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 宏
(重慶市渝北區(qū)悅港中學校 重慶 401120)
“青春期”一詞源自拉丁文“pubertal”,意為“成熟的年齡且具有生殖能力”。青春期是人類從童年向成年的過渡時期,也是人類發(fā)育的第二個重要階段。其重要特征是開始出現(xiàn)第二性征,這個階段的學生對自己的身體充滿了好奇與困惑。主要表現(xiàn)在以下四個方面:一是健康知識一知半解。通過前期的調(diào)查問卷,了解到學生獲取青春期健康知識的主渠道分別是網(wǎng)絡、同學朋友、學校課程。二是態(tài)度價值危機四伏。網(wǎng)絡是把雙刃劍,學生從手機網(wǎng)絡獲取相關知識的同時,不可避免地會接觸到一些不良信息,價值觀還未完全形成的他們?nèi)菀资艿骄W(wǎng)絡誘惑,這與學校、社會甚至國家所引導的價值觀形成沖突,加劇學生內(nèi)心矛盾。三是身心矛盾困擾加劇。面對學業(yè)的壓力和身體的變化,學生的身心煩惱主要體現(xiàn)在對自我的不認同(自我同一性不高)。例如,體相煩惱(身高、體重、青春痘)、生理期煩惱、性自慰煩惱,以及異性交往、同學關系淡漠、親子關系緊張等都會影響青春期孩子的情緒和行為。四是應對問題方法短缺。對未來的未知導致學生面對突如其來的諸多問題,感到迷惘不知所措,導致他們在做決定或選擇時出現(xiàn)錯誤。例如,生理期如何保??;男女生交往的尺度如何把握;如何預防性侵等。
《中小學德育工作指南》中指出:青少年的身心健康水平不僅關系到個人的健康成長和幸福生活,而且影響中華民族整體素質(zhì)的提高[2]。對學生開展青春期教育有助于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喚起學生對自身價值和生命意義的追尋,培養(yǎng)學生的思辨能力與選擇能力,提升個人修養(yǎng),增強社會責任感和家庭責任感,為幸福人生奠基。
通過查閱文獻了解到,《中小學健康教育指導綱要》中將“進一步了解青春期發(fā)育的基本知識、掌握青春期衛(wèi)生保健知識和青春期常見生理問題的預防和處理方法,了解什么是性侵害,掌握預防方法和技能”列為初中階段的目標,并對具體的內(nèi)容進行指導[1]。根據(jù)以上定義和學生的年齡特點,本研究主要針對12-15歲的青少年,在生長發(fā)育與青春期保健方面,實施人性教育、人格教育、人生教育的一門生命教育課程。
一是獲取知識。通過課程的實施,讓青春期健康教育課程成為學生獲取科學的青春期健康知識的主渠道。二是影響態(tài)度。從生物學視角,引導學生關注生命成長的過程,正確地看待自己身體的變化,從心理學視角,學會接納自我,尊重他人,對自己的行為負責。三是形成技能。通過理性認知與實踐體驗相結(jié)合,引導學生學會做出健康、安全、負責作的決定。
我們認為,價值觀的形成比知識與技能的傳授更重要。以前,我們一直采取按年級男女生分開講座的方式開展青春期知識的普及教育,這是一條很好的途徑,可以讓學生直接獲取知識。但是學習金字塔理論及心理學研究表明:各種記憶理解方式的保持率不同,聽、說10%-20%;聽、看30%-50%;聽、看、說、思考、動手寫80%-90%[3]。
基于此,我們聯(lián)動教師、家長和學生共同成長,了解青春期身體、心理方面的變化,分析變化的原因,獲取解決問題的策略。建立青春期課程體系,三類課程聚焦生命成長,通過必修課程、選修課程、特色課程分層分階逐項實施。
課程名稱 參與對象 時間安排生物課程七下《青春期》 全體初一學生 每周二節(jié)生物課程八下《人的生殖》 全體初二學生 每周二節(jié)優(yōu)Q課程《健商》 全體初二學生 每周一節(jié)國旗課程 全校學生 每周一升旗儀式班會課程 班級學生 每周一班會教師課堂 全體教師 每期一次家長課堂 全體家長 每期一次必修課程選修課程互動式漫淡 部分學生 根據(jù)需要社團實踐 部分學生 每周一次家長學習坊 部分家長 每月一次青春講堂 全年級 每期一次德育沙龍 班主任工作室成員 每期一次親子課堂 年級學生與家長 一年一次社會課堂 志愿者 一年一次特色課程
通過問卷、走訪、調(diào)查、觀察等方式,實施學生、教師、家長、社會四維度綜合評價。對每生建立成長檔案,期末時將評價結(jié)果體現(xiàn)于成長手冊中,體現(xiàn)成長人人見證,人人助力成長。
讓學生了解科學精準的青春期知識;學會接納自我,尊重他人,對自己的行為負責;通過理性認知與實踐體驗相結(jié)合,引導學生學會做出健康、安全、負責的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