式的,通過相愛相殺,人類成長;東方則是學習自然,領受天命,回饋另一種安慰。學"/>
東西方對于人.與海之間關系的理解不同。西方基本還是《老人與海>式的,通過相愛相殺,人類成長;東方則是學習自然,領受天命,回饋另一種安慰。學習東方這種智慧,又融入西方的終極價值反思,也許這是我們在思考海洋與人的關系時不應忽視的。
撰文:廖偉棠編輯:景鑫
關于海,美國詩人卡爾·桑德堡(CarlSandburg)寫過:
“他們愛大海,
那些騎在海上
并知道自己會死在
它的鹽下面的人
只讓年輕入來,
海說。
讓他們親吻我的臉頰
傾聽我。
我用最后一個字
說出
風暴和星星來自哪里?!?/p>
而日本詩人、導演寺山修司則只寫了短短的一句俳句:
“眼淚
是人類自己做出來的
最小的?!?/p>
兩者比較,就能看出東西方對于人與海之間關系的理解不同。西方基本還是《老人與?!肥降模ㄟ^相愛相殺,人類成長;東方則是學習自然,領受天命,回饋另一種安慰,或者說一種小確幸。
是枝裕和導演的處女作《幻之光》是后者的一個較為極端的表現(xiàn),之所以說極端那也是相對他日后溫情脈脈的《海街日記》而言,如果和歐美電影里面對大海的人性掙扎(比如說這兩年的《燈塔》和更早的《大白鯊》《白鯨》)相比,它簡直就是治愈系。
電影里丈夫無故自殺之后的由美子,在幽暗中生活了三年,相親再嫁,帶著稚兒離開大阪遠赴后夫的家鄉(xiāng),就在能登海傍的一個漁村。是地驚濤駭浪,蕭索嚴峻,渾不似大阪的人間煙火溫柔。
似乎這是一個適合于徹底遺忘往事的地方,而由美子也漸漸脫下心防,任由窗前浪聲一遍遍洗刷記憶。殊不知,越是壓抑越難忘,鄰居的討海大娘—次出海險些遇難,勾起了她對失去祖母和前夫的無能為力的記憶。在追隨海邊一場葬禮之后,由美子終于喊出了壓抑數(shù)年的痛與愛。
海角就是這樣一個愛與恨纏繞的能量爆破點,“新浪潮祖母”瓦爾達的處女作《短角情事(短岬村)》、匈牙利大導貝拉·塔爾《來自倫敦的男人》都有類似設置,而是枝裕和的能登更接近前者,最終引向情感的愈合,但又保留對記憶中創(chuàng)傷的珍重,這像極了能登的海。
能登二字,總給人遙遠的感覺一一那是因為上世紀80年代的國人都看過高倉健的電影《追捕》,當時他扮演的杜丘為了證明自己的清白,一直追到了能登半島。由美子再堅強,帶著兒子奔波一夜來到此處,也難免身世飄零之感。她在大阪的往事,雖然清貧,但小夫妻相濡以沫,總不至于想到日
海街日記里四姐妹最后來到海邊,就像來參加畢業(yè)禮,因為海默默教導她們的一切都已經完成。鐮倉的海浪有特別的意義,陶淵明“縱浪大化中,無喜亦無懼”的寓意,最后還是被日本吸收發(fā)揚到無微不至。
后要陰陽兩隔,相忘于江湖。電影沒有說由美子有沒有走出往事,不過,她應該和死者和解了。異鄉(xiāng)能登漁村里那些老太太們,應該松一口氣,由美子終于脫掉一身黑換上了白襯衫。
由美子為生死無常所困擾時,海和海岸默默陪伴,向她的幼子與繼女展現(xiàn)了生之豐饒。是枝裕和花費大量無劇情的抒情鏡頭追蹤兩個孩子在大自然中的嬉戲流連,光斑明滅在她們走過的幽谷和荒野…--到電影最后,我們才恍然大悟,這也是“幻之光”,和由美子后夫所說的漁夫在海平線看見引誘他們向前不停航行的光,和也許在雨天之后帶領由美子的前夫走向鐵軌上的光,有一點不同。
生之豐饒,對抗著無常的繁盛。我想起當年看完是枝裕和的新片《海街日記》,我突然想去拍攝火葬場上空的煙,那些靈魂。葬禮與祭儀、日常對亡靈的敬拜輕盈地貫穿整部電影,看了那么多死亡,你并不覺得壓抑和悲傷,因為那些人“死得其所”,一如那些活著的人“活得其所”。
生和死,原來是可以這樣的。無論是導演,還是角色,都以日本式的克制解決了劇情里這些有點狗血的糾纏?;蛘哒f這種克制原本就存在于日本的自然、電影中鐮倉的山水草木中,尤其是靜靜地等待在故事外側的:鐮倉的海里。人物只需要靜聽四時變化一一最后她們來到海邊,就像來參加畢業(yè)禮,因為海默默教導她們的一切都已經完成。
鐮倉的海浪有特別的意義,陶淵明“縱浪大化中,無喜亦無懼”的寓意,最后還是被日本吸收發(fā)揚到無微不至。鐮倉古宅里的四姐妹并非什么哲學家也不是禪宗大師,只是在川端康成所說的一種日本的美的包圍中,自然而然地學會了這種“無喜無懼”。鐮倉細海不停息的浪,櫻花隧道混和與風、光、塵的那些花瓣(是陸地上的浪啊),都在傳遞著這樣的訊息。
學習到東方這種智慧,又融入西方的終極價值反思的,這兩年有一部動畫《紅海龜》。荷蘭導演邁克爾·度德威特的作品,意外的是制作單位竟然有日本大名鼎鼎的吉卜力工作室參與,這還是高煙熏擔任美術監(jiān)制的最后一部動畫。
谷川俊太郎的詩被作為《紅海龜》在日本上映時的專用廣告標語一一“不知從何而來、從何而去,就是所謂的生命吧?”一一這道盡《紅海龜》里流落荒島的男人的悲哀。這種悲哀,無疑與高煙勤導演《輝夜姬物語》里的悲哀相稱,輝夜姬原典是《竹取物語》,她從天而降,既是流落荒島的男人,也是海龜化身來陪伴男人的女人,三者都象征了不得不服從的命運對我們的羈絆。
輝夜姬是仙、海龜是精靈,但我們只能以人的角度去哀悼這一切?!都t海龜》于我心有戚戚焉的,是這個男人對命運的自然順服。他本來不甘心困于荒島,一次又一次以《老人與?!返木袢ヌ魬?zhàn)大海中不可知的力量一一海龜族不知出自什么目的阻止男人逃離荒島,但在無法用蠻力阻止男人的意志之后,她改換了方式,化身女人,用愛繼而用家庭留住了這個男人。一切便如此順理成章,我們幾乎要歌頌自然與人的和諧了。
但隨后一場接近毀滅的海嘯,喚醒了兩人的兒子,使之最終離開父母隨龜族遠去。海就像命運本身,生殺予奪,拋棄你、拯救你、剝奪你,你與之一次次搏斗,最終仍然必須像圣經里獻祭自己兒子的亞伯拉罕那樣一一說得不好聽是認命,說得深奧一點,是主動建立與神的契約,讓神像海一樣承載你。
《千與千尋》里的海,竟然是可以承載火車的。而這列火車,把電影里所有人的命運一舉鏈接7起來?!都t海龜》里的海,卻—次次擊毀男人制造的木筏,因為在西方的人與神的關系里,不允許逾越,
也不存在輕麗易舉的安慰。
你想想《干與干尋》里的海,竟然是可以承載火車的。而這列火車,把電影里所有人的命運一舉鏈接了起來?!都t海龜》里的海,卻一次次擊毀男人制造的木筏,因為在西方的人與神的關系里,不允許逾越,也不存在輕而易舉的安慰。
西方的海,也會像鐮倉的海一樣陪伴在劇情左右,靜靜等待,但然后給你無情一瞥。要領略這點,我尤其推薦俄羅斯導演薩金塞夫那部《利維坦》。利維坦是是上帝向無辜受苦的約伯夸耀的他的兩件怪獸杰作之一:海里的龍蛇,我看它就是古人眼里無法征服的海本身。
電影里的汽車修理師尼古拉一家生活在巴倫支海濱一座漂亮的祖?zhèn)髂疚堇?市長看上了這個地段,動用公權力征收尼古拉的土地。其后莉麗婭死于海灘,死因不明,尼古拉被控殺妻成立,失去一切被判入獄十五年。在尼古拉的土地上建起了新教堂,權貴相慶。
老教堂在廢墟狀態(tài)下發(fā)光,它和電影里擱淺的鯨魚一樣成為骸骨,不能復活。莉麗婭不愿意做流水線傳送帶上的魚塊了,但她不能游往遠洋,也只能擱淺在生活的險灘成為骸骨一一海,巴倫支美麗的海做什么了呢?客觀上它孕育了利維坦,它也造就了挑戰(zhàn)利維坦的尼古拉,最終它也將接納一切成為“鯨落”,滋養(yǎng)未來的一切不義、抗爭和再生。但此刻,它只是回應著俄羅斯的寒風,發(fā)出怪獸一般的呼嘯?!独S坦》導演:安德烈·薩金塞夫編?。簥W萊格·涅金/安德烈·薩金塞夫主演:阿列克謝·謝列布里亞科夫/葉蓮娜·利亞多娃上映時間:2014- 05 -23(戛納電影節(jié))
廖偉棠
詩人、作家、攝影家,現(xiàn)任教于臺北藝術大學,2020年新作《異托邦指南/詩與歌卷:暴雨反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