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惠嫻 楊燕君 吳少敏 梁穗 熊甜軍 蒙婉瑩 何秋霞 曹廣進廣州市番禺區(qū)化龍鎮(zhèn)社區(qū)衛(wèi)生服務中心 544;廣州市番禺區(qū)疾病預防控制中心 5400;中山大學公共衛(wèi)生學院流行病與衛(wèi)生統(tǒng)計學系,廣州 50080
男男性行為者(men who have sex with men,MSM)是當前國內外艾滋?。╝cquired immune deficiency syndrome,AIDS)感染風險最高的人群[1]。我國存活AIDS病毒感染者和AIDS患者(people living with HIV/AIDS,PLWHA)持續(xù)增加,截至2019年底全國PLWHA例數(shù)已超96萬例[2]。廣州市番禺區(qū)與全國AIDS疫情態(tài)勢一致,同性傳播已成為當?shù)刂饕獋鞑ネ緩剑?]。作為一種需終身服藥的傳染性疾病,治療效果與服藥依從性密切相關[4]。以往研究顯示,良好的護理干預有利于HIV/AIDS患者病情的控制[5-6]。因此,本研究擬以男同性戀HIV/AIDS患者為干預對象,探討個性化護理干預對該人群服藥依從性、自我管理能力和生存質量的臨床效果,為進一步制定隨訪干預策略提供依據。
1.1 研究對象 2019年9月至2020年12月,按照隨機化原則從廣州市番禺區(qū)登記在冊且處于可隨訪狀態(tài)的本地戶籍及現(xiàn)住址均在當?shù)氐腍IV/AIDS患者中選取經男男性接觸感染、18歲≤年齡≤60歲、無認知交流障礙者200例,所有調查對象均知情同意并經倫理委員會批準。排除標準:合并肺結核及其他嚴重機會性感染者。
1.2 調查對象分組 按隨機數(shù)字表法將調查對象分為試驗組和對照組,各100例。
1.3 干預方法
1.3.1 對照組 提供個案建檔、定期隨訪關懷(HIV感染者每6個月1次、AIDS患者每3個月1次)、CD4免費檢測服務。
1.3.2 觀察組 在提供常規(guī)個案隨訪關懷服務的基礎上開展個性化護理干預。所有參與干預實施人員均須經過統(tǒng)一培訓,并對同性戀性取向執(zhí)中立態(tài)度。⑴知識宣教:通過開展一對一知識宣教、發(fā)放宣傳小冊子等方式提高患者AIDS知識水平。⑵膳食指導:倡導合理膳食,確保每日營養(yǎng)攝入充足,提高膳食營養(yǎng)均衡性,避免節(jié)食和暴飲暴食。⑶運動指導:建議患者采取中等強度及以下有氧運動,控制和保持正常體質量。⑷用藥指導:通過面對面指導,列舉真實案例,讓患者充分認識正確服藥的意義,掌握用藥方法和注意事項,協(xié)助患者制定服藥與藥物不良反應、機會性感染應對計劃,出現(xiàn)較大反應要及時復診,提高服藥依從性。⑸健康生活行為方式:鼓勵患者養(yǎng)成良好生活習慣,戒煙限酒,清淡飲食,規(guī)律作息,避免過度勞累。⑹心理干預:積極關注患者心理狀態(tài),與患者交流時采用積極、親切的語氣,對出現(xiàn)負面情緒的患者及時開展心理評估、疏導與轉診治療。⑺社會支持:通過HIV/AIDS患者互助組織、護士志愿者團隊與患者溝通互動,構建良好社會支持環(huán)境,提高生存質量。⑻網絡干預:提供微信、QQ線上隨訪咨詢服務,及時了解患者身心狀況和治療過程中遇到的問題,每周分享AIDS健康知識,每月微信視頻隨訪1次,收集患者用藥記錄和自我管理情況反饋信息,提高服務可及性。⑼社交指導:指導患者建立正常社交圈,與家庭成員及親密伙伴相處時,避免無保護的血液、體液接觸。
1.4 觀察指標 ⑴調查干預前和干預6個月后患者服藥依從性、自我管理能力和干預6個月后生命質量水平。⑵Morisky服藥依從性修改版(MMAS-8)[7]:該量表共8個條目,第1~4題和第6~7題,反向計分(是=0分,否=1.00分);第5題正向計分(是=1.00分,否=0分);第8題為5級評分,選“總是”“經常”有時”“偶爾”“從不”,分別計0分、0.25分、0.50分、0.75分和1.00分。滿分8.00分,得分越高依從性越高,得分<6.00分為依從性差,得分=6.00~8.00分為中等,得分=8.00分為依從性好。⑶HIV感染者/AIDS患者自我管理量表(HIVSMS)中文版:該量表由Webel AR等[8]研制,經王歡等[9]翻譯漢化,中文版HIVSMS總的Cronbach’sα系數(shù)為0.91。此量表共20個條目,包括日常健康管理、社會支持、長期自我管理等3個維度,分數(shù)越高,表示自我管理能力越好。⑷艾滋病患者生存質量量表(MOS-HIV)簡體中文版[10]:該量表共35個條目,包含總體健康、軀體健康、驅體角色、社會功能、認知功能、肌體疼痛、心理健康、生命力、健康壓力、生命質量等10個維度。各維度分值為0~100分,得分越高生存質量越好。
1.5 統(tǒng)計學分析 采用EpiData 3.1雙人雙錄入后進行一致性校驗建立數(shù)據庫。采用SPSS 25.0對進行統(tǒng)計分析,計量資料符合正態(tài)分布時用均數(shù)±標準差(±s)表示,兩組間比較用兩獨立樣本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率(%)表示,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基本情況 調查對象均為男性。試驗組HIV感染者62例、AIDS患者38例,年齡18~57(34.27±9.45)歲,未婚77例、已婚有配偶19例、離異4例,文化程度大專及以上43例、高中或中專33例、初中及以下24例,職業(yè)前3位為家政/家務及待業(yè)(28例)、工人(22例)、商業(yè)服務(22例),報告來源前3位為檢測咨詢(50例)、性病門診(22例)、其他就診者檢測(16例),最近一次檢測CD4細胞計數(shù)≥200個/mm388例,已確認感染HIV的時間為(3.56±1.53)年。對照組HIV感染者66例、AIDS患者34例,年齡18~56(32.28±8.87)歲,未婚85例,已婚有配偶11例,離異4例,文化程度大專及以上51例、高中或中專32例、初中及以下17例,職業(yè)前3位為家政/家務及待業(yè)(24例)、工人(19例)、商業(yè)服務(18例),報告來源前3位為檢測咨詢(53例)、性病門診(19例)、其他就診者檢測(16例),最近一次檢測CD4細胞計數(shù)≥200個/mm384例,已確認感染HIV的時間為(3.45±1.41)年。試驗組和對照組在疾病狀態(tài)、年齡、婚姻狀況、職業(yè)、報告來源、最近一次檢測CD4細胞計數(shù)、已確認感染HIV的時間等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均P>0.05)。
2.2 服藥依從性比較 兩組干預前均有1例未服藥,干預后試驗組服藥率100.00%,對照組無變化。對實施干預前已服藥者進行比較,試驗組與對照組服藥依從性干預前、對照組服藥依從性干預前后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均P>0.05);試驗組服藥依從性干預前后、試驗組服藥依從性干預后與對照組干預后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均P<0.05);其中試驗組干預后服藥依從性均高于干預前及對照組干預后。見表1。
表1 兩組男同性戀HIV/AIDS患者干預前、干預6個月后服藥依從性情況比較[例(%)]
2.3 自我管理能力比較 干預前,試驗組HIVSMS評分(33.68±6.03)分,對照組(34.15±7.28)分,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t=-0.495,P=0.621);干預6個月后,試驗組HIVSMS評分(43.47±7.50),對照組(36.88±7.21)分,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t=6.303,P<0.001);試驗組和對照組干預前后HIVSMS評分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均P<0.01)。
2.4 生活質量比較 干預6個月后,試驗組10個維度評分及生理和心理領域總分均高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均P<0.01)。見表2。
表2 兩組男同性戀HIV/AIDS患者干預6個月后艾滋病患者生存質量量表評分比較(±s,分)
表2 兩組男同性戀HIV/AIDS患者干預6個月后艾滋病患者生存質量量表評分比較(±s,分)
注:為對照組提供個案建檔、定期隨訪關懷等常規(guī)服務;為試驗組提供知識宣教,膳食、運動、用藥、社交、健康生活行為方式指導,心理、網絡干預和社會支持等個性化護理干預。HIV為艾滋病病毒,AIDS為艾滋病
組別試驗組對照組t值P值例數(shù)100 100總體健康47.37±18.32 40.13±16.31 3.182 0.002軀體健康86.53±8.38 81.51±13.25 3.202 0.002軀體角色85.24±32.13 65.17±41.26 3.819<0.001社會功能84.23±22.87 71.01±27.35 3.689<0.001認知功能86.29±16.59 75.21±16.27 4.744<0.001肌體疼痛88.88±18.50 80.62±19.84 3.030 0.003心理健康55.94±14.69 50.27±15.95 2.615 0.010生命力71.46±15.57 65.93±16.86 2.409 0.017健康壓力87.52±17.67 81.37±15.91 2.587 0.010生命質量65.46±18.33 54.21±17.41 4.450<0.001生理領域總分56.26±6.41 50.35±6.17 6.641<0.001心理領域總分48.54±7.86 42.76±6.30 5.738<0.001
當前,我國HIV/AIDS患者持續(xù)增長,并在MSM等特定人群中呈現(xiàn)高流行態(tài)勢,嚴重威脅著一般人群,如何提高患者治療依從性和自我管理水平,減少耐藥發(fā)生率,是降低HIV傳播風險,控制AIDS疫情進一步蔓延,提高患者生存質量的關鍵[11-13]。高效抗逆轉錄病毒療法是當前AIDS治療的主要方法[14],其可有效抑制HIV在AIDS患者體內的復制,減少機會性感染的發(fā)生,從而提升患者生存質量,延長患者壽命[15]。世界衛(wèi)生組織指出,HIV/AIDS患者需長期保持服藥依從性>95%才能有效抑制HIV在患者體內復制[16]。目前HIV/AIDS患者常規(guī)隨訪工作方式單一,除CD4細胞檢測服務外,多采用電話方式,對患者服藥情況、心理和生活行為狀態(tài)缺乏及時掌握。因此,如何制定一套HIV/AIDS患者接受程度高、可操作性強的護理策略值得深入研究探討。
本研究的個性化護理干預方法是在常規(guī)護理基礎上,充分了解HIV/AIDS患者社會人口學特征、AIDS相關知識水平、膳食與運動情況、生活行為方式、社會支持等疾病相關因素的基礎上,為患者提供治療用藥、社交、心理行為等全方位的隨訪服務。為HIV/AIDS患者提供面對面的AIDS知識普及與個性化用藥指導,結合心理行為干預,讓患者充分認識AIDS,了解早期、規(guī)范用藥的重要性,對延緩疾病進展、減少耐藥具有重要意義[17]。本研究結果顯示,個性化護理干預可顯著提高HIV/AIDS患者用藥依從性。張亞萍[18]研究鄭州市72例HIV/AIDS患者結果顯示,心理護理干預可有效緩解患者負性情緒;高靜等[19]研究中山市84例HIV/AIDS患者結果顯示,向患者普及AIDS相關知識,認識藥物不良反應與應對方法,可有效提高患者治療依從性;這些均與本研究結果相一致。HIV/AIDS患者治療依從性與其心理、免疫功能狀況等多方面相關[20-21],以提高患者治療依從性為目標的護理干預工作應根據不同患者身心狀況制定個性化方案。
本研究結果顯示,個性化護理干預可顯著提高HIV/AIDS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和生存質量。張雪蓮[22]研究駐馬店市76例HIV/AIDS患者結果顯示,知信行干預可明顯提高患者自我管理能力;林莉莉[23]研究廈門110例HIV/AIDS患者結果顯示,采用微信等新媒體開展醫(yī)患溝通和心理支持可有效改善患者不良情緒,提高患者自我管理能力;王印偉[24]研究仙桃市42例HIV/AIDS患者結果顯示,延續(xù)性護理可提高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和生存質量;這些都與本研究結果相似。近年,隨著互聯(lián)網的快速普及,信息傳播速度比以往任何時候都要迅速,也給HIV/AIDS患者隨訪干預工作提供了新平臺。如何在以往面對面、電話、上門等常規(guī)隨訪服務的基礎上,利用好微信、QQ等網絡交互式平臺,充分運用網絡通訊軟件可視化、遠程不間斷在線服務等特點,提高對患者的隨訪干預工作效果,有待進一步開展網絡個性化護理干預研究探討。
綜上所述,對男同性戀HIV/AIDS患者采取個性化護理干預策略,可有效提高患者治療依從性及自我管理能力,改善患者生活質量。在當前HIV/AIDS患者常規(guī)隨訪管理模式遠無法滿足患者需求和AIDS防控目標的背景下[25-26],個性化護理干預策略值得進一步研究完善、實施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