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順福
福建省華安縣醫(yī)院麻醉科 (福建漳州 363800)
分娩是指胎兒從母體中娩出的過程,在無剖宮產指征的情況下,臨床推薦自然分娩,自然分娩有利于產婦產后恢復,大多數(shù)自然分娩產婦在分娩當日即可以下床適當活動,產后可以立刻進食,并且可以盡快母乳喂養(yǎng),住院時間3~5 d。但是,在自然分娩過程中,產婦臨近子宮的各種器官均會受到牽拉,產生劇烈疼痛,其對分娩結局甚至新生兒的健康造成不利影響[1-3]。臨床上一直在尋找一種效果良好、安全性高的分娩鎮(zhèn)痛方法。隨著醫(yī)學的發(fā)展,硬膜外麻醉技術不斷成熟,該麻醉方式是國內外麻醉界公認的使用范圍廣泛、鎮(zhèn)痛效果可靠、可行的鎮(zhèn)痛方法。為進一步探究硬膜外麻醉技術的應用效果,本研究旨在分析產科麻醉中硬膜外麻醉分娩鎮(zhèn)痛技術的應用情況,現(xiàn)報道如下。
回顧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0年3月我院收治的188例產婦的臨床資料,按照產婦分娩方式及鎮(zhèn)痛方法的不同將其分為對照組93例和試驗組95例。對照組初產婦51例,經(jīng)產婦42例;孕周38~42周,平均(41.31±0.12)周;年齡21~35歲,平均(26.37±2.47)歲。試驗組初產婦55例,經(jīng)產婦40例;孕周39~42周,平均(41.23±0.14)周;年齡22~34歲,平均(26.28±2.35)歲。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經(jīng)醫(yī)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審核批準。納入標準:精神正常,能夠配合完成硬膜外麻醉;宮內孕、單活胎、頭位;陰道及宮頸檢查結果正常。排除標準:穿刺部位皮膚感染;菌血癥或膿毒血癥;凝血功能異常,血液處于低凝狀態(tài);轉剖宮產。
兩組入院后均接受超聲檢查,常規(guī)化驗檢查血、尿、肝功能。
對照組經(jīng)陰道自然娩出胎兒,分娩過程中不采用任何鎮(zhèn)痛干預:密切檢測產婦心率、脈搏、血壓等體征變化,以及宮縮、胎心等情況,一旦發(fā)生胎兒宮內窘迫或宮內感染,需立即實行剖宮產。
試驗組在對照組基礎上采用硬膜外麻醉分娩鎮(zhèn)痛技術:在產婦宮口開口2~3 cm時,使用一次性硬膜外穿刺針(河南駝人醫(yī)療器械集團有限公司,國械注準20153660654,型號AS-E)穿刺第二腰椎與第三腰椎的間隙,穿刺成功后將硬膜外導管經(jīng)穿刺點置入,置入深度約5 cm;觀察到產婦處于宮縮間歇期時,將配制好的硬膜外麻醉實驗劑[1∶20萬腎上腺素+1.5%利多卡因(天津金耀集團湖北天藥藥業(yè)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133209,規(guī)格5 ml∶0.1 g)]經(jīng)導管注入3 ml;若產婦5 min后未發(fā)生任何異常,則可排除導管置入蛛網(wǎng)膜下隙或血管內,注入10 ml由0.1%羅哌卡因注射液(石家莊四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203107,規(guī)格10 ml∶100 mg)與0.5μg/ml枸櫞酸舒芬太尼注射液配置成的混合液(宜昌人福藥業(yè)有限責任公司,國藥準字H20054171,規(guī)格1 ml∶50μg),維持量10 ml/h,自控量8 ml/次,鎖定時間30 min,持續(xù)監(jiān)測生命體征,鎮(zhèn)痛平面維持在T10水平。
(1)記錄兩組第一、二、三產程時間。(2)采用視覺模擬評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Score,VAS)對產婦T1(宮口開口2~3 cm)、T2(宮口開口5~6 cm)、T3(宮口開口10 cm)疼痛程度進行評估,VAS評分指產婦根據(jù)自身痛感在“0~10”中指出相應的數(shù)字,分值越高表明疼痛感越強烈。 (3)比較兩組新生兒娩出1、5 min阿氏評分(Apgar評分),Apgar評分系統(tǒng)分為皮膚的顏色、四肢肌張力、對刺激的反應、心率以及呼吸5個方面,滿10分,7~10分表示新生兒身體狀況正常,4分≤Apgar評分<7分表示新生兒存在輕度窒息,<4分表示新生兒存在重度窒息。
試驗組第一產程時間短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兩組第二和第三產程時間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第一、二、三產程時間比較(min,±s)
表1 兩組第一、二、三產程時間比較(min,±s)
組別例數(shù)第一產程第二產程第三產程對照組93 464.83±81.27 78.45±20.75 7.48±1.56試驗組95 356.75±53.71 75.23±20.04 7.53±1.24 t 18.36 0.46 0.17 P <0.05>0.05>0.05
T1時刻,兩組VAS評分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T2、T3時刻,試驗組VAS評分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T1、T2、T3時刻VAS評分比較(分,±s)
表2 兩組T1、T2、T3時刻VAS評分比較(分,±s)
組別例數(shù)T1時刻T2時刻T3時刻對照組93 6.83±1.27 7.05±1.15 7.48±1.16試驗組95 6.75±1.31 3.23±1.04 3.53±1.14 t 0.04 11.48 11.87 P >0.05<0.05<0.05
新生兒娩出后1、5 min,兩組Apgar評分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新生兒Apgar評分比較(分,±s)
表3 兩組新生兒Apgar評分比較(分,±s)
注:Apgar評分為阿氏評分
組別例數(shù)新生兒娩出后1 min新生兒娩出后5 min對照組93 8.89±0.67 9.51±0.43試驗組95 8.87±0.61 9.53±0.40 t 0.27 0.22 P >0.05>0.05
產婦在自然分娩過程中,由于子宮收縮、宮頸口擴張,會產生強烈的疼痛感。隨著生活水平、文化程度及醫(yī)療條件的改善,分娩鎮(zhèn)痛已成為產科醫(yī)生和孕婦所關心的共同問題。硬膜外麻醉分娩鎮(zhèn)痛技術是指產婦在硬膜外麻醉下進行自然分娩的方法,其在發(fā)揮鎮(zhèn)痛效果的同時,對宮縮影響較小,必要時可滿足急診手術要求,目前被認為是最有效的分娩鎮(zhèn)痛方法[4]。
本研究結果顯示,試驗組第一產程時間短于第一產程,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兩組第二和第三產程時間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表明硬膜外麻醉分娩鎮(zhèn)痛技術可縮短產婦的第一產程時間。其原因主要為,硬膜外麻醉的藥物主要作用于局部,產婦在分娩中可以保持清醒,主動配合分娩,進而促進分娩的順利進行[5]。本研究結果顯示,T1時刻,兩組VAS評分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T2、T3時刻,試驗組VAS評分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說明硬膜外麻醉分娩鎮(zhèn)痛技術能夠使產婦分娩期間的疼痛減輕。硬膜外麻醉對器械的要求低于全身麻醉;與蛛網(wǎng)膜下腔麻醉比較,硬膜外麻醉對血流動力學影響小,故產婦可以適應長時間的自然分娩,在硬膜外腔置管后可以持續(xù)注入藥物,進而發(fā)揮良好的鎮(zhèn)痛效果[6]。本研究結果顯示,新生兒娩出后1、5 min,兩組Apgar評分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表明硬膜外麻醉分娩鎮(zhèn)痛技術不會對新生兒造成明顯的不良影響。硬膜外麻醉使用的局麻藥量較少,在實施硬膜外麻醉的過程中進入胎兒身體的麻醉藥物微乎其微,其作用幾乎可以忽略不計,不會影響胎兒發(fā)育[7]。
綜上所述,在產科臨床中采用硬膜外麻醉分娩鎮(zhèn)痛技術,可以縮短第一產程時間,幫助產婦減輕分娩疼痛,并且不會對新生兒的身體狀況產生不利影響。