岑小潔
◆摘? 要:發(fā)掘教材孕育的智力因素,創(chuàng)設快樂的學習環(huán)境,讓學生在良好的課堂氛圍中快樂地學習。趣味性的教學導入能引發(fā)學生對新課的興趣; 組織學習新課的過程中,設法激發(fā)并保持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學生充滿興趣的參與新知識的學習、探索中;選編一些學生喜聞樂見的、有點情節(jié)又貼進學生生活經驗以及日常生活中應用較廣泛的題目,通過少量的趣題和多種形式的題目,使學生變知之為樂知;教師真誠、恰當、公正的評價語言,可以激活課堂氣氛,激發(fā)學生個體潛能,達到理想的教學效果。
◆關鍵詞:激趣;快樂;探索;優(yōu)化
一、激趣導入,愉悅步入新課
俗話說:“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痹诮虒W中,趣味性的教學導入能引發(fā)學生對新課的興趣,使注意力集中,能縮短他們與新教材的距離,是學生快樂學習的前奏,是師生情感共鳴的第一個音符。因此,教師必須根據教學內容和學生實際設計好每一節(jié)課的課前導入,用別出心裁的導語、故事或情境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主動地投入學習。如:在教學《分數的基本性質》時,我引入了一個小故事(悟空分餅):這天午飯時,只剩一張餅了,悟空把餅平均分為四塊,每人一塊,八戒一看,怎么只有一塊,嫌少。悟空說:“哈哈,等著,分你兩塊?!鞭D身把這張餅一分為八,給了八戒兩塊。八戒頓時笑顏如花。八戒多吃了嗎?為什么呢?在探究新知識時,把知識與問題結合于故事中,趁勢提示課題。這樣,懸念問題造成了學生心理上的懸念,促使學生將注意力、記憶力、思維能力凝聚于一處,從而達到進行智力活動的最佳狀態(tài)。又如在學習《商不變的規(guī)律》時,我以購物為情境,以店家的廣告為切入點設計導入(小明和小軍去文具店幫班上的同學買筆記本和鋼筆作六一活動禮物,三家文具店的廣告內容各不相同,甲店:筆記本20元2本;鋼筆10元2支。乙店:筆記本40元4本,鋼筆20元4支。丙店:筆記本100元10本;鋼筆50元10支。他們愣了。你能幫他們解決嗎?你是怎么解決的?)就這樣,學生忙著解決問題了,悄然就以最佳的學習狀態(tài)進入學習過程中。
二、在活動中體驗探索的快樂,續(xù)趣新課
偉大心理學家皮亞杰說:“活動是認識的基礎,智慧是從動作開始的。”趣味性的開端只是快樂學習新課的“引子”, 老師在組織學習新課的過程中,也要設法激發(fā)和保持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學生充滿興趣的參與新知識的學習、探索中。
給兒童以動手的歡樂,獲得新知的歡樂,在他們的心中激發(fā)自豪感、自尊心——這是教育工作者的頭一條金科玉律(蘇霍姆林斯基)。如在學習《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公式推導時,四人小組活動合作探索,以學生剪拼、思考(用已學過的知識推導面積的計算公式),分組討論為主要教學過程:是否可以把平行四邊形剪拼成一個已學的基本圖形,并言之有趣地激勵學生:看哪個小組最先能完成并發(fā)現兩個圖形間的“奧秘”;看誰能爭取到向大家作“實驗成功的報告”。這時,學生心中激起了層層思考的漣漪,課堂氣氛既緊張又活高躍,發(fā)言爭先恐后。經過學生們的動手操作,把平行四邊形剪拼成一個長方形,并發(fā)現長方形的長就是平行四邊形的底,長方形的寬就是平行四邊形的高,從而推導出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底×高。就這樣,在探索活動過程中,他們剪、拼、討論,忙的不亦樂乎。匯報交流時,學生邊演示邊說明,方法眾彩紛呈,知識點輕易突破。學生在自動與互動的過程中,不僅掌握了知識,而且發(fā)展了動手、思考、交流等多重能力。
三、趣味習題,樂中固知
新授后的練習就是鞏固所學知識,形成技能技巧的必要途徑,也是教學的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但往往呆板的練習形式、乏味的練習內容,會把在學習新知識中激發(fā)出來的學習興趣無情地淹沒,使學生愉快的心情、振奮的精神受到嚴重的扼殺和抑制。而布魯納也說過:“學習的最好刺激,是對所學材料的興趣。”因此我覺得課堂練習一定要設計得精彩有趣,這樣才能讓學生的學習興趣保持下去,在知識的海洋里愉快的探索。教學時可適當選編一些學生喜聞樂見的、有點情節(jié)又貼進學生生活經驗以及日常生活中應用較廣泛的題目,通過少量的趣題和多種形式的題目,使學生變知之為樂知。比如,在授完“3的倍數特征”時,我設計了一道生活中的數學應用題 “小明的爸爸在一家工廠干了3個月的活,月工資為856元。這一天爸爸帶小明到李叔叔家領取工資。他們通過計算,得出以下結果:李叔叔:856×3=2468(元)小明:856×3=2558(元),爸爸:856×3=2568(元),你能不計算就能判斷出誰的計算結果是正確的嗎?”題目一出來,立刻激起了孩子的好強心,興致勃勃的運用剛學過的3的倍數特征,把3個積各位上的數相加,算出和,并發(fā)現2558和2468各數字加起來的和是20,20不是3的倍數,就能判斷出爸爸的計算結果是正解的。就這樣,巧設題目,避免了單調的判斷,讓學生更加興致盎洋的投入到鞏固新知的活動當中。
偉大科學家愛因斯坦說過:“熱愛是最好的老師?!睂W習本身是一項艱苦的勞動,但只要教師善于在教學中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不同的學生實際,靈活多變地采用多種做法,進一步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使學生的思維活躍起來,使學生的腦子積極轉動起來,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在學生的思維和知識之間架起橋梁,學生就會感到學習充滿樂趣,就會發(fā)現知識是一個多么有趣的世界,就會感到學習是一種需要而不是負擔,使學生在愉快之中學到數學知識。今后我將繼續(xù)努力根據教學內容設計適合本班學生實際的趣味性教學環(huán)節(jié),使學生們能在輕松愉悅的氛圍中學有所成,感有所悟。
參考文獻
[1]李華英.小學數學教學中學生興趣的培養(yǎng)[J].教育評論,2002(01).
[2]黃玉蓮.趣味化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作用[J].青海教育,2003(06).
[3]王成萍.淺談“激趣”在數學課堂中的運用[J].陜西教育(理論版),2006(Z1).
[4]吳芬芳.如何打造輕松快樂的小學數學課堂[J].新課程學習(上),2013(09).
[5]張俊華.淺談如何構建快樂的小學數學課堂教學[J].學周刊,201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