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景發(fā)
摘 要:三年級作文教學是語文教學的一大難點。在實際教學中,教師應(yīng)根據(jù)農(nóng)村學生實際并結(jié)合三年級學生身心特點指導學生在生活中積累素材,通過口語交際為作文鋪墊,指導學生反復(fù)修改,提高作文質(zhì)量。教師要在整個作文教學中引導學生寫真話、抒真情,培養(yǎng)學生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
關(guān)鍵詞:三年級;作文指導;策略;積累素材;口語交際;修改;寫真話;抒真情
中圖分類號:G623.24 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8-3561(2021)21-0126-02
真正意義上的寫作是從三年級開始的,所以說三年級作文教學是“爬坡”階段,而且這個“坡度”還比較大。剛升入三年級的學生,識字量不多,認知能力有限,生活閱歷淺。這些因素給作文教學增加了難度。同時,我們也應(yīng)該看到,學生天真無邪,對世界充滿好奇,對于作文,近乎一張白紙,只要教師善于引導,他們就能在這張白紙上寫出原汁原味的美文。
一、 提前準備,積蓄素材
葉圣陶先生說,作文就是讓學生寫出胸中的積蓄。學生胸中缺乏積蓄,甚至沒有積蓄,寫起作文來就無從下手。因此,教師要根據(jù)作文要求,提前讓學生收集素材或做相關(guān)準備。例如,為了寫好習作“觀察日記”,教師提前確定習作主題“觀察螞蟻”,讓學生搜集螞蟻的相關(guān)資料,并指導學生利用玻璃瓶裝泥土做蟻穴來飼養(yǎng)螞蟻,觀察螞蟻怎樣打洞,怎樣吃東西,怎樣傳遞信息,怎樣搬東西,做好記錄。螞蟻是學生喜愛的小動物,“養(yǎng)螞蟻”又這么好玩,學生自然高興。一個星期以后,教師檢查作業(yè),有些學生光記錄就寫了兩三頁,講起螞蟻來頭頭是道,寫起來更是得心應(yīng)手。
小學三年作文以觀察為主,因此,教師在平時的教學中,可引導學生走進大自然,觀察大自然,感受大自然之美。教師要教育學生養(yǎng)成留心觀察的習慣,做生活的有心人。在這方面,農(nóng)村學生有著得天獨厚的條件。教師應(yīng)充分利用這一優(yōu)勢,布置多種多樣的家庭作業(yè)。春天,幫爸爸媽媽種菜;夏天,幫爺爺割草;秋天,到果園里摘果子;冬天,幫奶奶燒土炕。讓學生親近大自然,體驗勞動的快樂,同時為寫作積累素材。
二、 先說后寫,打好腹稿
利用口語交際進行習作指導,可以提高課堂教學效率。三年級學生識字量有限,書寫速度又慢,寫作對他們而言并不是一件輕松的事情。相對于“寫”,學生更喜歡“說”。因此,教師應(yīng)鼓勵學生大膽說出自己心中所想。說出心中所想,再寫出所說內(nèi)容,一篇作文基本就成形了?!罢f”的前提是學生提前積蓄好素材,教師在作文課上先行指導,提出習作要求,并進行點撥。為節(jié)省時間,口頭作文交流可分組進行,最后再推薦兩三名學生全班交流,為下一步獨立習作打好基礎(chǔ)。例如,習作“記一次勞動”,教師可提前布置學生參加一次勞動,并記錄參加勞動的時間、地點、人物以及勞動過程和勞動體驗。
作文課上,教師可這樣指導學生口頭表達。一是讓甲學生出示自己記錄的小卡片。名稱:掰玉米。時間:星期天早上。地點:我家玉米地。人物:爺爺、奶奶、哥哥和我。勞動過程和勞動體驗:奶奶先教我掰玉米,用左手抓住玉米棒子,右手用錐子在玉米棒子上劃開一道口子,再用兩只手剝掉玉米皮,最后把玉米掰下來。剛開始,我掰得很慢,別人掰三四穗我才能掰一穗,后來慢慢熟練了。為了快些掰,我摘掉手套,不小心手劃破了,還流了血。中途休息了一陣子,喝了些水,爺爺還夸了我。二是師生互動口頭交流。師:讓學生給甲同學的作文加個題目。生(議論后):掰玉米。師:開頭寫什么?怎樣寫?學生甲:星期天早上,爺爺、奶奶、哥哥和我去掰玉米。師:你們吃早飯了嗎?帶了哪些勞動工具?是怎么去地里的?學生甲:很早就起來吃了飯,拿了袋子、錐子,爺爺騎著電動三輪車拉我們?nèi)サ?。師:加上這些內(nèi)容,再說一說。學生甲:星期天早上,爺爺、奶奶、哥哥和我,拿上鐵锨、塑料袋子、錐子,爺爺騎著電動三輪車拉我們?nèi)リ衩?。師:同學們也給自己的作文定個題目,寫個開頭吧。(學生三人一組口頭交流。)三是說勞動過程和勞動體驗,按照以上步驟進行。四是推選兩三位同學口頭作文,全班評議。這樣,學生通過口頭表達就已經(jīng)打好了腹稿,第二節(jié)課寫起作文來就輕松了。
三、 相互修改,共同提高寫作質(zhì)量
作文三分靠寫,七分靠改。三年級學生剛開始習作,為了提高習作質(zhì)量,教師對字數(shù)可不作硬性要求,盡可能讓學生自由發(fā)揮。只要做好了“積蓄”和“說”的工作,學生寫起來就不會無話可寫,反而會把文章寫長。大多數(shù)學生利用半節(jié)課寫200字左右的作文綽綽有余。剩下半節(jié)課可以三人一組互相修改。具體做法是:先把學生按優(yōu)等生、中等生、后進生分成三組,每個小組配備一名優(yōu)等生、一名中等生和一名后進生,這樣小組內(nèi)的三個同學可以互幫互學,共同提高。
這樣分組的最大優(yōu)勢是可以利用優(yōu)等生幫助后進生。這就是陶行知先生所說的“小孩子最好的先生,不是我,也不是你,是小孩子隊伍里最進步的小孩子”。
通過優(yōu)等生幫助后進生修改作文,后進生不僅能學到好多生字新詞,還會為自己的作文寫得越來越好而自豪。
四、 寫真話,抒發(fā)真情實感
開始練習習作時,教師要讓學生不拘形式地寫出見聞、感受和想象,主要是寫自己看到的、聽到的、想到的,不要瞎編,不要說假話,力求反映事物的本來面目。然而,部分學生為了完成作業(yè),生搬硬套“優(yōu)秀作文”,不會抒發(fā)自己的真情實感。比如,讓學生寫“我熟悉的一個人”,很多學生都寫了“我的爸爸”“我的媽媽”。在批閱作文時,教師發(fā)現(xiàn),學生作文內(nèi)容空洞,言之無物,沒有寫出自己的真情實感。比如寫媽媽,就是漂亮、勤快,很愛我們;寫爸爸,就是身材高大,干活辛苦,關(guān)心我們的學習。為讓學生表達真情實感,講評作文時,教師可鼓勵學生說一說自己真實的爸爸、媽媽。有學生說自己的媽媽常年在外打工,根本顧不上自己的學習,他甚至覺得媽媽根本就不愛自己。有學生說自己的爸爸有酗酒的嗜好,喝醉酒還愛打人,說臟話。教師可趁機點撥學生,你完全可以把自己心中所想寫出來,爸爸看到了也許會醒悟。每一個人都有優(yōu)點和缺點,沒有完美無缺的人。所以寫文章不是把他們塑造成十全十美的人,而是要抓住他們的特點,表現(xiàn)他們真實的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