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傳超 馮龍龍 賈洪偉
東華大學環(huán)境科學與工程學院
隨著電子器件的微型化發(fā)展,其散熱問題逐漸顯現(xiàn)出來。微尺度換熱相比常規(guī)尺度具有更大的傳熱系數(shù),為目前散熱難題提供了一種重要途徑。壓降作為一個重要的流動特性參數(shù),對微尺度流動換熱性能分析具有重要意義。學者們對通道內(nèi)流動沸騰壓降特性進行了大量研究:Xu 等人[1]對R134 在不同管徑下進行了流動沸騰壓降實驗。結果表明,摩擦壓降隨質(zhì)量通量的增加而變大,隨干度的增加先增后減,隨著飽和壓力和水力直徑的增加而減小,并且隨著熱通量幾乎保持恒定。Hwang 和Kim[2]的研究發(fā)現(xiàn)兩相流壓降隨干度和質(zhì)量通量的增加、內(nèi)徑的減小而增大?,F(xiàn)有的流動沸騰壓降預測模型?;诔R?guī)尺寸通道,忽略了一些重要因素的影響,如表面張力等。這對預測模型合理的應用提出了要求。因此,本文基于對R134a在微細通道內(nèi)的壓降特性實驗研究,對常用的壓降預測模型進行了對比和評估。
圖1 為實驗裝置的系統(tǒng)圖。經(jīng)冷卻水循環(huán)預冷的過冷制冷劑流經(jīng)干燥過濾器(DFS-052S-1/4,Hongsen)后,由精密可調(diào)齒輪泵(DMF-1-1B,Micropump)送至實驗段。預熱段和實驗段分別采用電阻絲將熱和直流短路加熱的方式。測試段管長300 mm,每隔25 mm 設置一只T 型熱電偶,并在進出口通過四通接頭安裝鎧裝熱電偶和壓力傳感器。其中,熱電偶的不確定度約為±0.5 K,壓力傳感器的精度約為滿量程的0.25%。在實驗段外部敷有保溫棉,用以減少實驗漏熱。此外,為保證電極與回路的絕緣,在電極前后安裝了陶瓷管。
圖1 實驗裝置系統(tǒng)圖
兩相流總壓力梯度(dp/dz)tp,total包含加速項(dp/dz)tp,a、摩擦項(dp/dz)tp,f和重力項(dp/dz)tp,g:
式中:dp/dz 表示實驗段沿程壓力梯度大小。對于水平微細圓管,其重力壓降可忽略不計[3]。因此,只考慮兩相加速項和摩擦項。其中,加速項可以表示為:
式中:G、x、ρl和ρv分別表示質(zhì)量通量,干度,液相和氣相的密度。ε 表示空隙率(void fraction),本文的空隙率的計算采用Rouhanl 和Axelsson[4]的方法:
式中:g 和σ 分別表示重力加速度和表面張力。最終,兩相摩擦壓降項可以表示為:
式中:Δpmeasured 表示實驗測得的進出口壓差,L 表示實驗段總管長。
從圖2 可以看到,摩擦壓力梯度隨著平均干度先增加后降低。這是由于在干度較低時,管內(nèi)的流型主要為泡狀流,其壓力梯度較小,而隨著干度的增加,不斷形成的小氣泡增大了與管壁處的摩擦,壓力梯度也隨之增大。當熱流的進一步增大,開始出現(xiàn)干涸,此時,流型開始向霧狀流過渡。而在霧狀流中,氣相占主導,液相以滴狀形式彌散存在,此時壓力梯度降低,這一現(xiàn)象也與Qi 等人的實驗結果一致[5]。
圖2 壓力梯度的實驗值與預測值的比較
表1 為本文選取的5 個常用的壓降預測模型及其基本信息,可以看到所選模型均適用于制冷劑流動沸騰的壓降預測。圖2 中也顯示了模型預測值與實驗結果的比較??傮w而言,預測模型值的變化趨勢與實驗結果一致,但數(shù)值有一定偏差。以1 mm 管(G=1500 kg/(m2·s))為例,如圖2 所示,Kim 和Mudawar[9]的模型預測結果與實驗結果基本一致,但對于0.5 mm 管,卻有較大偏差,這主要是由于模型中管徑影響比重過大導致的。
表1 已有的兩相壓降模型介紹
將各模型預測值與實驗值進行對比,如圖3 所示??梢钥吹?,各模型對0.5 mm 管的壓降預測結果均偏高,其誤差大多數(shù)處于+30%之外。相比之下,1 mm的管的壓降預測值比較集中,且預測效果較好,其中Kim 和Mudawar[9]的模型,準確度最高。而對于0.5 mm管,誤差數(shù)據(jù)點分布比較分散,偏差較大。其原因為0.5 mm 管的尺寸更小,管內(nèi)流速更快,阻力變大的同時,不穩(wěn)定性更高,相應的壓力波動比較大。
圖3 模型的預測結果的誤差分析
本文對制冷劑R134a 在兩種微通道下的兩相壓降特性進行了實驗研究,并與壓降預測模型的結果進行了對比分析,結論如下:
1)摩擦壓降梯度由于管內(nèi)的流型特性的影響,隨干度的升高,先增大后減小。這現(xiàn)象與模型預測結果一致。
2)在評估的5 種壓降預測模型中,Kim 和Mudawar 的模型對1 mm 管的實驗結果展現(xiàn)了較高的預測性能,而0.5 mm 管的實驗數(shù)值被模型所高估。
3)相比于1 mm 管,0.5 mm 管的壓降數(shù)值更分散,這表明微細管徑流動沸騰中,不穩(wěn)定性導致的壓力波動也應被考慮進預測模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