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巖石
提要:好公司不等于好股票,好股票不等于好價格。價值投資追求“三好”,但要記住,第一是好公司,其次是好股票,最后才是好價格。
2021年是牛市,牛市有無數(shù)條理由,見仁見智。若只選一條,我的選擇是注冊制,因為A股是制度變革的風向標!人言三十而立,中國A股從制度上可分為兩個15年:第一個15年是審批制;第二個15年是核準制。2020年《證券法》二次修訂版生效,注冊制正式啟航,可比的歷史記錄是2005年《證券法》第一次修訂版生效,全流通股市啟航。A股從2005年到2007年的走勢為下探1000點,上看8000點(未實現(xiàn)),在滬指6124點折返,本輪牛市正在下探途中。
雖然都是A股市場,制度不同,行為不同,核心價值必然不同。近日A股開戶數(shù)首破1.8億,股民不會是全部,因為還有“基民”。本輪下跌的推手是機構(gòu),是機構(gòu)“抱團股”解體,如果認同這個解釋,可以說A股市場正在重復(fù)美國股市當年的一幕:機構(gòu)抱團的“漂亮50”解體,取而代之的是私募基金和游資。1974年,華爾街基金經(jīng)理們吹捧的“漂亮50”突然解體暴跌,市場投資人切換到小市值板塊,一直到1978年“漂亮50”的盈利水平恢復(fù)到暴跌之前,股價依然在低位徘徊,甚至繼續(xù)下挫。去年下半年,機構(gòu)“抱團股”暴漲,核心概念是大消費,核心資產(chǎn)是貴州茅臺和海天醬油,當貴州茅臺的總市值超過可口可樂的時候,我講了“喝茅臺的多還是喝可樂的多”,提醒人們不要再“撒酒瘋了”,違背常識的“價值投資”不可持續(xù)。
無論是什么市場,也無論講什么價值,第一要看趨勢,第二要有常識。股票市場中“成王敗寇”的故事很多,人們所犯的錯誤幾乎都是違反常識的過度自信,所以要記住“四不”:不迷信理論;不相信股評;不依賴預(yù)測;不尋找股神。沒有預(yù)測就沒有決策,但任何預(yù)測都不可信。如今還有人在糾結(jié)我2007年預(yù)測的“問頂八千”,注定是窮人。只要是投資人,就要為自己的選擇承擔責任,就要理解股市投資唯一確定的就是不確定性,所以華爾街真正的信條是“不擔風險無收益”。
注冊制來了,隨之而來的就是程序化退市。流水不腐,戶樞不蠹,所以投資人必須防范的是退市風險。由于有退市風險,適合長期持有的股票如鳳毛麟角,多數(shù)股票只能交易,不能持有。會買的是孫子,會賣的是爸爸,會空倉的才是爺爺。
越來越多的投資人開始“掌握股市”,因為智能化時代開始了。智能化投資工具中,用戶最多的前三名是同花順,東方財富和大智慧。截止到2021年1月,同花順的用戶3173萬人,東方財富用戶1443萬人,大智慧用戶857萬人。在1.8億人開戶的A股市場,“掌握股市”的投資人是一個高速增長的群體,所以會賣的人越來越多,結(jié)果必然是股票價格的波動率上升。波動率上升的背后也是價值投資,盡管投資大佬們一再勸誡人們不要“炒股”,然而炒股源于人性,這就是與生俱來的一種財富偏好——波動性偏好。價值投資其實是兩種選擇,其一是趨勢價值;其二就是波段價值。二者互為條件,缺一不可。
注冊制時代的價值投資要牢記的第一是風險,第二是風險,第三還是風險,所以現(xiàn)代投資學講的價值首先是“在險價值”。好公司不等于好股票,好股票不等于好價格。價值投資追求“三好”,但要記住,第一是好公司,其次是好股票,最后才是好價格。尤其是在高波動的股票市場中,寧可以較高的價格持有好公司,也不能在股市中撿便宜貨。過去一段時間,“機構(gòu)抱團股”跌幅30%~45%就是一次警示:跌則減半,漲則翻倍,股民們好自為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