的傳統架構下的虛擬機可以實現在線的數據遷移。同時對老的虛擬機版本統一升級到6.5版本。圖2為超融合服務器架構圖。
圖2 超融合服務器架構圖
1.3.2 網絡負載均衡
在醫(yī)院兩層架構的核心業(yè)務具有數據量大、高并發(fā)等特點,采用負載均衡機制,采用F5 均衡負載F5‐BIG‐LTM‐I2600根據設定的負載策略,每秒L7 請求數350 K,把請求分發(fā)到集群中的每一臺服務器上,每秒L4 連接數125 K,讓整個服務器群來處理業(yè)務請求,從而達到提升性能的作用。
1.3.3 防火墻
服務器部分屬于醫(yī)院整個數據中心最核心的部分,與其他網絡互聯時必須通過防火墻進行隔離,外部用戶只能訪問服務器端固定開放的端口,其他端口禁止掃描及使用,最大限度地保護服務器部分的安全。外網出口部分需要使用防火墻進行保護,主要功能為NAT功能,將內網地址翻譯為外網IP,內部PC可以訪問外部Internet網絡,同時也對外部網絡的攻擊進行防護。通過 VMware NSX 平臺提供的擴展服務插入和服連接口,將安全業(yè)務虛擬機透明的部署在每臺 ESXi主機上。SG‐6000‐CloudHive安全策略能夠跟隨虛擬應用的變更而動態(tài)的變化。在VMware NSX的流量重定向能力的配合下,將可能產生的漏洞端口堵住,減少攻擊,能夠實現微隔離、可視化操作[6]。
針對關鍵業(yè)務以及虛擬機本身在距離數據中心5 km處建立影子虛擬機保護,核心數據基本存放與虛擬化平臺上,采用DELL R740備份一體機,配置2顆intel Xeon 4110 CPU,32 G內存,6塊8 T NL_SAS磁盤,提供Veer備份軟件功能。
重復數據消除技術不再需要在每臺服務器中安裝備份agent軟件,將文件分解成多個子段以確定哪些子段具有唯一性,從而最大限度地減少備份存儲需求,可對全虛擬化平臺業(yè)務進行自動化備份以及業(yè)務連續(xù)性保護,通過基于中文client端的直觀用戶界面,可以輕松恢復完整虛擬機或單個文件,并采用快速磁盤備份,能夠實現可靠的恢復[7]。
資源池劃分為計算、存儲、安全、網絡和管理5個子系統,服務器虛擬化將硬件、操作系統和應用程序一同裝入一個可遷移的虛擬機檔案文件中,能夠實現設備資源池化,每臺機器上有多個負載,對資源進行共享,軟件相對于硬件獨立,采用軟件定義的數據中心,改變了傳統數據中心的運行和管理模式,數據中心已經轉有運行在基于x86服務器的虛擬化軟件所管理。存儲池采用橫向擴展及縱向擴展,本部采用三節(jié)點全閃設備,異地采用7節(jié)點磁盤和閃存設備節(jié)點之間的延時可以在100 ms以內,延時小于5 ms;邏輯交換運行于三層網絡之上的二層網絡,與物理網絡解耦;邏輯路由在虛擬網絡之間以及虛擬網絡和物理網絡之間路由;邏輯防火墻為分布式防火墻,內核集成。
這種轉變提供了極大的靈活性和可控性,同時提高了效率,也大大降低了成本,提高現有醫(yī)院數據資源利用率,系統擴展能力強,可根據業(yè)務量彈性擴容,適應業(yè)務系統突發(fā)需求。資源能夠自動分配,縮短系統部署周期,加快業(yè)務上線速度,當集群資源不足時,可對集群增加計算或存儲資源,方便醫(yī)院數據自動化、合理化分配及應用[8]。
通過VMware NSX 平臺提供的擴展服務插入和服務連接口,第三方公司vSOM組件能夠從VMware NSX平臺同步配置信息,通過SG‐6000‐CloudHive將安全業(yè)務虛擬機透明的部署在每臺ESXi主機上??砂凑蔗t(yī)院系統應用情況,創(chuàng)建和變更快速的制定安全策略,能夠跟隨虛擬應用場景的變更而動態(tài)的變化[9]。
VMware vSphere6.5虛擬化技術搭建服務器群底層平臺運行近1年,陸續(xù)將之前IBM FLEX刀片服務器上EMR、PACS、移動護理等重要系統,遷移到虛擬化平臺,其應用效果明顯,主要體現在以下幾方面。
醫(yī)院的HIS、LIS、RIS業(yè)務服務器使用時間都超過8年,EMR、PACS業(yè)務服務器超過5年,內存、CPU、網絡、I/O存儲等硬件都不能滿足現有業(yè)務的需求,且由于各性能不能協調運作,造成瓶頸。將實體機原有操作系統、應用程序和數據制作成鏡像,將IBM FLEX刀片服務器添加到VMware vSphere Client控制臺,對其克隆,部分系統遷移到新虛擬化平臺,通過網絡從原有環(huán)境遷移到虛擬化所搭建的光纖通道陣列中,可以在不影響生產業(yè)務的情況下,用較快的時間將這些系統遷移到虛擬服務器上[10]。上線1年來,整合部署虛擬服務器36臺,虛擬化技術將多個系統整合到一臺服務器上,系統的兼容性問題得到解決,部署時間短,統一管理平臺,服務器的資源得到充有效的利用,可以實現零宕機的硬件維護和升級等資源得到合理利用。表1為刀片機與超融合服務器資源整合、資源部署、設備利用率等方面情況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表明超融合具有明顯優(yōu)勢。
表1 刀片機與超融合服務器硬件資源整合、部署、利用率等方面情況比較(%)
利用虛擬化平臺預置的虛擬機模板及虛擬機的導入、導出和復制功能,可以主動地提前規(guī)劃配置資源,快速部署了數據庫、中間件等,同時支持在線擴展內存、存儲等熱添加方式,服務器部署時間從數小時安裝系統、安全設置、打補丁等壓縮至幾分鐘,數據庫配置、應用加載、中間件部署等時間也縮減到幾分鐘,從根本上改變了新應用上線部署周期長的局面[11]。近一年來,利用虛擬化平臺部署虛擬服務器62臺,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在疫情防控期間,時間緊任務重,加上春節(jié)期間,無法購買到物理服務器,因為部署虛擬化服務器,大大節(jié)省購買和部署服務器時間,成功部署了疫情上報服務器、云影像服務器、預約診療服務器、分診叫號服務器、自助機服務器等,解決了大量實際困難。圖3是超融合架構在醫(yī)院信息系統中應用VSAN群集。
圖3 超融合架構在醫(yī)院信息系統中應用VSAN群集
醫(yī)院數據中心資源呈幾何級增加,且數據重要性不言而喻,機房服務器和存儲設備的運行管理日益重要復雜。信息工作人員登錄vSphere Web Client端在統一管理平臺里,以實現虛擬化高可用性功能,就可以對所有主機和虛擬機以及山石云格進行統一管理,全面監(jiān)管,自動通知和報警,主要包括:虛擬機模板建設及備份;虛擬機快照實現實時系統恢復;虛擬機實時監(jiān)控,在線遷移。統一管理平臺高可靠性保證不停機和數據不丟失,實現服務不中斷[12]。
超融合虛擬化和云計算技術在我院的成功部署,滿足醫(yī)院信息集成平臺和各類應用軟件上線要求,保證醫(yī)院信息系統的高可用性,業(yè)務的不間斷,提高服務器部署能力和一體化管理能力。目前,在超融合平臺上安裝運行了近120臺各類虛擬化服務器,除HIS業(yè)務以外,還包括PACS、RIS、LIS、CIS、移動護理等所有的醫(yī)院業(yè)務辦公系統。原有刀片服務器沒有足夠的硬盤插槽,且受冷卻條件和緊湊機箱的限制,刀片服務器CPU性能較低,電源功率和機箱空間也限制了可安裝的DRAM內存容量。利用超融合技術突破了原有刀片虛擬服務器給信息化發(fā)展瓶頸[13],能擁有更多的驅動器用于實現數據冗余和網絡共享,具有更彈性的橫向擴展能力,多節(jié)點可以通過網絡聚合起來,形成統一的資源池,可以為數據中心帶來最優(yōu)的效率、靈活性、規(guī)模、成本和數據保護[14],有效地整合了醫(yī)院信息系統的服務器資源,減少服務器數量,降低運維成本,資源共享和容災備份,節(jié)省機房空間,減輕UPS、精密空調壓力,實現節(jié)能減排,消除了因服務器硬件故障造成的系統停機隱患。虛擬化技術在架構設計中將變得更為流行,將為醫(yī)院數字化建設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撐和保障,為互聯網醫(yī)療奠定基礎。但是由于系統部署簡單,帶來虛擬機數量過多,虛擬服務器散亂現象,導致管理難度大幅提高。通過虛擬化技術,可以成功地實現服務器替換和整合,盡可能將物理服務器數量減到最少,實現軟件與硬件相對分離目標,加速應用業(yè)務和測試環(huán)境的部署,同時,借助虛擬化架構統一管理平臺,自動通知和報警,自動化容錯糾錯,降低了風險管理的難度,顯著提高各模塊可用性和可靠性,為醫(yī)院信息系統的業(yè)務連續(xù)性和節(jié)能減排做出貢獻,取得較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