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芳
[摘 要]兒童詩的創(chuàng)作需要從兒童獨有的審美意識出發(fā),其所表現(xiàn)出來的跳躍性思維、天然性思維,應該與兒童內(nèi)在的情感、心理等規(guī)律有著高度的契合性。閱讀兒童詩不僅可以歷練學生的觀察能力,激發(fā)學生的想象意識和創(chuàng)造潛能,還能讓學生從詩歌中感受至真至純的人間真情。教學中教師可引導學生蓄積儲備,在多重誦讀中賞析童詩之味;仿照起步,在遷移訓練中綻放童詩之心;鏈接生活,在思維蕩漾中泛起童詩之瀾。
[關鍵詞]蓄積儲備;仿照起步;鏈接生活;浸潤童心
[中圖分類號] G623.2[文獻標識碼] A[文章編號] 1007-9068(2021)10-0081-02
兒童詩是詩歌的重要形式,因其語言淺顯易懂且形象有靈氣,深受學生的喜愛,被人譽為“詩中精靈”。兒童詩的創(chuàng)作需要從兒童獨有的審美意識出發(fā),其所表現(xiàn)出來的跳躍性思維、天然性思維,應該與兒童內(nèi)在的情感、心理等規(guī)律有著高度的契合性。閱讀兒童詩不僅可以歷練學生的觀察能力,激發(fā)學生的想象意識和創(chuàng)造潛能,還能讓學生從詩歌中感受至真至純的人間真情。在學生形成了對兒童詩的認知、品析儲備的基礎上,教師就可以營造真切、可感的氛圍,讓學生捕捉創(chuàng)作的思維,度過有意義的詩歌生活。
一、蓄積儲備,在多重誦讀中賞析童詩之味
(一)悉心品讀,感受童詩別樣的聲音
統(tǒng)編低年級教材中契合兒童的本真?zhèn)€性,編選了大量深受學生喜愛的兒童詩,教師要將學生的身心和意識浸潤其中,在靈動、優(yōu)美而富有趣味性的童詩中播撒詩歌的種子,感受源自于兒童詩的獨有味道和聲音。
比如統(tǒng)編教材中編選了臺灣著名詩人方素珍的《明天要遠足》,詩歌以生動傳神的筆觸描繪了一個孩子因為要遠足的內(nèi)在心情。與這樣的童詩文字會面,學生所應該感受到的就不再是生硬的語言符號,而是要在腦海中浮現(xiàn)出詩歌獨有的畫面,感受童詩中流淌出來的真實情感。此時,教師可以相機引導學生回憶生活,與詩歌中人物的情感形成共鳴,強化學生與童詩之間的體驗。
在這樣的品讀中,學生已經(jīng)不再是簡單地閱讀詩歌的文字,而更多的是感受詩歌獨有的畫面和豐富情感,學生與童詩進行了全面而深入的對話,從而取得較好的教學效果。
(二)還原畫面,感受童詩豐富的想象
在學生閱讀童詩時,教師要善于開掘童詩中的想象元素,善于將文字所描繪的畫面,在學生的意識中投射出來,用直觀的形態(tài)來沖擊學生的認知能力,構建一幅幅優(yōu)美而適切的畫面,誘發(fā)每個學生內(nèi)在的情感體驗,激活內(nèi)在的想象意識。
比如統(tǒng)編版二上教材中的《樹之歌》簡潔而詩化的語言展現(xiàn)了楊樹、榕樹、楓樹、松柏等不同樹木的外形、生長環(huán)境,運用“高”“壯”“葉兒紅”“披綠裝”“守北疆”“活化石”等詞語展現(xiàn)了這些樹木的特點,但由于童詩融入了作者的豐富想象,我們就不能硬扣著語言來感知,而是要順應詩人表達的思維,讓學生在穿越文字之中感受作者的想象。比如抓住“像手掌”“披綠裝”等極富想象意味的詞語來感受童詩豐富的想象意味,更好地推動學生對詩歌的認知與體驗。
二、仿照起步,在遷移訓練中綻放童詩之心
(一)依循童詩之脈,在填空中初步嘗試
從學生認知的規(guī)律來看,教師不宜直接要求學生進行童詩的創(chuàng)作,而可以在學生閱讀體驗的過程中,逐步加強對詩歌的練筆訓練。其中,從讀到寫,就可以先從填詩入手。
比如經(jīng)典童詩《四季》中,詩人分別選擇了春夏秋冬四個季節(jié)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事物“嫩芽、荷葉、谷穗、雪人”,對四季的特點進行描繪,展現(xiàn)四季不同的特點。教師就可以結合生活中的體驗,組織學生進行拓展,比如:桃花(? ? ),他對(? )說:“(? ? ? )”。學生紛紛從自己的生活出發(fā),形成豐富多彩的答案,這些語句既融合了學生原始的生活經(jīng)驗,又是他們在品讀過程中所積累的句式經(jīng)驗,是學生常態(tài)化的生活積累過程中的體悟和思考。
學生從讀童詩到寫童詩,之間蘊藏著巨大的思維差異,在從讀到寫的過程中,教師就設置了填寫的形式,為學生的閱讀理解和實踐表達設置了認知通道,更好地推動了學生言語實踐能力的生長。
(二)強化實踐遷移,在仿照中延續(xù)精妙
從閱讀感知到填寫的小試牛刀,學生的思維逐步從閱讀走向了表達,教師就需要不斷引導學生進行體悟和實踐,并在實踐模仿的過程中感受兒童詩表達的內(nèi)在精妙。對于學生而言,這種仿照既是閱讀成果的體現(xiàn),同時也是積極創(chuàng)作的源頭。教師要明確模仿的實踐點,讓學生依循著詩人的創(chuàng)作空間,將詩人的精彩不斷延續(xù)。
比如統(tǒng)編教材二下的《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就是一篇典型的科學兒童詩,詩人將科學知識趣味化,以簡潔而形象的詩化語言呈現(xiàn)了出來,滲透了明晰方向的科學知識。比如利用太陽、北極星以及樹葉稀疏等不同的方法展開教學。教師可以鼓勵學生通過課外收集資料,了解其他相關的明晰方向的科學知識,并模仿詩歌中的語言,寫一寫自己所了解的“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
在這一案例中,教師為了讓學生練得更加實在,一方面關注詩歌的語言表達和特點,在多維誦讀和品讀中,深化了學生對童詩的感知;另一方面則關注文本的內(nèi)生資源,幫助學生積累相關的知識作為表達的內(nèi)容;最后搭建了言語實踐平臺,更好地推動了學生在模仿練筆中的真實效益。
(三)邏輯一脈相承,在續(xù)寫中增添情趣
一般來說,兒童詩的語言相對淺顯易懂,結構也相對簡單,所表達的內(nèi)容并不復雜,但由于詩人獨特的表達邏輯,卻能展現(xiàn)出特別的表達力量。很多學生閱讀起來也是興趣盎然,意猶未盡,涌動著巨大的內(nèi)心沖動。這就意味著教師應該珍視獨特的認知體驗,并將其作為引導學生進行續(xù)寫的情感源泉,讓學生在理清童詩表達的內(nèi)在脈絡之后,通過續(xù)寫的方式來增添童詩的內(nèi)在情趣。
比如統(tǒng)編教材一下中經(jīng)典的兒童詩《夜色》一文,教師首先引導學生通過多維度的誦讀和品味,感受詩歌內(nèi)在獨特的語言特點,并將這些特點融入自身的語言體系之中,讓童詩獨特的內(nèi)在魅力在學生眼中、內(nèi)心閃動。教師這樣引導學生:你們在生活中是不是也有過這樣的感受?很多學生點頭表示贊同,此時教師順勢而下:你還記得自己和父母晚上一起出去的情景嗎?夜色中的哪些景物,也會給你帶來完全不同的感受呢?此時,很多孩子的話匣子被打開,他們紛紛交流自己的獨特感受……此時,學生的思維和情感都已經(jīng)到位,教師則鼓勵學生將自己的感受融入詩歌中,并運用自己的語言,對這首詩進行續(xù)寫。學生將自己感覺發(fā)生變化的事物,用詩歌的語言描繪出來,使得原本的詩歌變得更加豐富、更加富有情趣。
三、鏈接生活,在思維蕩漾中泛起童詩之瀾
(一)捕捉感動畫面,遴選創(chuàng)作素材
陶行知先生說過:“語文的外延即生活。”詩歌語言的簡潔性就體現(xiàn)在,詩歌需要捕捉生活中最具有典型價值和意義的鏡頭。因此,教師要有意識地推動學生密切地關注生活,捕捉詩歌內(nèi)在的靈魂,為主動創(chuàng)作詩歌提供必需的素材資源。此時,生活中的每一件事情、每一個畫面,自然界中的一花一草、一瓦一礫,都可以成為孩子們創(chuàng)作詩歌的豐富資源。
比如在一次語文課堂中,外面突然下起了瓢潑大雨,由于之前并沒有征兆,加上雨聲很大,吸引了很多孩子的注意力。此時,教師順水推舟,直接停止了所要教學的內(nèi)容,引導學生認真觀察下雨時的樣子,聆聽大雨的聲音。隨后,教師則鼓勵學生以《看雨》為題,將自己看到的樣子、聽到的聲音和獨特的感受表達出來。
由于學生有了最真實的觀察過程,形成了自己獨特的認知體驗,在創(chuàng)作中,他們深切地感受到語言所表達的真實感受。如此形成的熏陶,不僅讓學生有了自己的詩作,更為關鍵的是學生逐步形成了關注生活,從生活中尋找童詩創(chuàng)作素材的意識,這對于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童詩創(chuàng)作意識起到重要的推動性作用。
(二)鼓勵個性張揚,拓展表達空間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版)》明確指出:寫作不能給學生過多的束縛,而要鼓勵他們自由表達,以我手寫我心。因此,教師要給予學生必要的認知空間,鼓勵學生張揚自身的個性,用自己的視角來矚望身邊的世界,用自己獨特的童心感悟生命、抒發(fā)情感。
還以上述案例為例,對于相同的“雨”,不同的學生有著不同的觀察角度和思維過程,因此所形成的表達空間也是完全不同的。教師就應該要求不能完全用常規(guī)性的思維來觀察、來體悟、來描寫,而要寫出屬于自己獨特個性的語句。比如有的學生將雨看成了一位懂事的小姑娘,脫離了藍天的懷抱,給白云媽媽揉揉腰,又給花草樹木洗洗澡,還給樹葉穿上了新衣,這樣的視角是獨特,所形成的感受也就是獨特的。有的學生則關注了雨滴落在的不同地方,落在樹葉上、落在大海里、落在小朋友的臉蛋上,分別是怎樣的狀態(tài)呢……
如此一來,學生觀察的維度變化了,所創(chuàng)作出來的童詩也就有了自己獨特的生命氣息,更展現(xiàn)了童詩應該具備的兒童情趣。
童詩創(chuàng)作需要以廣泛而深入的閱讀為基礎,蓄積豐富的情感資源和方法,需要經(jīng)歷課堂教學體系化的訓練,將吸收的知識和方法融入文本資源中,同時也需要連接廣泛的生活,對接生活資源,豐富言語實踐空間,用童詩獨有的氣息、韻味來滋潤每一個孩子,更好地促動每一個孩子的生命發(fā)展和言語意識的提升,讓他們生活在濃郁而可感的詩意空間之中。
[ 參 考 文 獻 ]
[1]鞏孺萍.寫有“故事”的詩——兒童詩創(chuàng)作例談之一[J].七彩語文(教師論壇),2016(3).
[2] 張招娣.兒童詩教學實踐對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影響[J].基礎教育研究,2019(20).
(責編 韋淑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