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應英
摘要:初中階段是學生養(yǎng)成學習習慣和學科素養(yǎng)的關鍵時期,這一階段的語文教學活動對于促進學生的綜合素質發(fā)展有著重要影響。但是,由于傳統(tǒng)應試教育理念的影響,當前大部分的初中語文課堂教學都存在著教學形式單一的問題,以致于其教學實效性較低。為了改善這一教學現(xiàn)狀,語文教師可以在課堂教學中運用情境教學法,有助于提高課堂教學的整體質量。
關鍵詞:初中語文;情境教學;課堂教學;運用探究
情境教學不同于傳統(tǒng)的講解式教學,是以語文教學的實際目標為基礎,利用多樣化的教學手段和形式來創(chuàng)設特定的教學情境,進而能夠突破傳統(tǒng)教學模式的局限性,增強初中語文課堂教學的趣味性和靈活性,有助于提高學生的課堂參與積極性。因此,初中語文教師需要立足于學生的實際學情和課程內容,創(chuàng)設學生所喜聞樂見且具有教學實效性的語文情境,促使學生能夠以愉悅的心情投入到語文學習中,并從中實現(xiàn)語言能力、思維能力和審美修養(yǎng)的全面提升。
一、創(chuàng)設多媒體情境,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在初中語文的課堂教學中,大部分的教師都會忽視培養(yǎng)學生學習興趣的重要性,他們往往會依賴于單一講解式的教學模式,并盲目地認為只要進行知識傳授就是完成了課堂授課的基本任務,可是這種單一的教學形式也會促使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持續(xù)降低。對于正處在青春期的初中生來說,要想提高他們的學習效率,就必須要激發(fā)起他們對于語文學科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欲望,否則后續(xù)的一起教學活動都是徒勞無功的,學生并不會得到實質性的學習收獲。因此,初中語文教師可以結合學生的興趣所在和課程內容,創(chuàng)設多媒體教學情境,借助多媒體技術的圖像、聲音和視頻等優(yōu)勢來帶給學生直觀的感受。從而有助于激發(fā)學生的學習性和參與積極性。例如,教師在執(zhí)教《蘇州園林》一課時,因為本文是葉圣陶為一本蘇州園林圖片冊寫的序,描繪了蘇州園林具有圖畫美的特征,先從整體上說明蘇州園林處處如畫,然后又從各部分介紹如何處處如畫。考慮到初中生的語言能力和審美意識較為薄弱,他們很難從作者的文字中感悟到蘇州園林的美,所以教師就可以結合文章內容利用多媒體設備,為學生展示蘇州園林部分景色的圖片或是視頻,讓學生能夠直觀形象地體會蘇州園林的美景,并體會到文字所傳達的意境美。
二、創(chuàng)設互動性情境,提高學生的語言能力
以往的初中語文課堂大多都是由教師占據(jù)著絕對主導地位,而學生只能長期處于被動的學習狀態(tài)中,許多的初中語文教師都忽視了學生的主體地位,以致于初中語文課堂普遍缺乏良好的師生互動交流,僅有的師生互動也只是簡單地課堂提問而已。這種教學模式不僅違背了以生為本的教育理念,降低了學生的課堂參與性和主體地位,而且還會限制學生的語文思維以及語言能力的有效鍛煉與提升。針對這一問題,初中語文教師應當積極創(chuàng)設互動性的教學情境,打破沉悶枯燥的語文教學氛圍,進一步活躍課堂氣氛,讓學生能夠發(fā)揮自身的主觀能動性,全身心地投入到課堂教學中。例如,教師在執(zhí)教《大自然的語言》一課時,就可以轉變以往平鋪直敘的教學模式,在正式授課之前采取提問的方式來加強與學生之間的互動交流。比如,教師可以詢問學生:“大自然中都有哪些獨特的語言,這些語言又在傳達什么信息呢?”以此來提高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能夠形成熱愛大自然的思想感情,還可以培養(yǎng)學生注重觀察以及善于探索科學奧秘的能力。與此同時,還可以提升學生的語言組織和建構能力,促使學生的詞匯積累和邏輯思維有所提升。
三、創(chuàng)設合作性情境,鍛煉學生的實踐能力
隨著新課標一再強調學生的主體地位,所以使得合作學習受到越來越多語文教師的關注,同時小組合作教學模式也深受學生的歡迎。在初中語文實踐教學中開展小組合作教學活動,可以轉變以往學生的被動學習地位,還可以突破教師與學生之間的單維交流渠道,給予學生充足的自主學習和合作探究的空間,促使學生能夠真正成為自己學習的主人。通過與小組成員的共同探討和合作交流,可以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動力和探究欲望,進而有助于鍛煉學生的合作探究能力和綜合實踐能力。因此,初中語文教師要尋求適當?shù)貢r機創(chuàng)設合作性的教學情境,為學生分配科學合理的小組任務,確保學生能夠在合作學習中實現(xiàn)全方位鍛煉。例如,教師在執(zhí)教《倡導低碳生活》一課時,就可以依據(jù)“組內異質和組外同質”的原則,將學生分為若干個學習小組。在開展小組合作活動之前,要讓學生了解溫室效應的危害以及低碳生活的環(huán)保效用。之后,就可以要求各小組成員能夠一起制作一個宣傳低碳生活的教學課件,其中的內容由小組成員自主設計,可以涵蓋圖片、文字、視頻和動畫等多元內容,最后要在課上依次進行展示和分享。從而有助于提高學生的團隊協(xié)作能力和語文實踐能力,還可以增強學生的環(huán)保意識。
總而言之,在新課程改革的教育背景下,初中語文教師必須要及時更新自身的教育觀念和教學手段,并以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為目標,注重體現(xiàn)學生的主體地位,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要想實現(xiàn)這一教學目標,就需要初中語文教師能夠最大化的發(fā)揮情境教學的優(yōu)勢,結合課程內容和學生的學習特征,創(chuàng)設多樣化的語文教學情境,豐富語文課堂教學形式和內容,營造一個積極良好的教學氛圍,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具體來講,初中語文教師可以通過創(chuàng)設多媒體教學情境,創(chuàng)設互動性教學情境以及創(chuàng)設合作性的教學情境,有效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語言能力,鍛煉學生的實踐能力。
參考文獻:
[1]張鐵軼.初中語文情境教學的策略與方法[J].科普童話,2017(35):23.
[2]周艷.關于初中語文情境教學的思考[J].中華少年,2017(2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