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蕾 李曉忠 楊志林
摘 要:在英語教學中有效利用信息技術已是英語教學改革的必然趨勢。重點探究的是信息技術對英語教學的促進作用以及如何做到信息技術與英語教學的有效融合。
關鍵詞:信息技術;英語教學;融合
隨著信息技術的發(fā)展,利用信息技術為教育教學服務已成為新課程改革的必然趨勢。越來越多的教師試圖將信息技術與學科知識融合,以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一、教育信息化對英語教學的促進作用
(一)教育信息化改善了英語教學環(huán)境
英語作為一門語言類學科,其教學內容主要是對聽、說、讀、寫能力進行訓練。在英語教學中應用信息技術能夠為學生創(chuàng)造全新的、地地道道的、多元化的英語學習環(huán)境,可以使學生以不同的方式學習、使用英語,從而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如果將信息技術與英語教學有效融合,我們就可以利用多媒體融圖、文、聲于一體的優(yōu)勢進行視聽、口語教學。
(二)教育信息化改變了教學內容的呈現方式
由于信息技術的應用,英語教學內容的呈現方式也發(fā)生了重要的變化。信息技術輔助教學下的英語課堂教學內容主要有以下呈現方式:一是圖文結合展示教學內容,如講授單詞apple時,可先展示出一個蘋果的圖片,再呈現單詞apple。學習其復數形式時,可展示多個蘋果。這樣既直觀、形象,又有利于學生記憶。二是呈現微視頻,通過微視頻中的實景人物對話或場景來學習英語時態(tài),將更加有利于學生對英語時態(tài)的理解。三是呈現聽力材料,在信息技術輔助下,我們可以通過音頻或視頻形式呈現聽力內容,學生不僅能夠聽到純正的英語材料,還能進行模仿練習。四是呈現課堂練習,利用PPT展示練習題,可以增加課堂容量,增強練習的有效性,改善教學效果。
(三)教育信息化促使學生的學習方式逐漸發(fā)生變化
1.多媒體教學。多媒體的運用徹底改變了傳統(tǒng)的“課本+粉筆”“老師講、學生聽”教學模式。多媒體課件PPT將教學內容通過多種途徑展現給學生,讓學生如身臨其境,可以增強學生的參與度,圖文并茂、豐富多彩的人機交互模式可以刺激學生的多種感官。
2.模仿練習。在信息技術背景下,學生可以通過英語學習音頻、視頻進行英語語音的模仿練習。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學習進度安排,不受時空限制進行學習。
3.欣賞英語影視作品。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現有的英語知識和興趣愛好選擇一些適合的經典英語影視作品進行觀看、鑒賞。這些影視作品能夠為學生創(chuàng)造擺脫母語束縛、視聽結合的語言環(huán)境,學生能夠在輕松、愉悅的環(huán)境中達到英語語言學習的目的。
4.利用因特網獲取信息。為了讓學生更好地理解所學內容,英語教師應拓寬知識面,了解西方國家文化常識和風土人情,給學生布置一些探究性的學習任務,信息技術已成為完成學習任務的重要手段。學生通過相關網站搜索、查詢與探究信息資料,不僅學習了更多的英語知識、開闊了自己的文化視野,還鍛煉了搜索信息、篩選信息、處理信息、鑒別信息的能力,從而促進了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提升。
二、如何促進信息技術與英語教學相融合
(一)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語言的學習從來都離不開具體的語境。單純的知識傳輸不利于語言的學習與運用,它需要具體的語境來幫助學生學習、理解所學的知識。
在英語中有一句諺語:“You can lead the horse to the river, but you can not make it drink.”,為了充分調動學生學習英語的積極性,可以根據教學需要利用PPT或者簡短動畫設計特定的場景,讓學生根據場景進行模擬學習和訓練,從而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與欲望,如在講授初一年級下冊Unit? 5 Why? do? you? like? pandas?時,教師通過PPT播放一個有關動物園的短視頻,受好奇心的驅使,學生產生了較強的學習興趣。
(二)注重視聽教學,培養(yǎng)學生的語感
語言學習的過程實際上就是一個模仿到實踐的過程。學生只有見得多了、聽得多了,才能模仿一些句型的語音、語調和節(jié)奏,才能說出一口流利、純正的英語。
教師要讓學生在課堂上多聽音頻資料,必要時可以多次重復某個句子與短語,以增強對語段或對話的理解。作為課外提升練習,可以讓學生以MP3、智能手機、電腦等現代信息技術為媒介聆聽一些專門針對中國學生學習的英文節(jié)目,去欣賞一些經典的國外影視作品,有效增強學生的語感,進而提升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
(三)運用信息技術,擴充信息量和英語知識儲備
英語教師可以利用校園局域網和教室中的計算機終端播放英語學習資料,進行視聽教學,增強學生對所學知識的感性認識。同時,英語教師在備課過程中可以通過英語學習網站下載與英語教學相關的圖文、影像資料,不斷擴充自己的知識儲備,更好地服務于英語教育教學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