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薩藤
【1970年9月15日】
外面正在下雨。我望著楓樹,有幾片葉子已呈黃色。鸚鵡龐鴟在自言自語,雨水輕輕地敲打著窗子。幾周以來我第一次獨處,又拾起了我真正的生活。說來也奇怪,朋友、熱戀都不是我真正的生活,唯有獨處,在這獨處中探究、發(fā)現(xiàn)正在發(fā)生或已經(jīng)發(fā)生了的才是我真正的生活。缺少干擾、沒有關心和氣惱,生活會變得乏味。然而,只有當我獨處,環(huán)視這屋子,重溫舊時和它的談話,我才充分品嘗到生活的滋味。
我需要孤獨,同時又有一種恐懼。突然進入一種巨大的空虛寂寞中,如果找不到支撐,不知道情況會怎么樣。心情變幻無常,早晨起來后是天堂,一小時后就到了地獄。保持生機的唯一方式是強使自己遵循常規(guī)。我寫信過多,作詩太少。表面上這里也許是沉默的,但在我內(nèi)心深處卻是人的呼喊,充滿了太多的需求、希望和擔憂。每次坐下來,“還沒做”“還沒送走”總纏繞著我。我常感到疲倦,但不是因工作而起,工作是一種休息。而是在滿懷朝氣與熱情工作之前,努力排除他人生活與需求所引起的。
【9月17日】
收到一封十二歲孩子寫的附著詩歌的信。她母親催促她征求我的意見。這孩子的確有些慧根,是可以指點一下的。但麻煩的是現(xiàn)在有許多人還沒學會一門藝術,就期待得到稱贊、認同。即刻成功是時下的規(guī)律:“我現(xiàn)在就要!”
我不知道這是不是機器引起的腐敗后果。機器做事迅速,超越平常生活節(jié)奏。如果開車第一下啟動不靈的話,我們便會發(fā)脾氣?,F(xiàn)在我們?nèi)匀荒茏龅氖虑?,像烹調(diào)、編織、種花弄草,總之任何不能倉促而辦的事情已所剩無幾。而這些事情是具有特殊價值的。
【9月18日】
對付抑郁的過程和抑郁的原因相比,前者更會讓人感興趣,這過程純粹是為了活著罷了。今天早晨四點醒來,心境惡劣地躺在床上大約有一小時。天又在下雨。最終起來后,著手一些日常家務,期待著灰暗的心情能過去。能起作用的就是澆花。轉瞬之間感到一種喜悅。原因是我在滿足一種簡單的需求,一種活著的需求。撣灰掃塵從來沒有這種效果(這大概是我為什么不擅于管家的原因)。然而,給饑餓的貓?zhí)碇檬澄?,給鸚鵡加上清水,頓時使我感到平靜滿足。
(《獨居日記》譯林出版社2018年出版楊國華/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