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姿芹
摘 要:新時代背景下,校園暴力事件頻發(fā),犯罪行為低齡化已經(jīng)暴露出小學德育工作中依然存在一些問題,如教師教學觀念落后,德育過于理論化,面對問題,提出提升教師道德修養(yǎng)、實施生活化德育來提升小學德育的有效性。
關鍵詞:小學德育;生活化;有效性;思考
德育一直以來都是小學教育工作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一個好的學校,不僅需要培養(yǎng)成績優(yōu)秀的學生,更需要為社會培養(yǎng)擁有優(yōu)良品質(zhì)的好少年,這正是德育的魅力所在,本文從小學德育開展的必要性出發(fā),提出兩點措施提升小學德育的有效性。
一、小學德育開展的必要性
(一)校園暴力頻繁發(fā)生
從外部客觀環(huán)境來看,近年來我國青少年犯罪現(xiàn)象逐年呈上升趨勢,犯罪行為越來越呈現(xiàn)出低齡化、暴力化的特點,雖然在日常的教學中,大部分學校都嚴令禁止這種行為,但依然存在部分學生霸凌同學且有恃無恐,這部分學生在進入初中后往往會愈演愈烈,最后走上錯誤的人生道路,影響自己的一生[1]。這背后的問題正是德育的缺失,在許多學校的建設過程中,豐富多彩的體育活動占據(jù)了學生的課余時間,但是教會孩子們“如何做人”這一點卻經(jīng)常被忽視,每當校園暴力現(xiàn)象出現(xiàn)時,老師也總是輕描淡寫,導致許多孩子從內(nèi)心深處就不重視這一問題。德育的缺失、教育不到位,這些因素正在慢慢侵蝕學生的心靈,也影響著學校內(nèi)的每一位學生,
在這樣的大環(huán)境下,改善小學德育的有效性已經(jīng)刻不容緩,小學教師也應從各方面加強對學生的德育工作。
(二)當前校園德育存在缺陷
在快速發(fā)展的社會中,提升學生的思想品德修養(yǎng)是小學德育的最終目標,雖然在學校教育過程中已經(jīng)涵蓋了一部分內(nèi)容,但是依然存在缺陷:第一,德育教學觀念有待提升。在目前的德育教學中,主要以品德課(道德與法治課)為主,許多教師對德育的重視程度依然不夠,認為德育是一項簡單的工作,對于學生的錯誤行為聽之任之,不加以規(guī)范,不能為學生營造良好的德育氛圍;第二,小學德育課堂教學效率較低,目前大部分學校在采用部編版教材,但是實際教學過程中依然生搬硬套,與學生的日常生活相距甚遠,即使教師在課堂中運用小組合作、游戲教學等方式,德育與學生的日常生活依然處于脫軌狀態(tài),在這樣的狀態(tài)下,學生從德育課中吸收到的知識也會逐漸減少。
二、新時代背景下如何有效開展小學德育
(一)提升教師現(xiàn)代化德育修養(yǎng)
提升小學生的道德素質(zhì),首先要保證教師擁有良好的道德修養(yǎng)。在進行教師選拔的過程中,學校應嚴格把關,保證進行德育工作的教師擁有良好師德。其次,在信息化教學背景下,小學教師必須用學生喜歡的教學形式將德育輸送到學生心靈,所以教師也必須提升自身教學手段,經(jīng)驗豐富的教師共同探討如何運用現(xiàn)代化教學手段將德育教學轉化為深層教育,如在開班會的過程中將青少年犯罪視頻作為教學素材進行播放,使學生直觀感受培養(yǎng)法律意識的重要性,從小樹立學生知法、懂法、守法的良好意識;最后,學校應將教師德育教學進行量化處理,德育不僅是班主任老師的工作職責,更是每一位教師在課堂中都應做到的基本要求,規(guī)范學生日常行為,對學生弘揚社會正能量……德育存在于教學的方方面面,而要確保教師將德育落到實處,需要學校將教師的德育工作進行具體量化處理,如學生建立德育學習檔案卡,通過前后對比,能夠切實看到德育工作的實際效果。
(二)加強家校溝通合作
在以往的德育中,經(jīng)常出現(xiàn)這樣一個觀點:家長認為孩子在學校上學,教育工作就應教師全權負責,實際上,教育是學校的本職工作,同時也是學生家長的必修課,一個品學兼優(yōu)的學生培養(yǎng)不僅需要教師,更需要家長的傾心。小學生的生活環(huán)境以校園和家庭為主,因此德育的主陣地也在這兩個場合。在學校的時間內(nèi),教師規(guī)范學生的日常行為,在家中,家長也應時刻關注孩子的日常行為,同時,教師還應承擔“橋梁”的作用,在家校溝通方面多下功夫,發(fā)現(xiàn)學生有不良行為趨勢時及時與家長進行溝通,在良好溝通的基礎上幫助學生改正錯誤觀念與行為,最終提升學生的道德品質(zhì)。
參考文獻:
[1]陳達明.有效加強小學德育教育的策略研究[J].西部素質(zhì)教育,2016,2(2):129,131.
[2]李化樹.論新課程背景下小學德育課的生活化發(fā)展方向[J].四川文理學院學報,2012,22(3):47-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