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淳
(廣東省中醫(yī)院珠海醫(yī)院 外一二科,廣東 珠海 519000)
胃癌屬于一種常見的消化系統(tǒng)惡性腫瘤疾病,對此類患者如果確定其有手術指征多是提倡實施外科手術切除治療,通過手術切除腫瘤病灶及清掃淋巴組織,可在很大程度上阻止疾病的進一步進展,提高患者生活質量[1]。針對臨床行胃癌手術治療的患者,在術中通常會為患者留置胃管,胃管留置目的主要是避免胃腸壓力過高影響胃腸功能恢復及吻合口愈合,然而胃管留置后大多數患者的生活及工作受巨大影響,這樣常引起患者的不適,部分患者甚至因不能忍受經鼻插管引起的咽喉部不適而出現(xiàn)擅自拔管情況[2]。且臨床中若對留置胃管的胃癌患者護理不當還可能引起不良反應,這樣會影響患者的生命健康,因此對胃癌行手術治療需留置胃管的患者,強調做好患者相關的護理干預工作[3]。本次研究中就對胃癌術后留置胃管的護理干預策略及降低胃管不良反應的效果進行分析,旨在提升胃癌術后臨床護理質量。
1.1 一般資料。選取廣東省中醫(yī)院珠海醫(yī)院2018年1月至2020年2月收治的81例胃癌患者為研究對象。按照患者入院先后順序分成兩組,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收治的40例為對照組,2019年2月至2020年2月收治的41例為觀察組。對照組男25例,女15例;年齡36~71歲,平均(54.2±1.5)歲。觀察組男26例,女15例;年齡34~70歲,平均(53.9±1.4)歲。對比兩組在年齡與性別等一般資料上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納入標準:①所有患者均經病理組織學檢查確診[4];②患者均有良好的手術指征,麻醉分級ASA為Ⅰ~Ⅱ級;③患者均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①合并嚴重肝腎功能損傷的患者;②合并其他惡性腫瘤疾病的患者;③手術或者麻醉用藥禁忌者。
1.2 方法。對照組患者實施常規(guī)的胃管留置護理。觀察組則實施系統(tǒng)護理干預,具體如下:
(1)分析問題。組建專門保障胃癌術后留置胃管安全小組,小組通過頭腦風暴的方式討論術后胃管留置期間可能出現(xiàn)的安全隱患,比如導管堵塞與感染、護士對患者風險評估不足、護理人員對患者及家屬健康教育不到位、胃管固定方法不統(tǒng)一、護理記錄缺乏統(tǒng)一標準等。
(2)分析原因。對可能引起不良反應的原因進行分析,分析主要包括以下幾方面:現(xiàn)有的胃管護理流程不細化,使得難以有效指導護士臨床工作;護士不重視對患者及家屬的健康教育;護士巡視不到位及觀察內容缺乏;患者對胃癌術后留置胃管認識不足,對患者保護性約束不理解或擅自解除約束等。
(3)實施護理干預。①規(guī)范胃癌術后留置胃管的護理工作流程及管理標準,完善胃管脫出、堵塞等應急預案及不良反應上報制度;②制定管道風險評估表,對胃管滑脫高風險者依據評估結果制定干預措施,有拔管傾向者提前做保護性約束,且做好患者與家屬的解釋工作,獲得家屬的充分信任及配合;③對留置胃管者在患者床頭安置“防止胃管滑脫”的安全指示標識,胃管末端可貼上綠色的胃管標簽,按照患者實際情況填寫胃管置入時間、置入深度、有效期以及責任人簽名等信息。對管道固定進行規(guī)范,主要是進行胃管的固定前要先清潔鼻翼、一側面頰皮膚,用剪成“工”字形的3M彈力膠布固定于鼻翼,中間長形同胃管保持平行且環(huán)形包裹對胃管進行固定,下橫環(huán)形螺旋式包裹進行胃管的固定,之后借助3M透明敷貼將胃管外露部沿口角到耳垂連接方向固定,在無張力平整覆蓋后進行塑形及粘貼;④在患者術后清醒時刻就可為其提供布地奈德霧化吸入,這樣主要是有效緩解患者因留置胃管期間引起的鼻咽部水腫及疼痛不適情況。在胃管留置期間還需要全程加強對患者及患者家屬的健康教育工作,包括胃管固定、觀察監(jiān)測、留置期間注意事項及自我管理等,并且還需要鼓勵患者、家屬積極參與安全管理,使其遵醫(yī)行為及依從性提高;⑤安全小組成員應加強對管理目標的考核,主要每周對參與實際護理工作的人員工作質量至少檢查2次,將每月的檢查結果作為自評依據,組員每月對檢查過程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及制定相應整改措施。以管理目標為參照進行目標考核,及時反饋考核結果,堅持每月從不同層面完成目標情況及問題反饋,使護理人員可及時了解同目標值的差距,使得目標達成率與進步率提升。
1.3 觀察指標。①統(tǒng)計兩組胃管留置期間胃管不良反應的發(fā)生情況,包括胃管移位、胃管脫出、胃管堵塞、負壓引流無效。其中移位指的是胃管出鼻孔處發(fā)生移位的改變度小于5 mm;脫出是指胃管出鼻孔刻度發(fā)生改變的程度大于10 cm;②使用護理部自主設計的滿意度問卷進行調查,調查內容涵蓋胃管評估、操作規(guī)范、護理巡視、健康宣教、服務態(tài)度等,問卷總分為100分,分成非常滿意(90~100分)、滿意(70~89分)與不滿意(70分以下)三個等級,滿意度=(非常滿意+滿意)/總數×100%。共計發(fā)放81份,回收81份,回收率為100%,問卷效度為0.92。
1.4 統(tǒng)計學處理。使用SPSS 21.0軟件做統(tǒng)計學結果分析,計數資料使用卡方檢驗,以P<0.05表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胃管不良反應。在術后留置胃管期間,各種胃管不良反應的發(fā)生率上升均是觀察組明顯低于對照組,對比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胃管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比較[n(%)]
2.2 兩組患者滿意度比較。在對患者的滿意度調查情況上,觀察組滿意度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對護理工作的滿意度情況比較[n(%)]
胃癌手術治療是臨床治療疾病的首選治療方式,對手術治療的患者往往需要給予患者留置胃管,這樣主要是實現(xiàn)有效的胃腸減壓促進胃腸吻合口的愈合及腸道功能的恢復,因此胃癌留置胃管質量同患者康復有直接影響[5-7]。在既往對留置胃管患者的護理上,很多護理人員常常是憑借自身經驗進行胃管護理,缺乏規(guī)范工作流程與護理措施,此外護理人員缺少對患者及家屬的健康教育也容易導致患者出現(xiàn)自行拔管的情況,這些胃管不良反應的發(fā)生均會影響醫(yī)療安全,因此對胃癌術后留置胃管患者的規(guī)范化護理具有重要意義[8]。
在本次研究中,探討對胃癌術后留置胃管患者的規(guī)范化護理效果,結果顯示相對比采取常規(guī)護理的對照組,觀察組在各種留置胃管不良反應的發(fā)生率上升明顯低于對照組,此外觀察組患者對護理工作的滿意度也顯著高于對照組,表明規(guī)范護理干預胃癌術后留置胃管的干預效果滿意。分析原因主要是對于行手術治療的胃癌患者,在術后給予患者留置胃管后,根據可能發(fā)生不良反應的情況進行分析,制定并實施科學的護理干預策略,能讓護理措施更加科學化與人性化[9-11]。同時規(guī)范化的護理干預上也細化護理人員的工作流程及標準,強調對工作流程的持續(xù)改進,讓護理人員的護理效果提高;為防止留置導管后出現(xiàn)導管帶來的刺激情況,減少自行拔除胃管的顯像,使留置胃管患者舒適度提升;對留置胃管患者及家屬進行相關的健康教育,可以提高患者及家屬的認識及配合度,且提高患者及家屬對胃管保護的安全意識,這樣有助于降低留置胃管不良反應的發(fā)生;此外規(guī)范化的護理干預中還強調安全小組成員定期對管理目標進行考核,對問題進行反饋,這樣可使目標達成率及護理效率顯著提升,提高護理效率及患者護理滿意度[12]。
綜上所述,針對行手術治療且術后需留置胃管的患者,護理人員實施規(guī)范化護理干預,可以大大降低留置胃管不良反應的發(fā)生率,提高護理工作的科學性與有效性,促進患者護理滿意度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