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金宜
婺源縣中醫(yī)院 (江西婺源 333200)
淺表性胃炎的誘發(fā)因素較多,其中90%以上的患者是由幽門螺桿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感染所致[1]。目前,淺表性胃炎尚無特效治療藥物,臨床治療仍以抑酸、根除Hp、促進胃動力為主,能在一定程度上減輕病情,但該疾病病情易反復發(fā)作,患者需長時間服藥,而長時間服藥產生的耐藥性和不良反應會影響治療效果,進而限制了西藥的使用[2-3]。中醫(yī)認為,Hp陽性淺表性胃炎多屬脾胃濕熱型,治療應以改善濕熱內蘊為主。因此,尋找一種安全、有效的中醫(yī)藥治療方案十分關鍵。鑒于此,本研究旨在探討中藥黃連溫膽湯治療脾胃濕熱型Hp陽性淺表性胃炎患者的臨床效果,現報道如下。
選取2018年10月至2019年12月于我院就診的60例脾胃濕熱型Hp陽性淺表性胃炎患者,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將其分為對照組和試驗組,每組30例。西醫(yī)診斷符合《中國慢性胃炎共識意見(2017年,上海)》[4]中關于Hp陽性淺表性胃炎的診斷標準:以反復或持續(xù)上腹飽脹、惡心、嘔吐、納差為主要表現,伴有噯氣、反酸等非特異性臨床表現;電子胃鏡檢查可見紅斑、出血點、黏膜粗糙不平、黏膜水腫等,病理活檢未見固有腺體萎縮。中醫(yī)診斷符合《胃脘痛中醫(yī)診療專家共識意見(2017)》[5]中關于脾胃濕熱型淺表性胃炎的診斷標準:胃脘隱痛,納呆便溏,噯氣反酸,舌質紅或淡紅,苔薄黃,脈弦細滑。對照組男17例,女13例;年齡26~68歲,平均(40.26±4.17)歲;文化程度,高中及以下8例,大專17例,本科及以上5例;病程1~12年,平均(7.12±2.13)年。試驗組男18例,女12例;年齡27~69歲,平均(40.37±4.20)歲;文化程度:高中及以下7例,大專18例,本科及以上5例;病程2~11年,平均(7.06±2.11)年。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經醫(yī)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審核批準。納入標準:符合上述中西醫(yī)診斷標準;治療依從性較強,能配合完成本研究;自愿參加本研究。排除標準:存在胃部手術史;胃十二指腸黏膜潰瘍;合并胃黏膜腸上皮異型增生、胃腺體萎縮;合并胰腺、膽道等器質性病變;對本研究所用藥物過敏。
對照組口服奧美拉唑腸溶片(信合援生制藥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19990046,規(guī)格10mg),1片/次,2次/d;膠體果膠鉍膠囊(大同大源藥業(yè)有限責任公司,國藥準字H20059218,規(guī)格50 mg/粒),1粒/次,3次/d;阿莫西林膠囊(康普藥業(yè)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43021396,規(guī)格0.25g/粒),4粒/次,2次/d。
試驗組在對照組基礎上加用黃連溫膽湯治療。方劑組成:枳實15 g,茯苓12 g,半夏、竹茹、陳皮各10 g,黃連9 g,甘草8 g。1劑/d,用水煎成200 ml藥汁,分早晚2次服用。
兩組均連續(xù)治療1個月。
(1)參照《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6]中的相關標準評估兩組的臨床療效,Hp轉陰,胃鏡顯示胃黏膜正常,臨床癥狀消失為治愈;Hp轉陰,臨床癥狀、胃黏膜明顯改善為顯效;臨床癥狀、胃黏膜均有所改善為有效;否則為無效;治療總有效率=(治愈例數+顯效例數+有效例數)/總例數×100%。 (2)比較兩組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 oxide dismutase,SOD)和一氧化碳 (nitric oxide,NO)水平,分別于治療前、治療3個月后抽取患者清晨空腹肘靜脈血4 ml,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比色法測定SOD,試劑盒由南京建成生物工程研究所提供,采用硝酸還原法檢測NO,試劑盒由南京聚力公司提供,各項操作均嚴格按照說明書進行。(3)比較兩組Hp根除率,采用尿素呼氣試驗判定,要求患者空腹服用尿素酶膠囊后靜坐25 min,進行吹氣試驗,每分鐘計數≤100即為陰性,判定為Hp根除。
試驗組臨床治療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
治療后,兩組的SOD均較治療前升高,且試驗組高于對照組;兩組的NO水平均較治療前降低,且試驗組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治療前后血清SOD和NO水平比較(±s)
表2 兩組治療前后血清SOD和NO水平比較(±s)
注:SOD為超氧化物歧化酶,NO為一氧化碳
組別例數SOD(U/ml )NO(μmol/gprot )治療前治療后對照組30 0.84±0.18 1.46±0.35 38.63±6.57 30.99±5.4治療前治療后6試驗組30 0.85±0.19 1.89±0.47 38.47±6.49 20.94±5.73 t 0.209 4.019 0.095 6.955 P 0.835 0.000 0.925 0.000
治療后,對照組Hp根除率為66.67% (20/30),試驗組Hp根除率為90.00% (27/30),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4.812,P=0.028)。
Hp陽性淺表胃炎的臨床癥狀多樣化,以上腹飽脹、惡心等非特異性消化不良為主要臨床表現,給患者日常生活和工作造成極大的困擾。臨床治療該疾病以緩解臨床癥狀為主,但單純藥物治療的復發(fā)率較高,往往不利于患者病情的恢復[7]。中醫(yī)認為,Hp陽性淺表性胃炎歸屬于“痞滿” “胃脘痛”等范疇,主要癥型為脾胃濕熱型,多與飲食、邪氣入侵、稟賦不足等相關,其病在胃,久病及脾,脾胃升降失和,致濕熱內蘊。故中醫(yī)認為治療應以健脾和胃、清熱燥濕為原則[8]。
Hp陽性淺表性胃炎患者多伴有自由基活性升高,抗氧化能力降低[9]。SOD是重要的抑制過氧化反應物質,能夠減輕胃黏膜損傷。NO能夠調節(jié)胃黏膜的血流量,松弛血管平滑肌,在胃炎發(fā)生、發(fā)展中均有參與。本研究結果顯示,試驗組臨床治療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試驗組治療后的SOD、Hp根除率均高于對照組,NO水平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表明采用中藥黃連溫膽湯治療脾胃濕熱型Hp陽性淺表性胃炎患者的效果較佳,能夠提高抗氧化能力,對Hp的根除效果好。中醫(yī)學以“治病求本”為理念,對脾胃濕熱型Hp陽性淺表性胃炎的病因、病機進行分析。黃連溫膽湯方中半夏、黃連為君藥,半夏消痞散結、燥濕化痰,黃連清心除煩、苦寒瀉火;竹茹、枳實為臣藥,竹茹除煩止嘔、清熱化痰,枳實化痰除痞、消積導滯;佐以陳皮燥濕化痰、理氣健脾,茯苓健脾寧心、利水滲濕;甘草調和諸藥,共奏健脾和胃、清熱燥濕之效?,F代藥理研究結果顯示,黃連溫膽湯中的黃連能夠緩解胃腸平滑肌痙攣的作用,并能夠強效抑制Hp的生長繁殖,有利于Hp陽性淺表性胃炎患者Hp的根除;黃連溫膽湯能夠降低NO水平,提高SOD水平,增強機體抗氧化能力,減少自由基損傷胃黏膜,促進疾病恢復[10]。
綜上所述,中藥黃連溫膽湯治療脾胃濕熱型Hp陽性淺表性胃炎患者的效果較佳,能夠有效根除Hp,提高機體抗氧化能力,提升患者的預后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