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優(yōu)妮
“聽說xx家的孩子又拿了編程大賽的獎項,現(xiàn)在在大廠實習。”“YY家碩博連讀的高才生一畢業(yè)就進高校當了老師。”“zz家的孩子才畢業(yè)幾年,就已經(jīng)在深圳買房了?!?/p>
餐桌上,各家家長舌燦蓮花,然后話尾很危險地捎帶上一句:“你家的孩子呢?”
媽媽摸著我的肩膀,笑著說我的興趣很多,偶爾能寫一兩篇文章投稿,或拍一兩個微視頻自娛自樂。阿姨也笑了,又問起我作為高三黨的學習成績,以及說她平時是如何督促孩子以學習為重云云。我的笑容有些僵硬,卻在事實面前無從辯駁。每年的家族聚會,我作為平庸群體的代表,時常有赴鴻門宴的感覺,沒有本事,也沒有發(fā)言權(quán)。
回家后,媽媽看出了我的情緒低落,還安慰我說我已經(jīng)讓她感到驕傲了。媽媽比我看得開,反過來體諒我們現(xiàn)在的競爭激烈。
我的高考就在這些閑言碎語中落下了帷幕。等待放榜的時間是漫長而枯燥的,于是我重操舊業(yè)——之前愛用單反“瞎拍”,相機里存了很多廢稿,我便把這些廢稿整理出來,剪輯了一下,發(fā)在平時常逛的平臺網(wǎng)站上。
直到班長找上我,希望我能在班級畢業(yè)聚會上拍一則畢業(yè)季紀念視頻。我怔住了,因為攝影這個樸素羞澀的小愛好一向只被我珍藏,“不足為外人道也”。班長表示他刷抖音時看到了母校,看到幾個曾出現(xiàn)在我朋友圈里的畫面,一下子就認出是我的作品,覺得很是驚艷,還夸我是“攝影大師”。
沖著班長的這句稱贊,我答應(yīng)了下來,還煞有介事地寫了分鏡腳本,因為之前的作品大多是心血來潮之作。我?guī)е_架和云臺先去模擬拍攝,擬方案并請同學提建議。拍完后,我花了整整3天時間做剪輯,最終獲得同學們一聲“胡導”的稱號,視頻也授權(quán)發(fā)表在學校的官方公眾號上。
媽媽笑稱我之前沒有參加藝考,讓藝術(shù)圈損失了一個編導人才。我反問她難道不希望我報考時下大火的計算機科學與技術(shù)專業(yè)嗎?媽媽說不會強加想法給我,只要我回答一個問題:會后悔當初選理科嗎?
這個問題太刁鉆了,雖然我從未表露過,但每次見到成績單上拖后腿的理綜分數(shù)時,我都會無比懷念當初靠文科叱咤風云的日子。如果我當初沒有盲從周圍人所謂的“理科出路好”的觀念,而是堅持自己喜歡且擅長的文科,或許現(xiàn)在的情況會有所不同。
我最終遵從本心,報考了中文系。
我被分到了混合專業(yè)宿舍,有編導專業(yè)的同學佩服我明明忙得像個陀螺,卻還能兼顧攝影愛好。她們吐槽自己上課一直拉片(一格一格地看電影,深度解讀電影)都要吐了,課下哪還有精力去拍片。我很認真地回應(yīng):“因為這是我非常熱愛的東西,并且是我在克服各種眼光和議論的壓力下堅定選擇的道路,所以樂此不疲?!?/p>
我后來憑借專業(yè)第一名的績點和獲得的各種比賽的獎項,愣是在一群大四師兄師姐的“神仙打架”中斬獲了校長獎學金和國家獎學金。
獎學金表彰大會上有邀請家長為其獻花的環(huán)節(jié),媽媽過來參加,當天她破天荒地在朋友圈里發(fā)了一條動態(tài),然后和親戚們報喜。只見她舉著手機,滿臉笑容,卻謙虛道:“她呀,從小就喜歡這些文藝的東西,我也就隨她去了,沒想到這興趣還能走得這么遠?!?/p>
后來有阿姨聽說我大一就去了傳媒公司實習,又開始絮叨哪個親戚的孩子大一就接外快編程序,賺的錢已經(jīng)能自付學費了。這次我沒有沉默,而是說大家都在各自的領(lǐng)域里拼搏,沒有高下之分。阿姨悻悻地嘟噥了句:“小丫頭片子上了大學,會說話了?!蔽乙姾镁褪?,心里想:并不是我會說話了、拿獎有底氣了,而是我的心境變化了。
比較是一件很正常的事,也并不可怕。山外有山、人外有人是肯定的,機遇和運氣也是可遇而不可求的,那么可改變的只有我們自己——調(diào)整自己的心態(tài)和做法。我們要以平常心面對比較,能認清自己的不足、鞭策自己,卻也別陷入盲目對比的怪圈。凡是過往,皆為序章。只要專注于自己,一步步堅定地向前走,亦能成為后起之秀。
于這繁華盛世,我們都不過是微不足道的顆粒塵埃,卻終有一日能綻放出璀璨奪目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