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俊山
摘 要:隨著社會對教育的重視,殘疾兒童的生活和教育問題也得到了更多人的關注。因此,要對送教上門的問題提出針對性策略,讓殘疾兒童能夠變得更加自信,這樣才能保證殘疾兒童的身心健康發(fā)展。此外,通過輔導殘疾學生學習,也讓我有了很大的收獲,我會不斷努力對殘疾兒童進行教育。
關鍵詞:殘疾兒童;教學策略;送教
在中國特殊教育的培養(yǎng)計劃中,要為殘疾兒童提供送教上門的教學服務,這樣才能保障殘疾兒童的受教育權利,也能更好地提高殘疾兒童的教育質(zhì)量。
一、實施基于個性特點和區(qū)域?qū)嶋H的送教上門
(一)了解個案基本情況,擬訂個別化教育計劃
首先,在準備期間,要確定殘疾兒童,要充分了解殘疾兒童的問題,為兒童制定個性化的研究。經(jīng)過調(diào)查分析,很多殘疾兒童對日常的生活用品和學習工具都不認識,在語言方面也很難滿足日常交流和溝通。此外,殘疾兒童在運動方面也受到了嚴重的阻礙。在生活方面,殘疾兒童的自主性和自理能力較為薄弱。因此,在殘疾兒童的問題上,大部分家長都希望殘疾兒童能夠得到改變,能夠給殘疾兒童帶來生活的自信心和勇氣,讓他們認識到自己并沒有被遺忘。其次,教師也要積極開展康復訓練的培養(yǎng),要全面分析殘疾兒童的情況,擬定針對性的教育目標,這樣才能保證殘疾兒童健康成長。
(二)基于個案特點,開展針對性教學
首先,教師要將日常所見到的事物和常見的食物作為教學重點,采用圖片教學法,讓殘疾兒童將食物配對,看看誰能夠快速找到,之后再引導學生說出食物的名稱。此外,教師還要為學生示范,讓學生嘗試自己主動生活,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能力,還要拉近與兒童的距離,讓兒童能夠主動與老師講話,從而促進師生之間的友好相處。例如,教師還可以與兒童進行“紅綠燈”的游戲,讓殘疾兒童具有規(guī)則的意識,這樣就可以積極開展關于規(guī)則的活動,讓兒童能夠化被動參與為主動參與。其次,教師還要根據(jù)殘疾兒童的特點,向?qū)W生滲透更多的學科知識,讓學生通過學習變得更加自信。
二、殘疾兒童送教上門實踐的啟示
首先,教師要了解殘疾兒童的生活條件及家長的需求,這樣才能根據(jù)需求進行送教上門的教學。其次,殘疾兒童在社會支持上還較為薄弱,因為當前殘疾人員的服務體系還不夠完善,所以很難及時提供關于殘疾兒童父母的培訓等工作。再次,要了解殘疾兒童家長的真實想法,要讓家長提高警惕,這對提高殘疾兒童家庭生活質(zhì)量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此外,在案例中“教師與教學對象使用不同方言”“基層村官協(xié)調(diào)教學”“兒童家長心理干預”等實際情況,也凸顯了交際語言、基層社區(qū)組織協(xié)調(diào)等對送教上門實踐的影響。殘疾兒童的發(fā)展需求是多維的、立體的,這對送教上門師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進一步凸顯了以特殊教育主管部門牽頭,送教上門師資隊伍的必要性與重要性。最后,殘疾兒童送教上門讓老師成為更加負責任的老師,也讓老師在輔助教學過程中認識到了自身的價值,成就了自己。身為一名教師,要將教書育人放在重要位置,要讓殘疾兒童能夠燃起生活和學習的希望,要為殘疾兒童進行針對性的教育,要真正落實以殘疾兒童為本的教育,要不斷重視殘疾兒童的心理健康和身體健康,要讓殘疾兒童能夠在學習中改變心態(tài),擁有積極向上的心態(tài),為殘疾兒童帶來更好的教學服務,也能夠保證殘疾兒童的健康和成長。對于殘疾兒童而言,他們受到身體上的傷害,本來就喪失了生活和學習的勇氣,身為一名教師有責任、有義務讓殘疾兒童擁有積極樂觀的生活態(tài)度,這樣在遇到其他困難的時候也能夠保持好的心態(tài),所有問題就能夠變得更加有意義,也能夠提升殘疾兒童的信心。
教師要認識到特殊教育的重要意義,在正常上課外,還兼職送教上門教學,要用發(fā)展的眼光去對待殘疾兒童,要想方設法地提升殘疾兒童的教育,要讓殘疾兒童能夠擁有積極的學習心態(tài),這樣才能促進殘疾兒童的健康成長,才能讓殘疾兒童不被遺忘在角落里,讓殘疾兒童充滿生活的自信。
參考文獻:
[1]劉雨薇,沈冠辰.關于我國殘疾兒童教育現(xiàn)狀的研究[J].北方文學,2018(27):114-115.
[2]劉小娜.農(nóng)村殘疾兒童教育現(xiàn)狀與應對措施[J].科技致富向?qū)В?013(32):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