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國珍
【摘要】在日漸成熟的信息大數據時代里,我國教育事業(yè)也迎來了互聯網+時代,為實現精準匹配每一名學生的個性化興趣需求,提高班主任的班級管理效率,我們有必要通過創(chuàng)新、構建更高效的班主任德育工作體系。而“互聯網+教育”這一新興模式,為班主任老師開展德育工作提供了新的思路與方式。本文就如何依托大數據技術幫助班主任開展德育工作作簡單探討。
【關鍵詞】班主任;德育工作;大數據;班級管理
初中是學生從小學過渡到高中、從幼稚過渡到成熟的必經階段,是學生身心發(fā)展的重要時期。對于初中班主任而言,不僅要完成作為普通教師的教學工作量,還要擔負起班級管理的重擔,要針對每個學生個體,了解、掌握其學習、思想、家庭等情況,做到因人而異的指導與干預,工作量是非常大的。在數據時代,班級管理工作要如何開展才更高效呢?這個問題值得我們好好探討。
一、在班級管理中運用大數據開展德育工作的優(yōu)勢
第一,大數據讓德育工作更具針對性。近年來,“互聯網+教育”逐漸被大眾所關注,很多學校在德育工作中都逐步引進大數據等新興技術,通過構建“互聯網+教育”的德育溝通平臺,以拓展德育路徑,讓德育工作更具針對性。首先,針對初中生身心發(fā)展特性及具體情況,班主任可以通過大數據技術采集班級中每一位學生的日常生活、學習、心理等相關方面的信息數據,并運用相關數據分析技術對每一位學生進行個性繪圖,將每一位學生的實際情況完整呈現。班主任再根據分析結果有針對性地與學生進行交流,為學生排困解擾,以推動德育工作的開展。其次,依托大數據技術,除了能有針對性地開展德育工作外,班主任還可以根據數據變化而靈活調整德育工作方法等,讓德育工作更加精準。例如,學生什么時候離校、早退遲到的相關去向、平時在宿舍相關活動、去操場的次數、去圖書館的次數以及借閱什么類型的書籍等,通過觀察、采集、對比、分析這些數據,從中判斷學生的實際甚至實時情況,然后根據需要調整相關德育工作的策劃,實現精準的個性化德育。
第二,大數據讓德育工作更具效率性。在大數據時代之前,“緊跟死守”是許多班主任開展德育工作所采取的常用措施,雖然有一定的效果,但是費時費力,實效性較差。初中生正處于人生的關鍵階段,不僅身體在不斷發(fā)育成長,心理也出現了各種各樣的青春期的疑惑和煩惱,已經具備獨立思考能力,且有自我思考的隱秘空間,導致大部分家長和班主任都無法及時了解其當前學習或生活上所面臨的困惑,因而德育工作效率不高,給班主任德育工作帶來了極大的挑戰(zhàn)。從班主任的角度看,大量的教學工作和班級管理任務本就占據了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很大程度上會影響其對學生精確情況的把握,因而德育工作的有效性必然大打折扣。大數據的出現可以有效地改善“緊跟死守”這一被動現象,有助于班主任在最短時間內精準把握情況,大大減輕了班主任工作的壓力,從而提高德育工作的有效性,事半功倍。
二、在班級管理中運用大數據開展德育工作的策略
第一,要合理選用大數據軟件。大數據智慧軟件能基于管理目的,按照目標要求進行收集、整理、加工和分析數據,從龐雜的各類數據中提煉有效信息。對于班級管理來說,這可以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因而,在班級開展德育工作時,班主任要根據工作實際合理選用互聯網+教育平臺上的智慧教育程序和管理應用,以有效開展德育工作。例如,在班級管理中,我們可以利用“某e課堂”對校園內學生和班級日常課內外的相關數據進行數據庫存檔記錄,運用大數據技術輔助班級德育工作,實現對學生動態(tài)監(jiān)護,開展個性化教育引導,真正做到德育向定量化、個性化、前置性預警引導轉變,讓班主任更懂學生,讓德育工作更有效。當然,關于智慧教育軟件的選用要遵循合適、高效原則,不宜過多,不宜復雜,否則便是弄巧成拙。兔盯園丁、班級優(yōu)化大師、星校園、優(yōu)路老師等軟件都值得考慮。
第二,要充分運用大數據功能。在大數據環(huán)境下,數據成了有價值的資產、決策的基石。在班級管理工作中,班主任要充分認識大數據的意義并靈活用于德育工作。例如,作為班級管理工作的重要一環(huán),家校合作不應只局限于發(fā)發(fā)成績、問問健康。依托大數據,班主任可以充分利用家校線上交流群,討論制定家長公約、建立家委會、家長講壇等,與家長進行必要溝通交流,適當密切家校和諧關系,形成家校合力,進而提高德育工作的效率。具體而言,除了及時、準確、高效向家長提供家長重點關注的學習狀態(tài)、學習成績等信息外,班主任可以讓家長在家校線上交流群中暢談親子教育、勵志教育、學法指導、情緒管理及學生的未來職業(yè)規(guī)劃等,以實現優(yōu)質資源、優(yōu)質理念等的共享??梢灶A見的是,充分運用大數據結果,利于對學生科學準確定位,利于把控學生的發(fā)展過程,利于預測學生的發(fā)展趨勢等,最終利于實施立體式精細化的班級管理。
第三,要用大數據優(yōu)化評價機制。雖然大力提倡素質教育已很多年,但不可否認的是,很多學校依舊是將分數當作評價學生的唯一標準,這顯然是不科學不合理的。在大數據時代,班級管理工作的評價機制必須進行優(yōu)化,其評價標準應與時俱進,要改變班主任在班級管理評價體系中的權威、壟斷地位,要克服評價的單一性、片面性。換言之,我們可以采用多種評價方法,如班主任評價、科任教師評價、學生自我評價、班集體評價、家長評價等。大數據平臺可以將上述多種評價結果呈現給教師、學生、家長,讓大家全面具體了解每個學生的道德發(fā)展狀態(tài),真實地反映每個學生的道德品質,當然必須注意保護學生的隱私。實踐證明,這樣的評價機制比傳統的唯分數論更科學、更合理,能有效促進班級管理工作的良性開展。
綜上所述,傳統的班級管理工作存在著很多不足,而大數據背景下的“互聯網+教育”可以有效彌補其不足。因此,作為班主任,要深刻認識并充分發(fā)揮大數據的優(yōu)勢,努力匹配每一位學生的個性化需求,讓班級管理工作更加精細、準確、高效。
參考文獻:
[1]朱艷黎.初中班主任如何在大數據班級管理中開展德育工作[J].教育信息化論壇,2019(4):288.
[2]張睿琪.淺談新形勢下如何開展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J].考試周刊,2021(31):11-12.
[3]孫秀玲.與時俱進,科學育人——如何利用微信開展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J].學周刊,2021(13):171-172.
淺析農村家校合作下的小學德育工作
茂名市茂南區(qū)公館鎮(zhèn)舊村小學林 葉
【摘要】家校合作是現代學校管理制度的重要組成部分,要求學校和家庭共同承擔起學生成長的責任。現如今,在農村的小學德育工作中,存在重智育輕德育、缺乏家庭教育等問題,對農村家校合作下的小學生德育工作進展不利。故本文主要是針對這些問題進行探討并提出相應的解決方案,轉變傳統的教育理念,發(fā)揮家庭和學校不同的作用,積極采取措施發(fā)展農村家校合作下的小學生德育工作。
【關鍵詞】農村;家校合作;小學;德育工作
近年來國人對于教育的重視程度越來越高,家校合作的理念也深入人心。家校合作主要包括當好家長、相互交流、志愿服務、在家學習、參與決策和與社區(qū)合作等六種實踐類型。通過這些手段,學校和家庭協力合作,強調學生在家校合作中的主體地位,以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但由于父母外出打工,留下爺爺奶奶在家照顧孩子,會對農村學生的思想、身心健康等造成極大影響。所以,重視農村家校合作下的小學生德育工作是極為重要的。
一、農村家校合作下的小學生德育工作現狀
第一,家庭方面。一方面,父母是孩子成長道路上的第一任老師,小學時期正是孩子價值觀和人生觀形成的關鍵時期,父母需要對孩子加以引導,以免他們樹立不正的思想。但隨著社會的快速發(fā)展,農村的年輕勞動力外出務工,將孩子留給年邁的老人照顧,導致家校合作平臺無法良好地建成,孩子小小年紀感受不到父母的關愛,在學業(yè)上也缺乏輔導。而農村的老人往往思想傳統,認為孩子只要健康平安,學習成績好就行,缺乏對孩子正確價值觀的引導以及在學業(yè)上的幫助。另一方面,一些留守兒童由于上學路途等問題,被放在親戚家中由親戚代為撫養(yǎng)。對于大部分留守兒童而言,其托管親屬大多文化水平較低,對于自身的孩子關愛有加,給孩子灌輸一些父母不愛自己的思想,長此以往,會讓留守兒童對父母產生怨恨,對父母疏遠。還有一些親戚隨地吐痰、滿嘴臟話等行為,會給孩子帶來不良影響。
第二,學校方面。首先,學校重智育輕德育,沒有建立完善的家校合作機制。我國已推行素質教育多年,但由于各種原因,許多農村小學的素質教育還只是在口頭上,農村的小學大多數都是秉持著只有好成績才有好未來的思想,忽視了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性。學校把升學率看作是教學質量的唯一標準,并未完全貫徹這一思想理念。其次,農村教師整體素質較低。農村師資力量比較薄弱,缺乏思想品德育人的覺悟,認為只需要教好自己的課就夠了,德育工作是班主任的事情。更有甚至職業(yè)素養(yǎng)低下,不注重自己的言行舉止,經常使用一些錯誤的方法去教育學生,向學生傳播不良的思想。最后,農村教師缺乏從事德育工作經驗。農村地區(qū)教師薪資較低,因此也缺乏專門從事德育工作的教師。在日常的小學教學中,教師也只是在班會課上大致提一句,并沒有針對性地去解決問題。
第三,社會方面。周圍環(huán)境對學生的影響也比較大,目前農村地區(qū)年輕人都去大城市務工,留下的只有農村地區(qū)的不良風氣,例如有的地方盛行賭博之風,無論男女老少都支起牌場子,或是享樂主義、攀比之心盛行,加之小學生的生理和心理并沒有完全成熟,沒有形成自己的判斷標準,容易受到他人的影響,養(yǎng)成不良行為習慣。此外,當今社會正處于互聯網信息膨脹時代,外出務工的父母會給孩子留一臺智能機進行聯系,而老人不會經常使用手機,這就會對學生造成誘惑,導致孩子沉迷于網絡世界無法自拔。最后,社會缺乏對留守兒童的關愛。雖然我國制定了《未成年人保護法》,但社會缺乏對于留守兒童明確的法律法規(guī)規(guī)定。社會媒體也不應將注意力過多地放在明星身上,而是要多多關注這些留守兒童的身心健康問題。
二、家校合作背景下小學生德育工作的發(fā)展策略
第一,強化家庭教育。留守兒童因為缺乏父母的關愛,通常會比較自卑、不自信。所以父母要定時和孩子打電話,經?;丶铱纯春⒆?,了解孩子的日常和喜好,給予學生足夠關愛,讓孩子知道父母也是在關心著他。這樣做會讓學生感受到父母對她的愛,遇到事情第一時間向父母傾訴,而不是一味地悶在心里。其次,家長要給學生樹立榜樣,發(fā)展家長的榜樣作用,營造良好的家庭氛圍。如小學生在學校受到欺負了,不能讓孩子懦弱地忍受也不能直接暴力回擊,而是要與同學進行良好地溝通,通過溝通來化解矛盾。其次,對于在寄養(yǎng)孩子的親戚來講,要承擔起教育孩子的重任,給孩子樹立正確的價值觀,不能過度放任孩子也不能對于孩子的教育問題毫不上心,遇事及時與家長或學校進行溝通。父母和長輩要以身作則,用自身行為去潛移默化地影響孩子,從而促進留守小學生良好道德品質的形成。
第二,完善學校德育工作。首先,家長和教育工作者應注意學生心理素質的培養(yǎng)。一個人在社會上的發(fā)展需要強大的心理素質,所以,小學階段是一個尤為重要的時期,學校更應該注重這個時期,積極幫助孩子建立良好的素質,讓孩子以后面對一些問題時更好地解決。老師在學校也應時刻注意孩子的心理問題,幫助孩子健康成長。此外,注重孩子的主體地位。孩子在小學時期正在初步建立自己的人格獨立意識,家長和老師不應該以自己過來人的口吻去教育孩子,對于孩子錯誤的做法進行猛烈地攻擊,這樣只會增強孩子的叛逆心理。例如,前段時間網絡報道有個孩子在學校與同學發(fā)生爭執(zhí),回家的路上將此事告訴家長,家長不理解孩子,孩子一氣之下跳江自殺。家校合作即就是家庭和學校共同合作,通過溝通交流幫助孩子共同成長的方式。最后,如今的互聯網發(fā)展迅猛,家長和學??赏ㄟ^微信、電話等通訊工具對學生積極地進行關心與了解,或是要定期召開家長會和舉辦“留守學生關愛日”等活動。小學生還處于懵懂時期,家長要積極參與家校合作的工作中去,及時地了自己的孩子在學校的學習情況以及與同學的相處情況。學校也可積極組織活動,讓老師進行家訪等工作,幫助老師和家長更好地了解學生在家和在校的情況,提高家長教育孩子的能力,促進學生的健康成長。通過這種方式,提高學校的教育水平,優(yōu)化教育環(huán)境,有力地推動全面教育的有效實施。
第三,凈化社會德育環(huán)境。一方面,要加強對農村地區(qū)的精神文明建設,糾正農村地區(qū)的不良風氣,破除傳統的封建迷信,嚴厲打擊聚眾賭博等行為。要對學校周圍的網吧、游戲廳等場地進行嚴加管控,定期進行科學進校園等活動,對學生進行安全教育、道德教育以及法制教育等教育活動。最重要的是,要好好利用互聯網,營造良好的網絡輿論,讓學生多多了解無數仁人志士對國家做出的貢獻,引導學生熱愛祖國、積極向上的情懷。另一方面,加強社會對留守兒童德育工作的關注,利用媒體讓社會人士看到這些情況,或者借助社會的力量搭建一個更好的家校合作平臺,有利于學校和家長密切合作,讓孩子們知道他們沐浴在陽光下,以此促進青少年的健康發(fā)展。
農村家校合作下的小學生德育工作能有效指導和幫助學生進行培養(yǎng)良好品德,弘揚社會正氣。通過家校合作,搭建有效橋梁的方式,才能讓學校和家庭兩方面的力量整合起來共同為孩子的健康成長和全面發(fā)展做出貢獻,有效實現農村小學生德育工作的目標,營造出一個有益于學生學習的環(huán)境。雖然我國在農村小學生德育工作實施過程中還存在著一些不足,但通過教育工作者和家長的攜手合作,不斷探索和實踐,彌補其中不足,更好地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
參考文獻:
[1]李可雅. 家校攜手共進,實現小學生德育共育[C]. 廣東教育學會2019-2020年度學術成果集,2020:5.
[2]成玉華. 能否真正擰成一股繩——家校合作在農村小學的現狀和策略初探[J].科學大眾(科學教育),2020(2):51.
[3]房燕榜. 探究以農村寄宿制為契機促進初中生家校合作有效性提升的策略[J].老字號品牌營銷,2019(11):69-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