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映莉
摘要:教材里的略讀課文,一直處在比較尷尬的位置,有些教師因一個“略”字而過分忽視其地位,有些教師則對“略”字視而不見,直接精讀精教,這些都是違背教材初衷的觀念。筆者通過教學實踐認為略讀的課文的教學應該做到“三略三精”,即“字詞學習求略,方法指導求精”“整體感知求略,重點感悟求精”“教學分析求略,環(huán)節(jié)設置求精”。
關鍵詞:略讀課文;教學方法
統(tǒng)編版教材圍繞“人文主題”和“語文要素”雙線組織單元,不同年段、不同冊次之間縱向聯(lián)系緊密,同一個知識點形成了由易到難、由淺入深的發(fā)展梯度,單元內(nèi)部的橫線聯(lián)系也很緊密,形成了“精讀”“略讀”“課外閱讀”三位一體的閱讀體系。每一部分內(nèi)容都承擔著不一樣的功能:精讀課文學方法,略讀課文運用方法,快樂讀書吧使課外閱讀課程化,主要引導學生進行大量閱讀實踐。我們在教學中應該明確不同類型的課文的定位是不同的,避免拔高要求,尤其是對于略讀課文的教學更應該慎之又慎。
統(tǒng)編教材略讀課文最大的變化就是每一篇的略讀課文下面都有一段“閱讀提示”,提倡學生能根據(jù)“閱讀提示”進行自主閱讀,遷移本單元中學得的方法,以學生的交流、自學為主,教師引導為輔。以往教材在一個單元里都是精讀課文在前,略讀課文在后?,F(xiàn)在統(tǒng)編版教材,為了讓學生能夠及時遷移所學的方法,是精讀、略讀夾雜著安排,語文要素指向很明確。但是我們在教學中卻很難把握“度”,說少了是囫圇吞棗,說多了又精雕細琢,與精讀課文無異。略讀課文應該怎么教?學生應該怎么學?這些問題值得我們研究、探討。我以統(tǒng)編版三年級下冊第八單元的略讀課文《方帽子店》為例,初步探討略讀課文的教學精與略。
《方帽子店》是統(tǒng)編版三年級下冊第八單元的第二篇課文,這個單元的課文是這樣安排的:精讀課文《急性子顧客和慢性子裁縫》——略讀課文《方帽子店》——精讀課文《漏》——略讀課文《棗核》。透過課文看要素,其實就是這樣編排的:學習借助表格復述故事——鞏固運用——學習借助示意圖復述故事——綜合鞏固運用。那么這一篇課文的詳略應該如何把握呢?以下是我的初步探究:
一、字詞學習求略,方法指導求精
略讀課文都沒有安排要求學生會寫的字,都是會認字,學生能識記,不阻礙閱讀即可,所以對于略讀課文的字詞不必專門花過多的時間進行講解,學習要“略”。三年級學生已經(jīng)掌握了一定的識字方法,擁有一定的生活經(jīng)驗,可以通過自主識字、指導歸納、字源識字、聯(lián)系實際、借助插圖、查找工具書等多樣方法達成識字目標。
本課一共有八個需要學生正確認讀的生字。引導學生找出共性可以方便歸類識記。如“櫥、蕉、扣、嚷、溜、筒、董”七個字都是“形聲字”,提示學生按照形聲字的特點進行識記。“改”字可使用字源教學法,一個小孩跪著,旁邊有一只父母的手拿著棍子打他,要他改正所犯的錯誤?;貧w到生活形象的事物中,能夠讓學生快速理解和記憶。針對多音字“嚷、溜”,則可以回顧舊知,理解新意,同時結(jié)合上下文與生活實際,想想生活中什么情況下人會“嚷嚷”,從生活中來回生活中去,以培養(yǎng)學生詞語的運用能力,因此指導字詞學習的方法要精。
二、整體感知求略,重點感悟求精
本單元的其中一個語文要素是了解故事的主要內(nèi)容、復述故事。復述故事的方法主要有兩種,分別是借助表格和借助示意圖,本文作為單元的第二篇課文,要對前一課所學的“借助表格復述故事”的方法進行鞏固運用。這篇課文講的是“大人們戴的方帽子,最終被小孩子們創(chuàng)造的新帽子取代”有趣又引人深思。本文是一篇比較淺顯的略讀課文,所以教學中應盡量避免繁瑣分析。指導學生通過朗讀、默讀從整體上把握課文的主要內(nèi)容就行,整體感知求“略”。
通過備課,我們可以發(fā)現(xiàn)整個故事的發(fā)展過程分為四個階段:“奇怪的方帽子店”“積極嘗試的孩子們”“激烈的父子大戰(zhàn)”“針鋒相對的帽子店”,讓學生整篇復述的話,內(nèi)容太多,中心會不夠集中,容易出現(xiàn)泛泛而談。。所以,對于重點感悟的部分,我們是在歸納出來的基礎上,讓學生根據(jù)自己的感受自行選擇的,不強求一致,讓學生復述最令人意想不到的重點部分、充分表達心中的想法即可。尊重學生的閱讀感受,是激發(fā)學生閱讀興趣的一種好方法。復述本身就是一種很有效的閱讀策略。所以,重點感悟求精不求多。
三、教學分析求略,環(huán)節(jié)設置求精
一節(jié)好的閱讀訓練課,可以是聽說讀寫等各種能力的綜合培養(yǎng),但是對一般的略讀課,我們很難做到面面俱到,教學時間上難把握。許多教師主觀上“怕”學生不懂,于是就把略讀課文當精讀課文來分析,耗費了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如果把大量的時間花在分析課文上,學生得到訓練的時間就會更短,同時也違背了設置略讀課文的初衷。因此,對于略讀課文而言,教師在備課時就要淡化“分析”的意識,把更多的時間留給學生自讀自悟,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課堂的主體,教師只是一個觀察者、引導者。只要學生能讀懂大概意思,根據(jù)閱讀提示把握住課文的主線就可以了。
不過,這種觀念又會讓一些教師陷入另一個誤區(qū),既然不用過多分析,那就沒我什么事了,學生自己讀一讀,這篇文章就算過去了。其實,淡化教學分析并不是不分析,而是要教師精心設計課堂環(huán)節(jié),引導學生抓住主脈絡重點學習,也就是“環(huán)節(jié)設置要求精”。在《方帽子店》這一課中我通過研讀教參、同時結(jié)合學生的實際精心設置了“初讀課文,疏通字詞(7分鐘)——默讀課文,了解內(nèi)容(10分鐘)——讀懂課文,練習復述(20分鐘)——深入交流,明白道理(3分鐘)”四個環(huán)節(jié),聚焦言語實踐,力爭讓學生讀懂課文、講好故事。掃清詞語障礙是為了學生讀通課文做鋪路石,讀通課文是讀懂課文的基礎,讀懂課文是為了復述故事做準備的。本單元的人文主題是“有趣的故事,留下的不僅是開心的笑聲,還有許多的思考”《方帽子店》既有意思,又有意義,既要復述,也要思考,所以在課文的最后,還有留一點時間來深入交流明白道理,在踐行語文的要素的同時,也要兼顧人文主題。這每一個環(huán)節(jié)都是精而又精,必不可少的。
總而言之,教會學生略讀是我們作為教師的一項非常有意義且任重而道遠的工作。怎么備好、上好略讀教學課,怎樣做才能讓略讀課文的教學略而不簡、略中有精、略而有義,這仍然需要我們一線教師去探索、去思考、去實踐。
參考文獻:
[1]孫莉.小學略讀課文教學現(xiàn)狀及策略研究[J].首都師范大學,2014.
[2]沈麗濱.小學語文略讀課文教學探究[J].讀與寫雜志,2015.
[3]程文文.小學語文略讀課文教學探究[J].山西師范大學,2013.
[4]楊柳.教略學豐 精略有致―小學語文略讀課文教學策略與方法初探[J].教學月刊小學版,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