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軍民,周致遠,趙秋晨,武本科,王淑芳,張海
(江蘇省沛縣中醫(yī)院 心血管內科,江蘇 徐州 221600)
冠心病主要由冠狀動脈狹窄引起,進而造成心臟器質性病變、血氧供應不足,患者通常出現(xiàn)心絞痛癥狀,嚴重損害患者的身心健康[1-2]。就冠心病患者而言,通常需要接受經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該治療方式的應用率在臨床不斷提高,治療效果較好。而糖尿病作為冠心病的獨立危險因素,意味著部分冠心病患者合并有糖尿病,治療難度更大。有研究表明,相較于未合并有冠心病的糖尿病患者而言,合并有糖尿病的冠心病患者在接受冠脈介入治療后更易出現(xiàn)支架內再狹窄現(xiàn)象,嚴重影響治療效果。鑒于此,則需要采取科學有效的解決措施,以降低再狹窄發(fā)生率[3-4]。臨床通常采取藥物洗脫支架置入治療,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減少再狹窄現(xiàn)象,但難以達到理想的效果。隨著藥物涂層球囊治療的應用,發(fā)現(xiàn)其對接受冠脈介入治療的糖尿病患者的治療效果較好,不僅能夠降低再狹窄發(fā)生率,還可減少并發(fā)癥,深受醫(yī)師的青睞。本研究通過對52例糖尿病冠脈介入治療患者采取藥物涂層球囊治療,探究其應用價值。
1.1 一般資料。選取沛縣中醫(yī)院2019年7月至2021年1月收治的糖尿病冠脈介入治療患者104例,隨機分為研究組和對照組,每組52例。研究組男28例,女24例,年齡45~70歲,平均(57.5±12.5)歲。對照組男27例,女25例,年齡46~71歲,平均(58.5±12.5)歲。兩組患者一般資料對比,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有可比性。所有患者及其家屬均知曉本次研究,并簽署同意書。
納入標準:①需要介入治療者;②依從性較高者;③能夠正常溝通交流;④獲得醫(yī)院倫理委員會許可。排除標準:①腎功能嚴重受損;②預期壽命少于1年。
1.2 方法
1.2.1 對照組方法:對照組患者接受藥物洗脫支架置入治療:以標準Judkin法冠狀動脈造影,行冠脈介入治療,置入藥物洗脫支架。
1.2.2 研究組方法:研究組患者接受藥物涂層球囊治療:
藥物涂層球囊:選擇紫杉醇釋放冠脈球囊導管,擴張壓力7~8Atm,擴張時間60~90 s,藥物涂層球囊進入機體后120 s內完成釋放。
冠脈介入治療:首先需要進行病變準備,采取半順應性球囊,球囊與血管的直徑比率在0.9%左右,壓力調整為10Atm左右,防止夾層。若擴張不充分,需要采取非順應性球囊,或者將球囊切割,以保證擴張充分。隨后評估藥物涂層球囊治療的可行性,包括殘余狹窄<30%、TIMI血流3級、AB型夾層、沒有夾層,滿足3項即可。若患者滿足藥物涂層球囊治療的條件,則可開展藥物涂層球囊治療。球囊與血管的直徑比率在0.9%左右,調整壓力為7Atm擴張45 s左右,藥物涂層球囊近端、遠端需超過預擴張區(qū)域2 mm,藥物涂層球囊進入機體后120 s送至病變部位。還需要進行復查造影,手術完成后開展血小板治療。
1.3 觀察指標。①觀察并比較兩組患者的再狹窄及心臟不良事件情況,心臟不良事件包括心肌梗死再發(fā)生、復發(fā)心絞痛;②觀察并比較兩組患者的血糖情況,包括FPG、2 hPG。
1.4 統(tǒng)計學分析。本院通過SPSS 21.0統(tǒng)計軟件包分析研究,計量資料采用(±s)表示,兩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采用相對數(shù)表示,兩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再狹窄及心臟不良事件情況。研究組的再狹窄率、心臟不良事件發(fā)生率顯著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詳細見表1。
表1 兩組的再狹窄及心臟不良事件情況比較[n(%)]
2.2 血糖情況。研究組的FPG、2 hPG水平與對照組,結果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詳細見表2。
表2 兩組的血糖情況比較(±s,mmol/L)
表2 兩組的血糖情況比較(±s,mmol/L)
?
冠心病、糖尿病均是嚴重影響人們健康的疾病,具有較高的發(fā)病率,其中糖尿病患者誘發(fā)冠心病的風險較高[5]。尤其是中老年糖尿病患者,其脂代謝長期受到高血糖的影響,可導致動脈粥樣硬化的形成,致使冠狀血管鈣化扭曲,加重板塊負荷,從而誘發(fā)冠心病。因此,部分患者同時患有糖尿病、冠心病,在對冠心病患者的治療中,冠脈介入治療應用廣泛,其能夠顯著改善患者的病情,能夠提高患者的存活率,治療效果顯著。而對于合并有糖尿病的冠心病患者而言,存在過度血管內膜增生、側支循環(huán)形成不良等現(xiàn)象,不僅增加了治療難度,且再狹窄的誘發(fā)風險較高,還可誘發(fā)心肌梗死再發(fā)生、復發(fā)心絞痛等不良事件,對患者造成嚴重的損害。因此,就接受冠脈介入治療的糖尿病患者而言,則需要采取積極有效的措施減少再狹窄現(xiàn)象,同時降低心臟不良事件的誘發(fā)風險,以改善患者的預后,為患者提供良好的恢復環(huán)境,以緩解患者的癥狀,促進患者的恢復。
由于合并有糖尿病的冠心病患者在接受冠脈介入治療后,有較高的幾率出現(xiàn)支架內再狹窄現(xiàn)象,不僅能夠降低治療效果,還可影響患者的預后,不利于患者的恢復。為了解決支架內再狹窄問題,臨床最早采取經皮冠狀動脈腔內血管成形術治療,隨后應用金屬裸支架置入治療,然后采取藥物洗脫支架置入治療,雖然能夠降低再狹窄發(fā)生率,但仍有少部分患者會出現(xiàn)支架內再狹窄現(xiàn)象。就藥物洗脫支架置入治療而言,主要是將通過聚合物攜帶藥物,而聚合物又依附于金屬支架表面,支架達到病變部位后,通過洗脫將藥物釋放出,藥物進入血管壁組織,從而發(fā)揮藥效。有研究表明,冠心病患者在接受藥物洗脫支架置入治療后,再狹窄的誘發(fā)率為6%左右,若患者合并有糖尿病,其再狹窄發(fā)生率高達27.3%,療效仍不樂觀。相較于藥物洗脫支架置入治療而言,藥物涂層球囊治療能夠更加顯著的降低再狹窄發(fā)生率,治療效果更好。在藥物涂層球囊治療中,藥物球囊在充分擴張后,與血管壁緊貼,所攜帶的對血管平滑肌、內膜的增生具有抑制作用的抗增殖藥物可快速的進入血管壁,被其吸收,且能夠停留半個月,能夠充分的發(fā)揮藥效。藥物涂層球囊治療不需要借助金屬支架,則不存在藥物的釋放盲區(qū),藥效能夠充分發(fā)揮,從而使分叉病變、小血管病變得到改善。藥物涂層球囊治療所釋放的藥物不僅具有抑制血管平滑肌、內膜的增生的作用,還能夠抑制內膜的炎癥反應,促進血管內皮的愈合,降低血栓形成的誘發(fā)風險,還能夠使雙聯(lián)抗血小板治療時間縮短,進而減少再狹窄的誘發(fā)。本研究結果顯示,研究組的再狹窄率、心臟不良事件發(fā)生率顯著低于對照組,F(xiàn)PG、2 hPG水平與對照組差異?。≒>0.05)。這意味著藥物涂層球囊治療能夠更加有效的降低再狹窄的發(fā)生率,在對患者采取的藥物洗脫支架置入治療中,需要借助支架將藥物送至病變部位,而由于不完全性的代償性血管重構、血管彌漫性的粥樣硬化,加上血管壁基質質地較硬、密度較高,這導致在支架置入治療后管腔獲得較少,且患者合并有糖尿病,具有高胰島素、高糖的特點,因此,比較容易出現(xiàn)再狹窄現(xiàn)象。而在藥物涂層球囊治療中,不需要借助支架,且不會出現(xiàn)多聚物基質殘留現(xiàn)象,能夠降低炎癥反應刺激,從而降低再狹窄率,且重復性較好,能夠最大的發(fā)揮治療效果。
綜上所述,對接受冠脈介入治療的糖尿病患者采取藥物涂層球囊治療,能夠降低再狹窄發(fā)生率,減少心臟不良事件,治療效果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